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美术教学原则的特点是()和相互合作。
A眼、脑、手的协调并用
B培养视觉审美形象的记忆力
C培养视觉审美形象的想象力
D培养视觉审美形象的创造力
第3题:
关于艺术鉴赏的体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4题:
“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品”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中的()
第5题:
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能表达这种感觉。这属于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目标。
第6题:
第7题:
眼、脑、手的协调并用
培养视觉审美形象的记忆力
培养视觉审美形象的想象力
培养视觉审美形象的创造力
第8题:
第9题:
文化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文化是社会的物质力量
文化源于艺术家的思考
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
第10题:
第11题:
视觉
美学
客观
主观
第12题:
第13题: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
创造性劳动
略
第14题: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通过不同手法进行(),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
第15题:
雕塑艺术是用各种可塑、可雕、可刻的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这表明()。
第16题:
美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一致的,运用一定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的视觉艺术品。
第17题: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材料,通过()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形象的艺术。
第18题:
第19题:
审美情感目标
审美创造目标
审美认知目标
审美表现目标
第20题:
第21题:
视觉性
静态型
造型性
空间性
第22题:
动静关系
空间距离
空间角度
心理距离
第23题:
审美兴趣
审美感知
审美情感
审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