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主要表现的是
A.南方小城镇的美好雨景
B.“我”失恋后的苦闷心境
C.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与彷徨
D.对美好的热切向往和积极追求
第1题:
A.《我的记忆》
B.《距离的组织》
C.《雨巷》
D.《断章》
第2题:
第3题:
戴望舒诗中既包含有爱情失败的情绪又包含有艺术追求的情绪的是()
第4题:
戴望舒《雨巷》的写作背景是()
第5题:
分析戴望舒《雨巷》中“我”的形象及诗篇的思想。
第6题:
戴望舒的诗集主要有()。
第7题:
闻一多《一句话》
徐志摩《再别康桥》
戴望舒《雨巷》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8题:
《雨巷》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
戴望舒因《雨巷》而获得“农民诗人”之名
《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诗
第9题:
《我的记忆》
《望舒草》
《罪恶的黑手》
《雨巷》
《灾难的岁月》
第10题:
南方小城镇的雨景
“我”失恋后的苦闷心境
身居寂寥雨巷的失意
对理想的追寻与对现实失望、痛苦的情绪
第11题:
悲哀
焦急
热切
苦闷
第12题:
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
高洁而幽然的美好理想
迷茫凄苦中的探索寻求
环境遭际的不幸与无常
第13题:
A.《雨巷》
B.《十二月十九夜》
C.《我用残损的手掌》
D.《我的记忆》
第14题:
戴望舒《雨巷》中,“雨巷”的象征意义是()
第15题:
下列诗作,抒写大革命失败后仿徨幽怨心态的是()
第16题:
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雨巷》,你更喜欢《雨巷》还是《我底记忆》,为什么?
第17题:
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第18题:
第19题:
闻一多《一句话》
徐志摩《再别康桥》
戴望舒《雨巷》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20题:
寻梦者
我用残存的手掌
雨巷
我是一条小河
第21题:
以丁香自喻,表现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傲精神
以丁香比喻姑娘,暗示对于美好的理想的追求
所写的“我”是一个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的青年
所写的“我”是一位沉醉于追求美好理想的游子形象
所写的“我”是一位敢于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形象
第22题:
五四运动高潮时
五四运动低潮时
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
第23题: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