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正对内部A、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2016年相关资料如下:要求: (1)分别计算A、B两个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2)假定公司现有一投资机会,投资额20万元,每年可创造税前经营利润26000元,如果A、B投资中心都可进行该投资,且投资前后各自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保持不变,计算A、B投资中心分别投资后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分析如果公司分别采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对A、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A、B投资中

题目
(2017年)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正对内部A、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2016年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
(1)分别计算A、B两个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2)假定公司现有一投资机会,投资额20万元,每年可创造税前经营利润26000元,如果A、B投资中心都可进行该投资,且投资前后各自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保持不变,计算A、B投资中心分别投资后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分析如果公司分别采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对A、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A、B投资中心是否愿意进行该投资(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3)综合上述计算,分析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缺点。


相似考题
更多“(2017年)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正对内部A、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2016年相关资料如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下设甲、乙两个投资中心。2019年相关资料如下:甲投资中心税前经营利润160000元,平均经营资产1500000元,平均经营负债80000元,该部门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乙投资中心税前经营利润140000元,平均经营资产1000000元,平均经营负债70000元,该部门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2%。
    要求:
    (1)分别计算甲、乙两个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
    (2)假定公司现有一个投资机会,投资额为30万元,每年可创造税前经营利润35000元,如果甲、乙投资中心都可进行该投资,投资前后双方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保持不变,分别计算甲、乙投资中心投资后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
    (3)根据第(2)问,请分析甲、乙投资中心是否对新项目进行投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甲投资中心部门投资报酬率=160000/(1500000-80000)=11.27%
    乙投资中心部门投资报酬率=140000/(1000000-70000)=15.05%
    甲投资中心部门剩余收益=160000-(1500000-80000)×10%=18000(元)
    乙投资中心部门剩余收益=140000-(1000000-70000)×12%=28400(元)
    (2)甲投资中心部门投资报酬率=(160000+35000)/(1500000-80000+300000)=11.34%
    乙投资中心部门投资报酬率=(140000+35000)/(1000000-70000+300000)=14.23%
    甲投资中心部门剩余收益=(160000+35000)-(1500000-80000+300000)×10%=23000(元)
    乙投资中心部门剩余收益=(140000+35000)-(1000000-70000+300000)×12%=27400(元)
    (3)根据第(2)问进行投资后的计算结果,甲投资中心投资后部门投资报酬率与部门剩余收益都大于目前投资状态,所以甲投资中心可以进行投资;乙投资中心投资后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均小于目前投资状态,所以乙投资中心不应进行投资。

  • 第2题: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正对内部A、B两个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核,A是利润中心,B是投资中心。本年相关资料如下:
    A中心的营业收入为500万元,营业成本为200万元,其他变动费用为30万元,部门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为50万元,部门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为40万元。
    B中心的税前经营利润为3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平均经营资产为2000万元,平均经营负债为800万元。甲公司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为20%。
    要求:
    (1)计算A中心的边际贡献、部门可控边际贡献和部门税前经营利润,并说明哪个指标最适宜用来评价该部门负责人的业绩。
    (2)计算B中心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3)假设公司现有一投资机会,平均投资额20万元,每年可创造税前经营利润4.2万元,如果B投资中心可进行该投资,且投资前后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保持不变,计算B中心接受该机会后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分析如果公司分别采用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指标对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B投资中心是否愿意进行该投资。
    (4)分析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边际贡献=500-200-30=270(万元)(0.5分)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270-50=220(万元)(0.5分)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220-40=180(万元)(0.5分)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最适宜用来评价该部门负责人的业绩。(0.5分)
    (2)部门投资报酬率=300/(2000-800)×100%=25%(0.5分)
    部门剩余收益=300-(2000-800)×20%=60(万元)(0.5分)
    (3)投资后部门投资报酬率=(300+4.2)/(2000-800+20)×100%=24.93%(1分)
    投资后部门剩余收益=(300+4.2)-(2000-800+20)×20%=60.2(万元)(1分)
    由于部门投资报酬率下降、部门剩余收益增加,所以,如果公司采用部门投资报酬率指标对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B投资中心不愿意进行该投资;如果公司采用部门剩余收益指标对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B投资中心愿意进行该投资。(1分)
    (4)①用部门投资报酬率作为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部门投资报酬率是根据现有的会计资料计算的,比较客观,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部门投资报酬率可以分解为投资周转率和部门经营利润率两者的乘积,并可进一步分解为资产的明细项目和收支的明细项目,从而对整个部门经营状况作出评价。
    缺点:部门经理会产生“次优化”行为,使部门业绩获得好评,但却伤害了公司整体利益。(1分)
    ②部门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可以使业绩评价与公司的目标协调一致,引导部门经理采纳高于公司资本成本的决策;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缺点: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依赖会计数据的质量,如果会计数据质量低劣,会导致低质量的剩余收益和业绩评价。(1分)

  • 第3题:



    甲公司为某企业集团的一个投资中心,X是甲公司下设的一个利润中心,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2年X利润中心的营业收入为120万元,变动成本为72万元,该利润中心副主任可控固定成本为10万元,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8万元。
    资料二:甲公司2013年初已投资700万元,预计可实现利润98万元,现有一个投资额为300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可获利润36万元,该企业集团要求的较低投资报酬率为10%。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X利润中心2012年度的部门边际贡献。
    (2)根据资料二,计算甲公司接受新投资机会前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3)根据资料二,计算甲公司接受新投资机会后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4)根据(2),(3)的计算结果从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角度,分析甲公司是否应接受新投资机会,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答案]本题考核“第八章”的“剩余收益”知识点。
    (1)部门边际贡献=120-72-10-8=30(万元)
    (2)接受新投资机会前:
    投资报酬率=98/700100%=14%
    剩余收益=98-70010%=28(万元)
    (3)接受新投资机会后:
    投资报酬率=(98+36)/(700+300)100%=13.4%
    剩余收益=(98+36)-(700+300)10%=34(万元)
    (4)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角度,甲公司应该接受新投资机会。因为接受新投资机会后,甲公司的剩余收益增加了。

  • 第4题:

    甲公司拟收购某上市公司,如无相反证据,下列属于一致行动人的有()。
    Ⅰ.甲公司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中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Ⅱ.银行为甲公司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
    Ⅲ.甲公司与另一投资者之间存在联营关系
    Ⅳ.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其兄弟的配偶与甲公司共同投资上市公司

    A、Ⅱ、Ⅲ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Ⅰ、Ⅱ、Ⅲ
    E、Ⅱ、Ⅲ、Ⅳ

    答案:B
    解析: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第83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一致行动,是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如无相反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①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②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③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④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⑤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⑥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⑦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⑧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⑨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⑩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投资者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包括登记在其名下的股份,也包括登记在其一致行动人名下的股份。投资者认为其与他人不应被视为一致行动人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相反证据。

  • 第5题:

    甲公司是一家以软件研发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于2013年在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甲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X是甲公司下设的一个利润中心,2015年X利润中心的营业收入为600万元,变动成本为400万元,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由该利润中心承担的但其负责人无法控制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
      资料二:Y是甲公司下设的一个投资中心,年初已占用的投资额为2000万元,预计每年可实现利润300万元,投资报酬率为15%。2016年年初有一个投资额为1000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每年增加利润90万元。假设甲公司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10%。
      资料三:2015年甲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5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票每股市价为10元。甲公司2015年年末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甲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  单位:万元

     资料四:甲公司2016年拟筹资1000万元以满足投资的需要。甲公司2015年年末的资本结构是该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
      资料五:甲公司制定的201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如下:(1)鉴于法定盈余公积累计已超过注册资本的50%,不再计提盈余公积;(2)每10股发放现金股利1元;(3)每10股发放股票股利1股,该方案已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发放股利时甲公司的股价为10元/股。
      要求:(1)根据资料一,计算X利润中心的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和部门边际贡献,并指出以上哪个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价X利润中心负责人的管理业绩。
      (2)根据资料二:①计算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前的剩余收益;②计算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后的剩余收益;③判断Y投资中心是否应该接受该投资机会,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三,计算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的市盈率和市净率。
      (4)根据资料三和资料四,如果甲公司采用剩余股利分配政策,计算:①甲公司2016年度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②每股现金股利。
      (5)根据资料三和资料五,计算甲公司发放股利后的下列指标:①未分配利润;②股本;③资本公积。


    答案:
    解析:
    (1)X公司边际贡献=600-400=200(万元)
      可控边际贡献=200-50=150(万元)
      部门边际贡献=150-30=120(万元)
      可控边际贡献可以更好地评价利润中心负责人的管理业绩。
      (2)①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前的剩余收益=300-2000×10%=100(万元)
      ②接受新投资机会之后的剩余收益
      =(300+90)-(2000+1000)×10%=90(万元)
      ③由于接受投资后剩余收益下降,所以Y投资中心不应该接受该投资机会。
      (3)每股收益=500/1000=0.5(元/股);
      每股净资产=4000/1000=4(元/股)
      市盈率=10/0.5=20;市净率=10/4=2.5
      (4)①资产负债率=6000/10000×100%=60%
      2016年投资所需要权益资本数额=1000×(1-60%)=400(万元)
      ②现金股利=500-400=100(万元);每股现金股利=100/1000=0.1(元/股)
      (5)①发放股利后的未分配利润=1500-100-100=1300(万元)
      ②发放股利后的股本=1000+100(股票股利)=1100(万元)
      ③发放股利后的资本公积=500(万元)
      (说明,股票股利按面值计算,资本公积不变)

  • 第6题: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自2005年上市以来,每年按照净利润的40%发放现金股利。
      要求:根据资料,指出甲公司选择的股利分配战略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固定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战略。
      理由:每年按照净利润的40%发放现金股利。

  • 第7题:

    甲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为了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计划进行另类投资,即私募股权投资。计划的投资对象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1)具有创新性的专业产品的初创型企业;(2)股份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等。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指出甲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优点和局限性。
    <2>?、判断甲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类别,并分析投资对象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3>?、简述私募股权投资的一般程序。


    答案:
    解析:
    1. 甲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优点在于提高投资回报率的同时,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2分)
    局限性在于缺乏监管、透明度差、流动性弱和估值难度大。(2分)
    2.甲公司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类别包括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和夹层基金。(2分)
    甲公司计划投资的对象存在不当之处。(1分)
    理由: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采用私募方式募集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股权和准股权投资。甲公司计划的投资对象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存在不当之处。(1.5分)
    3.私募股权投资的一般程序包括:(1)投资立项;(2)投资决策;(3)投资实施。

  • 第8题:

    甲公司为某企业集团的一个投资中心,×是甲公司下设的一个利润中心,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2年×利润中心的营业收入为120万元,变动成本为72万元,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为10万元,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8万元。 资料二:甲公司2013年年初已投资700万元,预计可实现利润98万元,现有一个投资额为300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可获利润36万元,该企业集团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 根据资料二,计算甲公司接受新投资机会后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正确答案: 接受新投资机会后:
    投资报酬率=(98+36)/(700+300)×100%=13.4%
    剩余收益=(98+36)-(700+300)×10%=34(万元)

  • 第9题:

    问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目前,控股股东正对甲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相关资料如下:(3)甲公司2014年的营业外收入均为非经常性收益。(4)甲公司长期借款还有3年到期,年利率8%,优先股12万股,每股面额100元,票面股息率10%,普通股β系数1.2。(5)无风险利率3%,市场组合的必要报酬率13%,公司所得税税率25%。要求:以账面价值平均值为权数计算甲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正确答案: 债务资本成本=8%×(1-25%)=6%普通股资本成本=3%+1.2×(13%-3%)=15%优先股资本成本=10%长期借款所占比重=[(2500+2500)/2]/[(2500+2500)/2+(1200+1200)/2+(5000+5000)/2+(1700+900)/2]=25%优先殷所占比重=[(1200+1200)/2]/[(2500+2500)/2+(1200+1200)/2+(5000+5000)/2+(1700+900)/2]=12%普通股及留存收益所占比重=[(5000+5000)/2+(1700+900)/2]/[(2500+2500)/2+(1200+1200)/2+(5000+5000)/2+(1700+900)/2]=6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6%×25%+10%×12%+15%×63%=12.15%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处于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相关资料如下:(1)甲公司2017年和2016年管理用报表主要数据如下:(2)为扩大市场份额,2017年年末发生营销支出20万元,全部计入销售费用中。(3)目前资本市场上等风险投资的权益成本为12%,净负债资本成本(税后)为8%。甲公司董事会对甲公司要求的目标权益资本成本为13%,要求的目标净负债资本成本为7.5%。(4)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均取期末数。计算甲公司2017年的披露的经济增加值。

    正确答案: 税后净营业利润=435-90×(1-25%)+10×(1-25%)+20×(1-25%)=390(万元)调整后平均资本占用=3000-90×(1-25%)+10×(1-25%)+20×(1-25%)=2955(万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125/3000+12%×1875/3000=10.5%披露经济增加值=390-2955×10.5%=79.73(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某企业集团的一个投资中心,×是甲公司下设的一个利润中心,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2年×利润中心的营业收入为120万元,变动成本为72万元,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为10万元,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8万元。 资料二:甲公司2013年年初已投资700万元,预计可实现利润98万元,现有一个投资额为300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可获利润36万元,该企业集团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 根据前两题的计算结果从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角度,分析甲公司是否应接受新投资机会,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角度来看,甲公司应该接受新投资机会。因为接受新投资机会后,甲公司的剩余收益增加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已知某集团公司下设三个投资中心,有关资料如下。计算该集团公司和各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并据此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

    正确答案: ⑤评价:C投资中心业绩最优,A投资中心业绩次之,B投资中心业绩最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15年)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目前,控股股东正对甲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13年末和2014年末资产负债表如下:(单位:万元)

    (2)甲公司2014年度利润相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3)甲公司2014年的营业外收入均为非经常性收益。
      (4)甲公司长期借款还有3年到期,年利率8%;优先股12万股,每股面额100元,票面股息率10%;普通股β系数1.2。
      (5)无风险报酬率3%,市场组合的必要报酬率13%,公司所得税税率25%。
    要求:
    (1)以账面价值平均值为权数计算甲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假设各项长期资本的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2)计算2014年甲公司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注:除平均资本成本率按要求(1)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外,其余按国资委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答案:
    解析:
    1.普通股权益资本成本
      =3%+1.2×(13%-3%)=15%
      长期资本账面平均值=(2500+2500)/2+(1200+1200)/2+[(5000+900)+(5000+1700)]/2
      =2500+1200+6300
      =1000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2500/10000)+10%×(1200/10000)+15%×(6300/10000)=12.15%
    2,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50%)×(1-所得税税率)=1155+(200+360-400×50%)×(1-25%)=1425(万元)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165+30+140+95)+(1350+35+100+140)]÷2=1527.5(万元)
      平均在建工程=(1350+2240)÷2=1795(万元)
      调整后的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12025+11030)÷2-1527.5-1795=8205(万元)
      2014年度的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的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1425-8205×12.15%=428.09(万元)

  • 第14题:

    (2014年真题~new)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目前,控股
    股东正对甲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13年末和2014年末资产负债表如下:
    单位:万元



    (2)甲公司2014年度利润相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3)甲公司2014年的营业外收人均为非经常性收益。
    (4)甲公司长期借款还有3年到期,年利率8%;优先股12万股,每股面额100元,票面股息率10%;普通股P 系数1.2。
    (5)无风险报酬率3%,市场组合的必要报酬率13%,公司所得税税率25%。
    要求:
    (1)以账面价值平均值为权数计算甲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假设各项长期资本的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2)计算2014年甲公司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注:除平均资本成本率按要求(1)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外,其余按国资委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3)回答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和缺点。(2)计算2014年甲公司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注:除平均资本成本率按要求(1)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外,其余按国资委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3)回答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
    解析:
    (1)以账面价值平均值为权数计算甲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假设各项长期资本的市场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普通股权益资本成本=3%+1.2 *(13%-3%)=15%
    长期资本账面平均值=(2 500+2 500)/2+(1 200+1 200)/2+(5 000+900)/2+(5 000+1 700)/2=2 500+1
    200+6 300=10 00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2500/10000+10%*1200/10000+15%*6300/10000=12.15%。
    (3)计算20l4年甲公司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注:除平均资本成本率按要求(1)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外,其余按国资委2013年1月1曰开始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1-所得税税率)=1
    155+(200+360-400)*(1-25%)=1 275(万元)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 165+30+140+95)+(1 350+35+100+140)]+2=1 527.5(万元)
    平均在建工程=(1,350+2 240)+2=1 795(万元)
    调整后的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12 025+11 030)+2-1
    527.5-1 795=8 205(万元)
    2014年度的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的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1 275-8 205 *
    12.15%=278.09(万元)
    (3)回答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经济增加值是最直接与股东财富创造相联系的财务指标,追求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就是追求更高的股东价值;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酬激励体制的框架。
    缺点: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经济增加值不能正确反映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公司的经营业绩;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对净利润的调整及资本成本的确定还存在许多争议。

  • 第15题:

    某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相关资料见下表。则该公司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为(  )。

    A.3%
    B.3.8%
    C.4.8%
    D.5%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式,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2016年净资产权益率=8%×0.3×2=4.8%。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

  • 第16题:

    德利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正对公司内部甲、乙两个部门进行业绩考核。2019年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
    (1)分别计算甲、乙两个部门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2)假定德利公司现有一投资机会,投资额40万元,每年可创造息税前利润60000元,如果甲、乙两个部门都可进行该投资,且投资前后各自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保持不变,分别计算甲、乙两个部门投资后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分析如果德利公司分别采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对甲、乙两个部门进行业绩考核,甲、乙两个部门是否愿意进行该投资(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3)假定德利公司甲、乙两个部门,其2019年度经过调整的相关财务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甲、乙两个部门的经济增加值并比较其业绩。
    单位:元


    答案:
    解析:

    (3)
    甲部门的经济增加值=229500-2473500×10.5%=-30217.5(元)
    乙部门的经济增加值=201600-1612800×12%=8064(元)
    计算结果表明,虽然乙部门税后经营利润不如甲部门高,但其经济增加值大。因此,从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乙部门的业绩好。

  • 第17题:

    某上市公司甲公司对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有关2018年预算分析情况如下表:(金额单位:亿元)

    要求:
    (1)根据上表资料指出甲公司在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两方面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改进建议。
    (2)根据上表资料指出甲公司采用的主要分析法。


    答案:
    解析:
    (1)甲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营成果方面:收入增长快于利润增长,营业利润率下降,增收不增利
    财务状况方面:资产、负债规模迅速增长,资产负债率明显提高,财务风险加大。
    改进建议: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控制资产负债率,防范财务风险。

  • 第18题:

    甲公司是从事食品饮料的上市公司,下设五个成本中心,三个利润中心,两个投资中心。公司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战略规划——年度计划——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管理水平,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工作。
    资料一:甲公司下设A利润中心,只生产销售D产品,该产品全年产销量一致。2017年固定成本总额为4800万元,该产品生产与销售资料如下表所示:

    假设D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不变。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增长,管理层预测2018年销售量18万台。
    资料二:甲公司下设B标准成本中心,只生产C产品,C产品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
    假定某月份实际发生业务如下:购进直接材料21000千克,实际支付34650元,所购材料全部用于生产,共生产C产品3400件,对于产品C的成本差异,可以从材料的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来进行分析,最终找出造成预算执行差异的动因。
    资料三:甲公司下设E、F两个投资中心,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进行绩效评价,假设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0%,相关资料如下表:

    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一,按照本量利分析法预计2018年A利润中心目标利润额。
    2.根据资料二,计算该月份C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
    3.根据资料三,计算E、F投资中心投资资本回报率。


    答案:
    解析:
    1.2018年A利润中心的目标利润=(500-200)×18-4800=600(万元)
    2.单位C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1.5×6=9(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总成本=3400×9=30600(元)
    直接材料单位实际价格=34650÷21000=1.65(元/千克)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65-1.5)×21000=315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21000-6×3400)×1.5=900(元)
    3.E投资中心投资资本回报率=[(108000-8000)×(1-20%)+8000]÷850000=10.35%
    F投资中心投资资本回报率=[(90000-10000)×(1-20%)+10000]÷560000=13.21%。

  • 第19题:

    假设某公司需要对A、B两个投资项目进行决策,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两个项目的非折现的回收期,并进行决策。


    答案:
    解析:
    (1)计算项目A的非折现回收期

    回收期=2+100/300=2.33(年)
      (2)计算项目B的非折现回收期(过程略)
      回收期=3+200/600=3.33(年)
      结论:如果A、B为独立项目,则A优于B;如果为互斥项目,则应选择A。

  • 第20题:

    甲公司为某企业集团的一个投资中心,×是甲公司下设的一个利润中心,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2年×利润中心的营业收入为120万元,变动成本为72万元,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为10万元,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8万元。 资料二:甲公司2013年年初已投资700万元,预计可实现利润98万元,现有一个投资额为300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可获利润36万元,该企业集团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 根据资料一,计算×利润中心2012年度的部门边际贡献。


    正确答案: 部门边际贡献=120-72-10-8=30(万元)

  • 第21题:

    问答题
    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目前,控股股东正对甲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相关资料如下:(3)甲公司2014年的营业外收入均为非经常性收益。(4)甲公司长期借款还有3年到期,年利率8%,优先股12万股,每股面额100元,票面股息率10%,普通股β系数1.2。(5)无风险利率3%,市场组合的必要报酬率13%,公司所得税税率25%。要求:计算2014年甲公司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注:除平均资本成本率按要求上题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外,其余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中央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正确答案: 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1155+(200+360)×(1-25%)-400×(1-25%)=1275(万元)平均所有者权益=(1200+1200)/2+(5000+5000)/2+(1700+900)/2=7500(万元)平均负债=(1350+1165)/2+(35+30)/2+(100+140)/2+(140+95)/2+(2500+2500)/2=4027.5(万元)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350+1165)/2+(35+30)/2+(100+140)/2+(140+95)/2=1527.5(万元)平均在建工程=(2240+1350)/2=1795(万元)调整后资本=7500+4027.5-1527.5-1795=8205(万元)经济增加值=1275-8205×12.15%=278.09(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某企业集团的一个投资中心,X是甲公司下设的一个利润中心,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2年X利润中心的营业收入为120万元,变动成本为72万元,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为10万元,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8万元。  资料二:甲公司2013年初已投资700万元,预计可实现利润98万元,现有一个投资额为300万元的投资机会,预计可获利润36万元,该企业集团要求的较低投资收益率为10%。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X利润中心2012年度的部门边际贡献。  (2)根据资料二,计算甲公司接受新投资机会前的投资收益率和剩余收益。  (3)根据资料二,计算甲公司接受新投资机会后的投资收益率和剩余收益。  (4)根据(2)、(3)的计算结果从企业集团整体利润的角度,分析甲公司是否应接受新投资机会,并说明理由。[2013年真题]

    正确答案:
    (1)部门边际贡献=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120-72-10-8=30(万元)。
    (2)接受新投资机会前:投资收益率=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98/700×100%=14%;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收益率=98-700×10%=28(万元)。
    (3)接受新投资机会后:投资收益率=(98+36)/(700+300)×100%=13.4%;剩余收益=(98+36)-(700+300)×10%=34(万元)。
    (4)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角度,甲公司应该接受新投资机会。因为接受新投资机会后,甲公司的剩余收益会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D公司为投资中心,下设甲、乙两个利润中心,相关财务资料如下。资料一:甲利润中心营业收入为38000元,变动成本总额为14000元,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的固定成本为4000元,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但应由该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为7000元。资料二:乙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边际贡献总额为30000元,利润中心部门边际贡献总额为22000元。资料三:D公司息税前利润为33000元,投资额为200 000元,该公司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要求:(1)根据资料一计算甲利润中心的下列指标:①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②利润中心可控边际贡献;③利润中心部门边际贡献总额。(2)根据资料二计算乙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但应由该利润中心负担的固定成本。(3)根据资料三计算D公司的剩余收益。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