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考据
B辞章
C义理
D义法
第1题:
试述姚鼐的古文理论。
(1)主张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善用”而相济的散文艺术本体论,这是在方苞“义法”说的理论基础上,正确反映了散文写作中观点、材料、辞章三者的关系,体现了融宋学、汉学与唐宋古文于一炉的艺术理想。
(2)提出建构散文应具备“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要素的散文艺术创作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总结“神理气味”为文之精,“格律声色”为文之粗,认为的前四者要通过具体的后四者来加以艺术体认和审美把握,进而超越后四者的束缚,达到“御其精者遗其粗者”的艺术境界。
(3)在散文的艺术风格和境界上,首创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散文艺术风格论。上述虽是三点,但义实贯串,相互补充,彼此发明,共同桐城派完整而有序的文学理论体系。
略
第2题:
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段太尉逸事状》属于(),《柳子厚墓志铭》属于()。
第3题:
姚鼐及门弟子很多,有著名的“姚门四弟子”,分别是()。
第4题:
()是洋务运动的首领,著有《曾文正公全集》,自认是姚鼐的私淑弟子,并编撰《经史百家杂钞》,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外,另立新途。
第5题:
试述姚鼐散文理论内涵及其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贡献。
第6题:
“桐城派”作家主要有()
第7题:
人称桐城派“三祖”是()、刘大櫆、姚鼐。
第8题:
第9题:
姚鼐
袁枚
翁方纲
王士禛
第10题:
考据
辞章
义理
义法
第11题:
第12题:
宋廉
方苞
刘大槐
姚鼐
第13题:
清代文学“桐城派”的主要代表是()
第14题:
简析姚鼐的古文创作理论。
第15题:
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提倡“肌理说”的是()。
第16题:
论述姚鼐(或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理论。
第17题:
简述姚鼐的文学主张,即对古文理论的贡献。
第18题:
简述姚鼐的散文理论以及创作特点。
第19题:
简述姚鼐的文学主张。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