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试评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1)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这两个对立的模型各有其论据,自60年代以至现在,始终引起激烈的争论,同时也推动了实验研究的开展。
(2)现在对于这两个模型,心理学还没有充分的根据来肯定一个并否定另一个。但是,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显得太不经济了:所有的输入都得到包括高级加工在内的全部加工,然后大多数经过分析的信息几乎立即被忘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有力的论据,像这种看起来不经济的过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类似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是存在的,比如Sternberg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3)其实,这两个模型也似乎不像有关双方所想的那样尖锐地对立。反应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堵塞现象,它也是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联系着的。而且,这两个模型也都认为,几个通道的信息也可以同时受到注意,即都承认注意的分配。这就是一些实验结果既可以从知觉选择模型又可以从反应选择模型得到解释的重要原因。现在可以设想,注意既可以是知觉选择,也可以是反应选择,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有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两类模型在性质上的差别不应被忽视,而应该进一步加以研究。
(4)从目前的实验研究来看,有两点似应加以改进:
1.在迄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主张知觉选择的人大多利用附加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他们所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而主张反应选择的人大多应用非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程序,他们所研究的是分配性注意。这两种实验的差别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来说,改变这种对某一个方法的侧重并应用多种方法无疑是有益的。
2.以前的研究几乎都是在听觉感觉道内进行的,很少涉及其他感觉道。因此,利用其他感觉道特别是同时利用不同感觉道进行实验,将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有利于揭示主义的实质和机制。
略
第2题:
论述层次网络模型的内容?
是Quillian,Collins,Quillian提出的。它影像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是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这个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由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在这个模型是,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即一个概念的意义决定于某种连线的模式。
略
第3题:
如下的两个特征模型()属于语义记忆模型。
A集理论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B激活扩散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D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4题:
下述模型中,()是计算模型。
第5题:
论述激活扩散模型的内容?
第6题:
集理论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7题:
TLC.模型
ELINOR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集理论模型
第8题:
特征比较模型
ELINOR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TLC模型
第9题:
第10题:
特征比较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集理论模型
直通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
第11题:
层次网络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集理论模型
特征比较模型
第12题:
第13题:
()是语义记忆的两个网络模型。
A集理论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B激活扩散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D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14题:
()是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A激活扩散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直通模型
D系列加工模型
第15题:
下述模型中,()能解释范畴大小效应。
第16题:
下述模型中,()是命题模型。
第17题:
激活扩散模型
过滤器模型
直通模型
系列加工模型
第18题:
集理论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
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19题:
TLC模型
ELINOR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集理论模型
第20题:
第21题:
基本表象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
激活扩散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