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女性,28岁。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2天,门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住院进一步诊治。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首选A、维拉帕米B、腺苷C、毛花苷CD、普罗帕酮E、艾司洛尔能够根治的治疗方法是A、洋地黄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导管射频消融D、β受体阻滞剂E、普罗帕酮

题目

病人女性,28岁。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2天,门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住院进一步诊治。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首选A、维拉帕米

B、腺苷

C、毛花苷C

D、普罗帕酮

E、艾司洛尔

能够根治的治疗方法是A、洋地黄

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

C、导管射频消融

D、β受体阻滞剂

E、普罗帕酮


相似考题
更多“病人女性,28岁。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2天,门诊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住院进一步诊治。急 ”相关问题
  • 第1题:

    女性,36岁。阵发性心悸4年,发作时按摩颈动脉窦心悸可突然终止。发作时心电图示:心室率180次/分,逆行P波,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房颤动
    B.窦性心动过速
    C.室颤
    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答案:E
    解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少见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与休克。ECG表现有:①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③P波为逆行性,与QRS波保持固定关系;④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刺激迷走神经(按摩颈动脉窦)等可使心动过速终止或减慢。故选E。

  • 第2题:

    患者男性,45岁,反复发作心悸2年,每次发作突发突止,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伴胸闷症状。心电图如图5-17所示: 应诊断为()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心房扑动

    C窦性心动过速

    D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解析:心电图上P波难以辨认,心室率214次/分。QRS波群形态呈室上性,R-R间期规则。部分导联ST段下降达0.2~0.3mV。注意:部分患者可因心率过快,导致ST下移,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少数为房性心动过速和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 第3题:

    18岁学生,阵发性心悸不适2年,加重4小时。发作呈现突发突止。不发作时运动耐量正常。心电图提示窄QRS波心动过速,律齐,频率180次/分。母亲有类似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动过速

    C.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第4题:

    女性,20岁。反复发作性心悸3年,本次发作心电图如下。应诊断为( )。

    A.室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E.室上性心动过速

    答案:E
    解析:

  • 第5题:

    患者男性,45岁,反复发作心悸2年,每次发作突发突止,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伴胸闷症状。心电图如图5-17所示,应诊断为()。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心房扑动

    C窦性心动过速

    D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解析:心电图上P波难以辨认,心室率214次/分。QRS波群形态呈室上性,R-R间期规则。部分导联ST段下降达0.2~0.3mV。注意:部分患者可因心率过快,导致ST下移,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少数为房性心动过速和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