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表现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预成性目标
第1题:
第2题:
所谓潜在课程是指()
第3题:
考虑教育内容、教师的指导活动和儿童的学习活动如何展开的过程属于()步骤。
第4题:
()是指课程设计者在教育活动展开之前为儿童的学习活动设想和提出、规定的目标。
第5题:
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第6题:
在目标模式中,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被置于课程目标的下位,围绕目标这个中心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
第7题:
()是指课程设计者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学习活动造成的儿童身心整体变化上,将课程引起的儿童身心变化作为描述的重点。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预成性目标
第10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
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课程目标、教科书和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
第11题:
单元活动
领域活动
主题活动
区域活动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预成性目标是在活动之前由课程设计者确定的目标。
A对
B错
第14题:
预成性目标是在活动之前由课程设计者确定的目标。
第15题:
()是课程设计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预设的教育目标。
第16题:
课程目标对()的展开起着导向作用
第17题:
()是学习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第18题: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产生的影响有()。
第19题:
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在计划时能较多地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课程的目标具有儿童生成性,课程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教育活动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也具有相当的弹性,是较为理想的教育活动形式。
第20题:
正课之外学校所安排的许多学习活动
学校预备而尚未实施的课程
教师在课本之外自行补充的参考数据
非课程设计者有意安排的学习经验
第21题:
教育内容
教育计划
教育目的
教育活动
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
第22题:
确定活动目标
选择活动内容
策划活动流程
拟定活动方案
第23题:
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预成性目标
第24题:
总体目标
中期目标
生成性目标
预成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