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指出儿童对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的特点有()A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B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C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D从他律到自律E从自我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

题目
皮亚杰指出儿童对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的特点有()

A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

B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

C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

D从他律到自律

E从自我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A,B,C,D
更多“皮亚杰指出儿童对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的特点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 )。

    A.前道德判断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D.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正确答案:ACD

  • 第2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试分析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


    答案:
    解析: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作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

  • 第3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请试述该阶段的认知特点。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重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比如将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入矮而宽的杯子和高而窄的杯子中,让4岁或5岁的儿童来判断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水多,因为他们只考虑了高度,忽略了宽度;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多,因为他们只考虑了宽度而忽略了高度。
    (2)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这样思维。例如,问一个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他回答:“小明。”但反过来问:“小明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例如,皮亚杰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玩具娃娃置于另一边,要儿童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6岁或7岁以下的儿童描述的景色和自己看到的相同。

  • 第4题: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指出,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以(  )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

    A.道德原则
    B.道德信念
    C.行为后果
    D.道德情感

    答案:C
    解析:
    小学儿童在很多情况下,判断道德行为还不能以道德原则或道德信念为依据,而常常受外部的、具体的情境所制约。皮亚杰经过研究认为,在具体运算阶段,6、7岁的儿童是主要从行为的后果来进行道德判断的,而10~12岁的儿童更看重行为的动机。皮亚杰认为,9岁左右的儿童,大体处在由效果判断向动机判断的过渡阶段。

  • 第5题:

    皮亚杰采用(  )方法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A.两难故事
    B.对偶的故事
    C.儿童谈话法
    D.观察法

    答案:B,C
    解析:

  • 第6题:

    皮亚杰用了哪些方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以及儿童对规则的认知规律()

    A观察法

    B追踪法

    C对偶故事法

    D两难故事法

    E投射法


    A,C,D

  • 第7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

    • A、自律道德阶段
    • B、习俗道德阶段
    • C、前道德阶段
    • D、他律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A,C,D

  • 第8题:

    皮亚杰指出,()是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支配转向内在标准支配的转折点。


    正确答案:11岁

  • 第9题:

    皮亚杰指出儿童对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的特点有()

    • A、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
    • B、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
    • C、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
    • D、从他律到自律
    • E、从自我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表现出单方面地尊重权威特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

    • A、前道德阶段
    • B、道德他律阶段
    • C、道德自律阶段
    • D、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皮亚杰发现,儿童对已有的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现一定的特点。请指出以下不属于皮亚杰讲的儿童道德定向认知的特点的是()。
    A

    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

    B

    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

    C

    从自我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

    D

    从他律到自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
    A

    自律道德阶段

    B

    习俗道德阶段

    C

    前道德阶段

    D

    他律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指出,儿童对规则的认知有种“道德实在论”倾向。

    A.弗拉维尔

    B.罗伯特

    C.塞尔曼

    D.皮亚杰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皮亚杰主要是通过探讨儿童__________,诸如儿童对行为责任的看法、儿童公正观念和儿童心目中的惩罚来探讨儿重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的。


    答案:
    解析:
    道德判断

  • 第15题: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  )

    A.前道德判断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习俗水平
    D.自律道德阶段

    答案:A,B,D
    解析:

  • 第16题:

    皮亚杰主要从儿童的(  )中来研究道德的认知发展

    A.道德判断
    B.道德体验
    C.法律观点
    D.道德行为

    答案:A
    解析:

  • 第17题:

    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认知道德
    B.他律道德
    C.权威道德
    D.自律道德

    答案:B
    解析:
    根据皮亚杰理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他们服从外部权威,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不可更改的。(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 第18题:

    按照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年幼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的了解,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这一阶段属于()

    • A、前道德判断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自律道德阶段
    • D、道德相对论阶段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认知道德
    • B、他律道德
    • C、权威道德
    • D、自律道德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⑴内容:
    ①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个体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②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概念)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形式是命题)。
    ③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成熟主要在于揭开新的可能性,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要使可能性成为现实性,这有赖于个体的经验和练习;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因素可以加速或推迟个体的发展;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自我调节是认知活动的最一般的机制,它使认知结构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⑵教育价值:
    ①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儿童在思维和语言上,都与成人有质的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质的差异,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动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儿童与成人所具有的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②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教育必须遵循儿童思维的这一规律。同时,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儿童智力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教育,而总要先行一步,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

  • 第21题:

    与皮亚杰使用对偶故事法所不同,柯尔伯格使用了( )来测量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正确答案:道德两难法

  • 第22题:

    多选题
    皮亚杰指出儿童对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的特点有()
    A

    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

    B

    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

    C

    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

    D

    从他律到自律

    E

    从自我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

    认知道德

    B

    他律道德

    C

    权威道德

    D

    自律道德


    正确答案: C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 第24题:

    填空题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和()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