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申状是什么性质的文种,适用范文在各朝代有什么不同?
①申状,为宋始设,沿用至明朝的上行文种
②宋代申状的范围是对所隶属的上级官署
③元代,不仅下级对所隶属的上级用申状,而且,在无隶属关系的官署间,地位高低悬殊者,低对高也用申状
④明代,各县上于府州,各州上府,直属府州及各处按察司上六部等,都用申状
⑤清代,申状改为申文。适用范围有两类:
A.对所隶属上级用申文
B.文武不同系统间低对高用申文
略
第2题:
阐述奏体用途的文种的演变阶段和大致过程。
奏体用途的文种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演化阶段及大致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秦汉是奏的原生期。臣下向君主有所陈说,主要使用“奏”文种。
第二阶段:南北朝、唐、宋、元是奏体文种的蜕变期。单纯以“奏”作为名称的公文数量锐减,而出现了用途与“奏”类似的多种公文名称。(如宋代臣僚上殿奏事用奏札、没有资格用奏札的官员用奏状;西汉以来,历代使用的奏疏。它们实质上都是奏的变体。)
第三阶段:明清是奏体文种的重新规范期。
明朝初年,把奏文体定名为奏本。永乐年间,又创设题本,与奏本分工并行。清代除沿用奏本、题本外,又创设奏折。
清朝中期至末期,奏体文种的类型日渐减少。乾隆间年“改奏为题”,废止奏本,将原来适用奏本的事宜都改用题本。到光绪年间“改题为奏”,废止题本,将原来适用题本的事宜都一律改用奏折。奏折就成为向皇帝陈述庶政的唯一上奏文种。
奏体用途的文种为历朝所沿用,直到宣统三年停废奏折,可谓与我国封建皇权相始终。
略
第3题:
奏记
为封建社会前期,由朝官对三公、州郡僚属对长官、士人对官府,用书面陈述意见的上行文种。
略
第4题:
西汉至(),奏记适用范围广泛。六朝虽沿用奏记,但适用范围()。
三国;向上收缩
略
第5题:
奏记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使用的上行文种,它的消亡始于()。
A东汉
B南北朝
C隋代
D唐代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东汉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章
表
册
驳议
议
第12题:
第13题:
“奏”这一古代公文文种,其设置是在()时期。
秦始皇
略
第14题:
什么是奏记?试述奏记的适用范围与时期。
奏记,为封建社会前期,由朝官对三公、州郡僚属对长官、士人对官府,用书面陈述意见的上行文种。就其内容而言,不是汇报政事的正规公文,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书札的属性。如教材第27课《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
奏记的适用时期西汉至唐朝以前。其适用范围呈向上收缩趋势。具体而言:
两汉至三国,奏记适用范围广泛,既可由大臣上于三公,又可由属员上于长官,如《汉书·朱博传》记载:“文学儒吏,时有奏记。”还可以由无官的读书人上于官府。如《文选》收录有魏代阮籍《上蒋济辞辟召奏记》。 六朝虽沿用奏记,但使用范围向上层收缩。即《文心雕龙》所谓“公府奏记”。 到唐代,奏记公文已销声匿迹。转而将秘书人员的名称“记室”称为“奏记”。
略
第15题:
“奏”是秦代始设的公文文种,后起的公文与奏一起,也总称为“奏”的有()。
A章
B表
C册
D驳议
E议
第16题:
清代沿用的奏一类的文种有()
A奏本
B奏札
C题本
D奏状
E奏折
第17题:
什么是奏?奏文种始设于何时?
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奏文种始设于秦始皇26年“改书为奏”。
略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奏记
详
关
帖
禀
第23题:
奏本
奏札
题本
奏状
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