A陈子昂
B司空图
C皎然
D白居易
第1题:
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的,()则是前者的对象和结果;即诗入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兴趣
略
第2题:
简述皎然诗论中“意”与“境”的关系,并分析他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论述。
第3题:
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第4题: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从作品中物我关系的角度,将意境分为()
第5题:
皎然的“取境”说
第6题:
论述皎然的“取境”理论。
第7题:
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的观点的是()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有我之境
无物之境
无我之境
有物之境
第12题:
第13题:
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讲诗有三境:()、情境、意境。
第14题:
“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沦家李庆西对()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第15题:
提出“思与境偕”的文论家是()。
第16题:
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观点的刘熙载()
第17题:
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的,“()”则是前者的对象和结果;即诗入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第18题:
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
第19题:
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第20题:
第21题: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境生于象外
缘境不尽日情
第22题:
第23题:
陈子昂
司空图
皎然
白居易
第24题:
雄浑之境
冲淡之境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古朴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