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ABC
更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因素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工作有关疾病正确的是()

    A.是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B.职业因素是发病的唯一应因
    C.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直接因果关系
    D.控制职业因素可降低发病

    答案:D
    解析:
    P61;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并且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 第2题:

    肺癌的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
    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吸烟;②职业致癌因子;③空气污染;④电离辐射;⑤饮食与营养;⑥结核;⑦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基因的失活;⑧病毒感染、真菌毒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起一定的综合作用。

  • 第3题:

    9、稻瘟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1)品种抗病性:水稻品种间对稻瘟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 (2)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当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24-28℃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 (3)栽培管理措施: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水稻的抗病性和通过影响田间小气候而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 ①施肥。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硅化程度减弱,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加,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 ②灌溉:长期深灌的稻田、冷侵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土壤,使根系不能良好生长,影响稻株的碳氮代谢,降低蒸腾作用和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的硅质化,致使水稻的抗病力降低。但田间的水分不足,也影响稻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稻株组织的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③布局:感病品种连片种植易导致病害大流行。

  • 第4题:

    阐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
    体液免疫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
    (1)体液免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95%为IgG型)+与自体或同种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结合(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的抗原性),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最终使血小板减少。
    (2)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膜上的相关抗原结合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的黏附性、聚集性降低,促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补体激活溶解和破坏血小板,最后血小板减少。
    (3)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并且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抗体血小板复合体,进一步使血小板减少。
    (4)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加重患者出血。

  • 第5题:

    稻瘟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1)品种抗病性:水稻品种间对稻瘟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的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 (2)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当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24-28℃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 (3)栽培管理措施: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水稻的抗病性和通过影响田间小气候而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 ①施肥。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硅化程度减弱,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加,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入。 ②灌溉:长期深灌的稻田、冷侵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土壤,使根系不能良好生长,影响稻株的碳氮代谢,降低蒸腾作用和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的硅质化,致使水稻的抗病力降低。但田间的水分不足,也影响稻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稻株组织的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③布局:感病品种连片种植易导致病害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