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第2题: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第3题:
简述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含义?
第4题:
简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学说。
第5题:
王阳明认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完全可以让儿童学得更多、更快。
第6题:
根据文献记载,明代的商辂曾连中三元,王阳明曾金榜题名,唐寅曾中过解元,但此后被禁止参加科考,而清代的蒲松龄曾在县试、府试和院试中连中三个第一,但终生未得进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7题:
①②
②③
①③
②④
第8题:
第9题: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第10题:
陆王心学中的“陆王”指的是下列哪两位人物()
第11题:
王阳明(王守仁)
第12题:
简述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第13题:
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的观点。
第14题:
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能够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第15题:
第16题:
商辂是进士,王阳明是贡士,唐寅和蒲松龄是举人
商辂、王阳明是进士,唐寅是贡士,蒲松龄是举人
商辂和唐寅是贡士,王阳明是进士,蒲松龄是秀才
商辂和王阳明是进士,唐寅是举人,蒲松龄是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