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甲公司是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是厨卫家电的生产和销售,为扩大市场份额,准备投产智能型家电产品(以下简称智能产品)。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下: (1)如果可行,该项目拟在2016年初投产,预计该智能产品3年后(即2018年末)停产,即项目预期持续3年,智能产品单位售价1500元,2016年销售10万台,销量以后每年按10%增长,单位变动制造成本1000元。 (2)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公司所得税税率25%,假设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发生在201

题目
(2015年)甲公司是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是厨卫家电的生产和销售,为扩大市场份额,准备投产智能型家电产品(以下简称智能产品)。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下:
(1)如果可行,该项目拟在2016年初投产,预计该智能产品3年后(即2018年末)停产,即项目预期持续3年,智能产品单位售价1500元,2016年销售10万台,销量以后每年按10%增长,单位变动制造成本1000元。
(2)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公司所得税税率25%,假设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发生在2015年末,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以后各年末,项目净现值为1450.55万元。
要求:
(1)应用最大最小法计算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最大值。
(2)应用敏感程度法计算当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上升5%时,净现值对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敏感系数。


相似考题

2.(2015年)甲公司是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是厨卫家电的生产和销售。为扩大市场份额,准备投产智能型家电产品(以下简称智能产品)。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下: (1)如果可行,该项目拟在2016 年初投产;预计该智能产品3 年后(即2018 年末)停产,即项目预期持续3 年。智能产品单位售价1500 元,2016 年销售10 万台,销量以后每年按10%增长,单位变动制造成本1000 元;每年付现固定制造费用200 万元;每年付现销售和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 (2)为生产该智能产品,需要添置一条生产线,预计购置成本6000 万元。该生产线可在2015 年末前安装完毕。按税法规定,该生产线折旧年限4 年,预计净残值率5%,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2018 年末该生产线的变现价值为1200 万元。 (3)公司现有一闲置厂房对外出租,每年年末收取租金40 万元,该厂房可用于生产该智能产品,因生产线安装期较短,安装期间租金不受影响,由于智能产品对当前产品的替代效应,当前产品2016 年销量下降1.5 万台,下降的销量以后每年按10%增长;2018 年末智能产品停产,替代效应消失,2019 年当前产品销量恢复至智能产品项目投产前的水平。当前产品的单位售价800 元,单位变动成本600 元。 (4)营运资本为销售收入的20%。智能产品项目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减少的当前产品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收回,在智能产品项目结束时重新投入。 (5)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公司所得税税率25%。假设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发生在2015 年末, 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以后各年末。 要求: (1)计算项目的初始现金净流量(2015 年末增量现金净流量),2016~2018 年的增量现金净流量及项目的净现值、折现回收期和现值指数,并判断项目是否可行。(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 单位:万元(2)为分析未来不确定性对该项目净现值的影响,应用最大最小法计算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最大值,应用敏感程度法计算当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上升5%时净现值对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敏感系数。

4.(2019年)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车间有两台设备,其中,一台属于高端智能制造设备,另一台属于手工加工设备。A、B产品均需先后经过智能制造和手工加工两道作业工序方可完成。A产品主要由智能制造设备完成,B产品主要由手工加工设备完成。直接材料均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公司现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先按车间归集,再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进入产品成本。2019年9月生产成本相关资料如下:(1)本月生产量(单位:件)(2)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B产品成本计算单A产品成本计算单2019年9月 单位:元产品毛利单位:元目前,A产品供不应求,B产品滞销。公司销售经理建议A提价,B降价,以提高公司获利能力。生产经理认为制造费用大部分由智能制造设备引起,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导致A、B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应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制造费用分配进行优化,从而为调价提供可靠的成本数据。公司财务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三项作业,分别是设备检修作业、智能制造作业和手工加工作业。设备检修作业负责对智能制造设备、手工加工设备进行检修,作业动因是检修次数;智能制造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机器工时;手工加工作业的作业动因是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不再单列成本项目,被归入相应作业库。相关资料如下:(1)月末在产品A在产品40件,全部处于智能制造阶段,尚未进入手工加工阶段,平均完成智能制造作业的50%;B在产品50件,智能制造作业全部完成,手工加工作业平均完成60%。(2)作业成本要求:(1)编制作业成本分配表(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2)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3)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判断A、B产品目前定价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更多“(2015年)甲公司是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是厨卫家电的生产和销售,为扩大市场份额,准备投产智能型家电产品(以下简称智能产品)。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只生产销售A产品,公司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定期进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甲公司生产能力为1500件,2018年12月实际生产1200件。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1)标准成本资料



    (2)实际耗用材料15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1000小时,其他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单位:元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2)计算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4)采用二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5)采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


    答案:
    解析:
    (1)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1500×(22000/1500-16)=-2000(元)(F)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1500-1200×1)×16=4800(元)(U)
    (2)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1000×(15000/1000-13)=2000(元)(U)
    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1000-1200×1)×13=-2600(元)(F)
    (3)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1000×(12000/1000-10)=2000(元)(U)
    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1000-1200×1)×10=-2000(元)(F)
    (4)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16000-1500×1×10=1000(元)(U)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1500×1×10-1200×1×10=3000(元)(U)
    (5)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16000-1500×1×10=1000(元)(U)
    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1500×1×10-1000×10=5000(元)(U)
    固定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1000×10-1200×1×10=-2000(元)(F)。

  • 第2题: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只生产销售A产品,公司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定期进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甲公司预计2019年12月生产A产品1500件,实际生产1800件。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1)标准成本资料。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和成本差异。
    (2)计算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和成本差异。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成本差异。
    (4)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能量差异和成本差异。
    (5)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答案:
    解析:
    (1)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1800×8×(1.5-2)=-7200(元)(F)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1800×8-1800×6)×2=7200(元)(U)
    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1800×8×1.5-1800×6×2=0(元)
    (2)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1800×2.2×(5.1-5)=396(元)(U)
    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1800×2.2-1800×2)×5=1800(元)(U)
    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1800×2.2×5.1-1800×2×5=2196(元)(U)
    (3)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1800×2.1×(1.8-2)=-756(元)(F)
    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1800×2.1-1800×2.2)×2=-360(元)(F)
    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1800×2.1×1.8-1800×2.2×2=-1116(元)(F)
    (4)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1800×2.1×3.2-1500×2.2×3=2196(元)(U)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1500×2.2-1800×2.2)×3=-1980(元)(F)
    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1800×2.1×3.2-1800×2.2×3=216(元)(U)
    (5)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1500×2.2-1800×2.1)×3=-1440(元)(F)
    固定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1800×2.1-1800×2.2)×3=-540(元)(F)。

  • 第3题:

    泰鸿公司是一家制造类企业,只生产一种A产品,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公司生产A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2018年12月,月标准总工时为2925小时,月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为21060元。工时标准为2.75小时/件。假定该公司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3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1875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4250元。
    资料二:公司全年平均开工250天。为生产A产品,全年需要购买甲材料500000千克,该材料进货价格为300元/千克,每次订货需支付运费、订单处理费等变动费用1000元,材料年变动储存成本为40元/千克。甲材料平均交货时间为4天,为了防止缺货,企业建立的存货保险储备为1000千克。该公司甲材料满足经济订货基本模型扩展的各项前提条件。
    资料三:A产品销售量预测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若样本期为3期,平滑指数为0.4,公司拟使用修正的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预测2019年A产品的销售量,并以二者的平均值为基础确定产品销售价格,2019年公司目标利润总额(不考虑所得税)为1106800元。完全成本总额为2450000元。A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下列指标:
    ①A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②A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③A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④A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⑤A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根据资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利用经济订货基本模型,计算甲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和全年订货次数。
    ②计算按经济订货批量采购甲材料的年存货相关总成本。
    ③计算甲材料每日平均需用量和再订货点。
    (3)根据资料三,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移动平均法预测2019年A产品的销售量。
    ②使用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2019年A产品的销售量。
    ③使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9年A产品的销售量。
    ④使用目标利润法确定2019年A产品的销售价格。


    答案:
    解析:
    (1)①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1060/2925=7.2(元/小时)
    ②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14250/1875=7.6(元/小时)
    ③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4250-300×2.75×7.2=8310(元)(超支)
    ④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875-300×2.75)×7.2=7560(元)(超支)
    ⑤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875×(7.6-7.2)=750(元)(超支)

    全年订货次数=全年需求量/经济订货批量=500000/5000=100(次)

    ③每日平均需用量=500000/250=2000(千克)
    再订货点=2000×4+1000=9000(千克)
    (3)①2019年A产品的预测销售量=(3150+3060+3000)/3=3070(件)
    ②2019年修正后的A产品预测销售量=3070+(3070-3020)=3120(件)
    ③2019年A产品预测销售量=0.4×3000+(1-0.4)×3020=3012(件)
    ④平均预测销量=(3120+3012)/2=3066(件)
    单位产品价格=(1106800+2450000)/[3066×(1-5%)]=1221.14(元)。

  • 第4题:

    甲公司为一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2013年10月22日,甲公司与戊公司合作生产销售N设备,戊公司提供专利技术,甲公司提供厂房及机器设备,N设备研发和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和人工费用由甲公司和戊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各自承担。甲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运作,但N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由甲公司和戊公司共同决定。N设备由甲公司统一销售,销售后甲公司需按销售收入的30%支付给戊公司。当年,N设备共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2013年甲公司应确认的收入为()万元。

    A.2000
    B.1400
    C.600
    D.0

    答案:B
    解析:
    应按比例确认收入,甲公司2013年确认收入=2000×(1-30%)=1400(万元)。

  • 第5题:

    甲公司为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甲公司拟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两种产品的盈利性进行分析。
      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单价分别为480元和600元,产量(产销平衡)分别为100件和50件,直接成本分别为9500元和11000元。此外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并对经营决策作出判断。


    答案:
    解析:
    A产品的制造费用=400×(15000/600)+600×(25000/1000)+200×(10000/500)=29000(元)
      B产品的制造费用=200×(15000/600)+400×(25000/1000)+300×(10000/500)=21000(元)
      A产品单位成本=(9500+29000)÷100=385(元)
      B产品单位成本=(11000+21000)÷50=640(元)
      A产品单位成本385元低于单位售价480云,其单位盈利为95元,可以安排生产该产品;B产品单位成本640元高于单位售价600元,其单位亏损为40元,不安排该产品生产。

  • 第6题:

    (2018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选择不仅关注价格,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属性。家电生产企业甲公司预计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乙公司在积极运用职能控制、红外线感应、定位系统、自动识别、自动扫描等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家电产品,以提升该公司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甲公司对乙公司进行的上述分析属于( )。

    A.财务能力分析
    B.快速反应能力分析
    C.成长能力分析
    D.适应变化能力分析

    答案:D
    解析:
    适应变化能力关注的是竞争对手对“外部变化”的“反应”,即当外部环境产生变化时,竞争对手能否对外部事件做出反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选择不仅关注价格,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属性”属于外部环境变化;“预计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乙公司在积极运用职能控制、红外线感应、定位系统、自动识别、自动扫描等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家电产品,以提升该公司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是甲公司对其竞争对手乙公司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做出反应的分析。所以,选项D正确。

  • 第7题:

    甲家电生产企业委托乙咨询公司对本企业生产的某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产品业务发展战略。2009-2016年该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2009~2016年该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销售价格和销量



    乙咨询公司拟采用德尔菲法分析预测家电行业未来长期发展趋势,为甲企业制定家电产品业务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具体做法是:
      (1)邀请15名技术专家召开一次座谈会;
      (2)在座谈会上,由专家填写个人意见;
      (3)整理汇总个人意见形成会议纪要及结论。
      【问题】
      1.计算该品牌家电产品2015年,2016年的价格弹性系数。
      2.如果甲企业决定在2017年将该品牌家电产品价格降至1650元/台,基于表3-1给出的2009年以来的数据,用价格弹性系数法预测2017年A地区该品牌家电产品的销量。
      3.说明价格弹性系数的正负反映了指标间怎样的变动关系。
      4.指出乙咨询公司在德尔菲法具体做法上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解析:
      1.2015年价格弹性系数计算:
      [(40.9-39.8)/39.8]/[(1750-1780)/1780]=-1.64
      2016年价格弹性系数计算:
      [(42.6-40.9)/40.9]/[(1700-1750)/1750]=-1.45
      2.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2016年该地区家电产品的价格弹性在-1.36~-1.88之间,取2009-2016年价格弹性系数的平均值-1.60作为2017年的价格弹性。
      计算2017年该品牌家电产品销量增长率:
      如果2017年价格降低到1650元/台,较2016年价格降低了2.94%,那么该家电产品的销量增长率为:
      价格下降率×价格弹性系数=2.94%×1.60=4.7%
      计算2017年该家电销量:
      2017年家电销量=2016年该家电销量×2017年该家电需求增长率=42.6×(1+4.7%)=44.60(万台)
      3.价格弹性为负数,这反映了价格的变动方向与需求量变动方向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就会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会上升。
      4.(1)不妥之处一:邀请15名技术专家。
      正确做法:专家组构成包括技术专家、宏观经济专家、企业管理者等。一般而言,选择专家的数量为20人左右,可依据预测问题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调整。
      (2)不妥之处二:由专家填写个人意见。
      正确做法:德尔菲法中应当设计调查表,让专家对较为集中的预测事件评价、判断,提出进一步的意见,经预测工作组整理统计后,形成初步预测意见。如有必要可再依据第二轮的预测结果制定调查表,进行第三轮预测。
      (3)不妥之处三:整理汇总个人意见形成会议纪要。
      正确做法:整理意见后,将调查结果汇总,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可计算专家估计值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主观概率等指标。

  • 第8题:

    甲家电生产企业委托乙咨询公司对本企业生产的某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产品业务发展战略。2009-2016年该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据如表3-1所示。

     乙咨询公司拟采用德尔菲法分析预测家电行业未来长期发展趋势,为甲企业制定家电产品业务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具体做法是:(1)邀请15名技术专家召开一次座谈会;(2)在座谈会上,由专家填写个人意见;(3)整理汇总个人意见形成会记要及结论。
      问题:
      1、计算该品牌家电产品2015年,2016年的价格弹性系数。
      2、如果甲企业决定在2017年将该品牌家电产品价格降至1650元/台,基于表3-1给出的2009年以来的数据,用价格弹性系数法预测2017年A、地区该品牌家电产品的销量。
      3、说明价格弹性系数的正负反映了指标间怎样的变动关系。
      4、指出乙咨询公司在德尔菲法具体做法上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解析:
    1.2015 年价格弹性指数计算:〔(40.9-39.8)/39.8〕/〔(1750-1780)/1780〕=-1.64
    2016 年价格弹性指数计算:〔(42.6-40.9)/40.9〕/〔(1700-1750)/1750〕=-1.45

    2.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2016 年该地区加点产品的价格弹性在-1.36 -1.88 之间,取2009-2016 年价格弹性系数的平均值-1.60 作为2017 年的价格弹性,即价格每降低1 0 % ,销量増长16.0% 。计算2017 年该品牌家电产品销量増长率,如果2017 年价格降低到1650 元/台,较2016 年价格降低了2.94%,那么该家电产品的销量增长率为:
    价格下降率x 价格弹性系数=2.94%x1.60=4.7%
    计算2017 年该家电销量:
    2017 年家电销量=2016 年该家电销量x 2017 年该家电需求增长率=42.6 x(1+4.7%) =44.60 (万台)


    3.价格弹性为负数,这反映了价格的变动方向与需求量变动方向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就会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会上升。


    4.(1)不妥之处一:邀请15 名技术专家。
    正确做法:专家组构成包括技术专家、宏观经济专家、企业管理者等。一般而言,选择专家的数量为20 人左右,可依据预问题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调整。
    ( 2 ) 不妥之处二:由专家填写个人意见。
    正确做法:德尔菲法中应当设计调查表,让专家对较为集中的预测事件评价、判断,提出进一步的意见,经预测工作组整理统计后,形成初步预测意见。如有必要可再依据第二轮的预测结果制定调査表,进行第三轮预测。
    ( 3 ) 不妥之处三:整理汇总个人意见形成会议纪要。
    正确做法:整理意见后,将调查结果汇总,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可计算专家估计值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主观概率等指标。

  • 第9题:

    甲公司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该专利产品。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所做的下列行为,哪些情形构成侵犯该项专利的行为?()

    • A、使用甲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 B、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 C、广告宣传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 D、生产制造该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B,C,D

  • 第10题: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目前准备扩大经营范围,经过市场调查,发现产品B和产品C的市场均未饱和,而且产品B和产品C可以通过同一生产线进行生产,准备对是否投产B产品和C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有关资料如下: (1)该项目如果可行,拟在2017年12月31日开始投资该生产线,建设期一年,即项目将在2018年12月31日建设完成,2019年1月1日投产使用,该项目持续3年,该生产线预计购置成本4500万元,按税法规定,该生产线折旧年限3年,残值率5%,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2021年12月31日项目结束时该生产线变现价值500万元。 (2)该项目投产后预计B产品每年销售120万件,C产品每年销售150万件。B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C产品单价26元,单位变动成本13元。每年付现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 (3)该项目预计营运资本占营业收入的10%,垫支的营运资本在运营年度的上年年末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 (4)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 若项目可行,对2019年的息税前利润进行保本分析,计算产品B和产品C的保本销售量。


    正确答案: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20×20+150×26-120×10-150×13)/(120×20+150×26)=50%
    固定成本总额=1000+1425=2425(万元)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2425/50%=4850(万元)
    产品B的保本销售额=4850×120×20/(120×20+150×26)=1847.62(万元)
    产品B的保本销售量=1847.62/20=92.38(万件)
    产品C的保本销售额=4850×150×26/(120×20+150×26)=3002.38(万元)
    产品C的保本销售量=3002.38/26=115.48(万件)

  • 第11题:

    问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为10%,为了节约成本支出,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拟对正在使用的一条旧流水线予以更新。其他资料如下:资料一:新旧流水线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甲公司新旧流水线资料单位:万元资料二:相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表所示。货币时间价值系数计算与使用旧流水线相关的下列指标:①目前账面价值;②目前资产报废损益;③资产报废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④残值报废损失减税。

    正确答案: ①年折旧=(22500-2500)/10=2000(万元)目前账面价值=22500-2000×4=14500(万元)②目前资产报废损失=14500-9500=5000(万元)③资产报废损失抵税=5000×25%=1250(万元)④残值报废损失减税=(2500-2000)×25%=125(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研发出一种专利产品,该产品投资项目已完成可行性分析,厂房建造和设备购罝安装工作也已完成,新产品将于2018年开始生产销售,目前,公司正对该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相关资料如下:(1)专利研发支出及厂房采用直线法每年计提的折旧及摊销154万元。(2)新产品销售价格每瓶100元,销量每年可达10万瓶,每瓶单位变动成本44元。(3)公司管理人员实行固定工资制,生产工人和销售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制,预计新增管理人员2人,每人每年固定工资5万元,新增生产工人15人,人均年基本工资18000元,生产计件工资每瓶1元;新增销售人员5人,人均年基本工资18000元,销售提成每瓶5元。(4)假设年生产量等于年销售量。要求:(1)计算新产品的年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2)计算新产品的盈亏临界点年销售量、安全边际率和年息税前利润。(3)计算该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2015年)甲公司是一家移动通讯产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是移动通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准备投产智能型手机产品(简称智能产品)。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资料如下:
    该项目拟在2016年初投产,预计该智能产品3年后(即2018年末)停产。即项目预期持续3年。智能产品单位售价3000元,2016年销售10万部,销量以后每年按10%增长,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2000元,每年付现固定制造费用400万元,每年付现销售和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
    该项目预计生产线购置成本12000万元。生产线可在2015年末前安装完毕。按税法规定,该生产线折旧年限4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2018年末该生产线变现价值为2400万元。
    公司现有一闲置厂房对外出租,每年年末收取租金80万元,该厂房可用于生产该智能产品,因生产线安装期较短,安装期间租金不受影响。由于智能产品对当前产品的替代效应,当前产品2016年销量下降1.5万部,下降的销量以后按每年10%增长,2018年末智能产品停产,替代效应消失。
    2019年当前产品销量恢复至智能产品投产前水平。当前产品的单位售价1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0元。
    营运资本为销售收入的20%,智能产品项目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减少的当前产品的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收回,智能产品项目结束时重新投入。
    项目资本成本为9%,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发生在2015年年末,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以后各年末。
    要求:
    (1)计算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2015年末增量现金净流量)、2016~2018年的增量现金净流量及项目的净现值、折现回收期和现值指数,并判断项目可行性。
    (2)为分析未来不确定性对该项目净现值的影响,应用最大最小法计算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最大值,应用敏感程度法计算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上升5%时,净现值对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敏感系数。


    答案:
    解析:
    (1)
      单位:万元


    净现值大于零,现值指数大于1,项目可行。
      (2)假设单位变动制造成本需要增加C元,则每年增加的税后变动制造成本为:
      2016年:10C×(1-25%)=7.5C(万元)
      2017年:7.5 C×(1+10%)=8.25C(万元)
      2018年:8.25 C×(1+10%) =9.075C(万元)
      7.5C×(P/F,9%,1)+8.25C×(P/F,9%,2)+9.075C×(P/F,9%,3)=2901.09
      C=139.26(元)
      即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如果达到2139.26元(=2000+139.26),净现值为零。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上升5%时,则每年增加的税后变动制造成本为:
      2016年:2000×5%×10×(1-25%)=750(万元)
      2017年:750×(1+10%)=825(万元)
      2018年:825×(1+10%)=907.5(万元)
      由于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增加而减少的净现值为:
      750×(P/F,9%,1)+825×(P/F,9%,2)+907.5×(P/F,9%,3)=2083.224(万元)
      敏感系数=[-2083.224÷2901.09]/5%=-14.36

  • 第14题:

    甲公司是一家移动通讯产品制造公司,主营业务是移动通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准备投产智能型手机产品(简:智能产品)。目前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资料如下:
    如果可行,该项目拟在2016年初投产,预计该智能产品3年后(即2018年末)停产,即项目预期持续3年。智能产品单位售价3000元,2016年销售10万部,销量以后每年按10%增长,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2000元,每年付现固定制造费用400万元,每年付现销售和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
    为生产该智能产品,需添置一条生产线,预计购置成本12000万元。生产线可在2015年末前安装完毕。按税法规定,该生产线折旧年限4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2018年末该生产线变现价值为2400万元。
    公司现有一闲置厂房对外出租,每年年末收取租金80万元,该厂房可用于生产该智能产品,因生产线安装期较短,安装期间租金不受影响。由于智能产品对当前产品的替代效应,当前产品2016年销量下降1.5万部,下降的销量以后按每年10%增长,
    2018年智能产品停产,替代效应消失,2019年当前产品销量恢复至智能产品投产前水平。当前产品的单位售价1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0元。
    营运资本为销售收入的20%,智能产品项目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减少的当前产品的垫支的营运资本在各年年初收回,智能产品项目结束时重新投入。
    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9%,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该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发生在2015年年末,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以后各年末。
    要求:(1)计算项目的初始现金流量(2015年末增量现金净流量)、2016-2018年的增量现金净流量及项目的净现值、折现回收期和现值指数,并判断项目可行性。
    要求:(2)为分析未来不确定性对该项目净现值的影响,应用最大最小法计算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最大值,应用敏感程度法计算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上升5%时,净现值对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敏感系数。


    答案:
    解析:


    由于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所以该项目具有可行性。
      (2)假设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最大值为W元,则:智能产品税后付现制造成本各年依次为10W×(1-25%)=7.5W(万元)、7.5W×1.1=8.25W(万元)、8.25 W×1.1=9.075W(万元),2016年~2018年各年的现金净流量(万元)分别为:
      2016年现金净流量
      =4600.5+20000×(1-25%)-7.5W=19600.5-7.5W
      2017年现金净流量
      =5025.3+22000×(1-25%)-8.25W=21525.3-8.25W
      2018年现金净流量
      =15502.2+24200×(1-25%)-9.075W=33652.2-9.075W
      净现值
      =(19600.5-7.5W)×0.9174+(21525.3-8.25W)×0.8417+(33652.2-9.075W)×0.7722-17520
      =19600.5×0.9174-7.5W×0.9174+21525.3×0.8417-8.25W×0.8417+33652.2×0.7722-9.075W×0.7722-17520
      =17981.499-6.8805W+18117.845-6.944W+25986.229-7.0077W-17520
      =44565.573-20.8322W
      根据净现值=0可知:
      44565.573-20.8322W=0,即W=2139.26(元)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上升5%时,净现值减少额=20000×5%×(1-25%)×0.9174+22000×5%×(1-25%)×0.8417+24200×5%×(1-25%)×0.7722=750×0.9174+825×0.8417+907.5×0.7722=2083.224(万元),
      净现值增长率=-2083.224/2901.09=-71.81%,所以,净现值对单位变动制造成本的敏感系数=-71.81%/5%=-14.36。

  • 第15题:

    下列经营者集中案件,通常可以作为简易案件审查的是( )。

    A.在同一相关市场的甲公司和乙公司合并,两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均为12%
    B.在同一相关市场的甲公司和乙公司合并,两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之和仅为8%,但商务部认为该合并行为对消费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C.批发日用品的甲公司和零售日用品的乙公司合并,甲公司在相关日用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占有的份额为18%,乙公司在相关日用品零售市场占有的份额为22%
    D.甲建筑工程公司和乙汽车生产企业合并,两公司在各自主营业务相关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均为25%

    答案:C
    解析:
    选项A:在同一相关市场,所有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和”小于“15%”;选项B: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不视为简易案件;选项C:存在上下游关系的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上下游市场所占的份额均小于25%;选项D:不在同一相关市场、也不存在上下游关系的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与交易有关的每个市场所占的份额均“小于”25%。

  • 第16题:

    甲公司为一家建筑企业,在电力建设的全产业链(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装备制造)中,甲公司的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尚未涉入装备制造领域。在甲公司承揽的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电力工程设备均向外部供应商采购。为形成全产业链优势,甲公司拟通过并购方式快速提升电站风机等电力工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乙公司为一家欧洲装备制造企业,以自主研发为基础,在电站风机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甲公司准备收购乙公司100%股权。
      要求:根据资料,从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角度,指出甲公司并购乙公司的并购类型


    答案:
    解析:
    属于纵向并购中的后向一体化。

  • 第17题:

    (2018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选择不仅关注价格,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属性。家电生产企业甲公司预计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乙公司正在积极运用智能控制、红外线感应、定位系统、自动识别、自动扫描等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家电产品,以提升该公司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甲公司对乙公司进行的上述分析属于()。

    A.财务能力分析
    B.快速反应能力分析
    C.成长能力分析
    D.适应变化能力分析

    答案:D
    解析:
    适应变化能力关注的是竞争对手对“外部变化”的“反应”,即 当外部环境产生变化时,竞争对手能否对外部事件做出反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选择不仅关注价格,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属性”属于外部环境变化;“预计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乙公司正在积极运用智能控制、红外线感应、定位系统、自动识别、自动扫描等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家电产品,以提升该公司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是甲公司对其竞争对手乙公司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做出反应的分析。

  • 第18题:

    甲公司从事家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现在决定进军北美市场,为此进行详细的外部环境分析。下列选项中,属于甲公司针对北美市场进行宏观环境的分析有( )。

    A.北美相关国家针对来自我国的家电产品实行进口配额
    B.北美相关国家整体经济增速下降
    C.北美相关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D.北美相关国家市场中该产业竞争对手数量众多

    答案:A,B,C
    解析:
    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关键要素包括:政治和法律因素(选项A)、经济因素(选项B)、社会和文化因素、技术因素(选项C)。选项D属于产业环境分析的因素。
    【名师点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PEST分析与产业环境分析的区别。

  • 第19题:

    (2017年真题)甲家电生产企业委托乙咨询公司对本企业生产的某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产品业务发展战略。2009-2016年该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2009~2016年该品牌家电产品在A地区的销售价格和销量



    乙咨询公司拟采用德尔菲法分析预测家电行业未来长期发展趋势,为甲企业制定家电产品业务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具体做法是:
    (1)邀请15名技术专家召开一次座谈会;
    (2)在座谈会上,由专家填写个人意见;
    (3)整理汇总个人意见形成会议纪要及结论。
    【问题】
    1.计算该品牌家电产品2015年,2016年的价格弹性系数。
    2.如果甲企业决定在2017年将该品牌家电产品价格降至1650元/台,基于表3-1给出的2009年以来的数据,用价格弹性系数法预测2017年A地区该品牌家电产品的销量。
    3.说明价格弹性系数的正负反映了指标间怎样的变动关系。


    答案:
    解析:
    1.2015年价格弹性系数计算:
    [(40.9-39.8)/39.8]/[(1750-1780)/1780]=-1.64
    2016年价格弹性系数计算:
    [(42.6-40.9)/40.9]/[(1700-1750)/1750]=-1.45
    2.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2016年该地区家电产品的价格弹性在-1.36~-1.88之间,取2009-2016年价格弹性系数的平均值-1.60作为2017年的价格弹性。
    计算2017年该品牌家电产品销量增长率:
    如果2017年价格降低到1650元/台,较2016年价格降低了2.94%,那么该家电产品的销量增长率为:
    价格下降率×价格弹性系数=2.94%×1.60=4.7%
    计算2017年该家电销量:
    2017年家电销量=2016年该家电销量×2017年该家电需求增长率=42.6×(1+4.7%)=44.60(万台)
    3.价格弹性为负数,这反映了价格的变动方向与需求量变动方向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就会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会上升。

  • 第20题:

    (2017年真题)甲家电生产企业委托乙咨询公司对本企业生产的某品牌家电产品在 A 地区的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并制定产品业务发展战略。2009-2016年该品牌家电产品在 A 地区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据如表 3-1 所示。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
    【问题】 1.计算该品牌家电产品 2015年、 2016年的价格弹性系数。
    【问题】 2.如果甲企业决定在 2017年将该品牌家电产品价格降至 1650 元/台, 基于表 3-1 给出的 2009年以来的数据, 用价格弹性系数法预测 2017年 A 地区该品牌家电产品的销量。
    【问题】 3.说明价格弹性系数的正负反映了指标间怎样的变动关系。


    答案:
    解析:
    1.2015 年的价格弹性系数=购买量变化率/价格变化率
    =[(40.9-39.8)/39.8]/[(1750-1780)/1780]=-1.64。
    2016 年的价格弹性系数=购买量变化率/价格变化率
    =[(42.6-40.9)/40.9]/[(1700-1750)/1750]=-1.45。
    2. 2017 年的价格弹性系数取 2009~2016 年价格弹性系数的平均值, 即 2017 年的价格弹性系数=-(1.71+1.81+1.88+1.38+1.36+1.64+1.45)/7=-1.60。
    价格弹性系数=购买量变化率/价格变化率
    得: -1.60=购买量变化率/[(1650-1700)/1700]
    则 2017 年 A 地区该品牌家电产品的销售量增长率=-1.60×(1650-1700)/1700=4.70%。
    则 2017 年 A 地区该品牌家电产品的销售量=42.6×(1+4.7%)=44.60 万台。
    3.一般来说, 价格弹性均为负数。 这反映了价格的变动方向与需求量变动方向相反。 价格上升, 需求量就会下降; 价格下降, 需求量就会上升

  • 第21题:

    甲公司是一家玩具生产厂商,为了维持行业第一的地位,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不断研发出新型、智能型玩具,广受消费者喜爱。根据材料分析,甲公司采用的密集型战略为()。

    • A、市场渗透战略
    • B、市场开发战略
    • C、产品开发战略
    • D、多元化战略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目前准备扩大经营范围,经过市场调查,发现产品B和产品C的市场均未饱和,而且产品B和产品C可以通过同一生产线进行生产,准备对是否投产B产品和C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有关资料如下:(1)该项目如果可行,拟在2017年12月31日开始投资该生产线,建设期一年,即项目将在2018年12月31日建设完成,2019年1月1日投产使用,该项目持续3年,该生产线预计购置成本4500万元,按税法规定,该生产线折旧年限3年,残值率5%,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2021年12月31日项目结束时该生产线变现价值500万元。(2)该项目投产后预计B产品每年销售120万件,C产品每年销售150万件。B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C产品单价26元,单位变动成本13元。每年付现固定成本为1000万元。(3)该项目预计营运资本占营业收入的10%,垫支的营运资本在运营年度的上年年末投入,在项目结束时全部收回。(4)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计算项目2017年及以后各年年末现金净流量及项目净现值,并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入下方表格)。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家电企业,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由于企业资金有限又缺乏有效融资渠道,一直未能扩大生产能力。该公司领导人经过与另一家家电企业协商,决定由该企业为甲公司生产产品,并以甲公司品牌进行销售。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种方式为()。
    A

    特许经营

    B

    市场与销售协议

    C

    合营

    D

    战略联盟


    正确答案: A
    解析: 双方合作的形式属于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