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乎每一个艺术作品都会透露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以及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第1题:
美育的任务何和目的是()
A提高审美能力
B培养审美情感
C塑造审美心理结构
D塑造体质结构
E提高适应能力
第2题:
中国文化形态决定了中国人()的具体生成。
第3题:
康德认为的两种审美方式是经验审美和()。
第4题:
艺术作品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趣味的需要。
第5题:
室内空间的精神功能表现为室内的()。
第6题:
从心理的内容看,民族心理和个体心理一样,其结构主要由民族认知心理、民族情感心理、()以及各自特征构成。
第7题:
文学接受中读者想方设法改变自己原有的审美心理结构,补充和更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使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适应作品,从而让自己能够读懂那些自己一时读不懂的作品,这是文学接受中审美心理结构的“顺应”。
第8题:
风格特色
时代特色
个人特色
民族特色
第9题:
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具有审美性
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
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10题:
审美愿望
审美理想
审美需要
审美趣味
审美体验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是个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参照系,它集中体现了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A审美态度
B审美需要
C审美直觉感受能力
D审美趣味
第14题:
()指的是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第15题:
()阶段,主要是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16题:
审美的心理过程包括()。
第17题:
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
第18题:
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
第19题:
个体的审美趣味、理想、情感倾向
文学风尚
时代要求和审美趣味性
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
第20题:
审美趣味
审美格调
审美理想
审美风格
第21题:
审美欲望
审美需要
审美兴趣
审美理想
第22题:
审美心境的形成
审美先结构的介入
审美心理场的建立
审美意识的觉醒
第23题:
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生活心理
民族意志心理
民族性格心理
第24题:
审美态度
审美需要
审美直觉感受能力
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