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经济学家赶集》
B《访“葡萄常”》
C《写在绢帕上的诗》
D《飞天”凌空》
E《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第1题: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属于()。
A通讯
B现场新闻
C人物新闻
D述评新闻
第2题:
分析《经济学家赶集》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
经济学家赶集
本报讯3月4日下午,经济学家薛暮桥到北京北太平庄农副产品市场赶集。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兴致勃勃地挤进人群,东瞧西看,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便问是怎么运进城里来的。有几个顾客正和卖主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一元二角一斤。薛暮桥同志高兴地说:“好,我也买一条。”卖鱼的拣了一条又大又肥的活胖头鱼,一称,五斤重。薛暮桥一边付款,一边说:“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买完鱼,又买了一条擀面杖。这时,一个老头在叫卖挖耳勺。他赶忙过去花三分钱买下一个,说:“我很早就想买这么个小东西,总买不着,今天算是盼着了。”赶完集,来到市场管理所。薛暮桥对管理所同志说:“这样的市场多开辟几个,分散一些就更方便了,是不是可以让那些较富裕的社队自己投资建市场呢?”管理所同志说,也有个别人搞投机倒把。他说:“我看要进行教育,做到公买公卖。我们以国营市场为主,农贸市场作为补充,提倡社队集体卖货,也保留少数商贩。”
略
第3题:
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第4题:
简述《写在绢帕上的诗》的主题。
第5题:
结合《写在绢帕上的诗》,谈谈柏生人物专访的特点。
第6题:
第7题:
以诗来扣题
以诗来展开情节
以诗来串联时空
以诗为线索来谋篇布局
以诗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师魂》
《“飞天”凌空》
第11题:
第12题:
《相思正是吐黄时》
《写在绢帕上的诗》
《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3题:
结合《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说明选材精练、叙述紧凑对短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短小精悍是新闻写作基本原则之一,这是新闻文体的一个特殊要求。新闻报道只有短了,才能写得多,发得快、及时;才能在有限的版面上,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而把新闻报道写短,就要注意精心选择材料,裁剪得当和新闻结构的紧凑。《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不过300字,却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女英雄形象。文章只选取了她就义时的情景,只从这一个侧面就表现出刘胡兰的坚强、勇敢。愿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如此选材精练才使这篇人物新闻短小精练,如果将能表现刘胡兰性格特征的种种材料都堆砌出来的话,势必造成消息的冗长,冲淡新闻价值。另外,本文叙述紧凑,刘胡兰与敌人的问答,一句紧接一句,语言简洁。而描写完刘胡兰慷慨就义后,一句“全村父老怀着血海般的深恨,为痛悼这位人民女英雄,决定立碑永远纪念” 结束全文,结构紧凑,全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略
第14题:
下列新闻作品中,不属于人物通讯的是()。
A《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B《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C《师魂》
D《“飞天”凌空》
第15题:
分析《写在绢帕上的诗》的结构特点。
第16题: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第17题:
第18题:
通讯
现场新闻
人物新闻
述评新闻
第19题:
《经济学家赶集》
《访“葡萄常”》
《写在绢帕上的诗》
《飞天”凌空》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好啊!诚实永存》
《抢菜记》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从邮局看变化》
《上海严寒》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