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 在产品:原材料为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50

题目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 在产品:原材料为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50%。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1)计算本期完成的约当产品数量

(2)按照实际耗用数量和采购数量分别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3)计算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以及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量差

(4)计算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价差

(5)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6)计算本期“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并写出相关的分录(可以合并写)

(7)写出完工产品入库和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分录

(8)分析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出现的可能原因(每个差异写出两个原因即可),并说明是否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9)结转本期的成本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假设账户名称与成本差异的名称一致)

(10)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相似考题

1.甲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2元/公斤=10(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 4(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0+12+10+4=36(元)(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66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5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100公斤,本期购入2000公斤,单价2.1元/公斤,耗用2050公斤,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60%,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30%,本月投产500件,完工入库480件。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50件。(3)成本计算账户设置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成本差异账户设置九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效率差异。要求:(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使用三因素分析法);(2)分析各项变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写出两个即可),对于超支差要说明责任归属;(3)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4)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分录(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5)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6)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更多“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 ”相关问题
  • 第1题:

    资料: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A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l 000件;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产品A)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4)采用二因素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5)采用三因素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正确答案: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800×0.11)×(140-150)
    =-880(元)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800×0.11-800×0.1)×150
    =1 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880)+1 200
    =320(元)
    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材料成本下降880元;由于材料实际数量高于标准数量,使材料成本上升1 2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上升320元,为不利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800×5.5)×(3.9-4)
    =-440(元)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800×5.5-800×5)×4
    =1 60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440)+1 600
    =1 160(元)
    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工资率,使直接人工成本下降44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 600元。两者相抵,直接人工成本净上升l l60元,为不利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
    =一1 280(元)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800×5)×1.2
    =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一1 280+480)
    =一800(元)
    由于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低于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使变动制造费用下降l 2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两者相抵,变动制造费用净下降800元,为有利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因素分析法):
    生产能量=1 000 × 5=5 000(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5 000(元)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800 X5=4 000(元)
    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5 000/5 000=1(元/32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费用实际数一(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5 000一(1×5 000)
    =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5 000—800×5)×1
    =1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0+1 000=1 000(元)
    由于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相同,为发生该项费用的耗费差异;但因未能达到应有的生产能量,使固定制造费用发生闲置,损失额1 000元。
    (5)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0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工时一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5 000—800×5.5)×l
    =6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5.5—800×5)×1
    =4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0+600+400
    =1 000(元)

  • 第2题:

    东方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10元/公斤=5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8元/JJ,时=32(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4(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50+32+10+4=96(元)

    (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1800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5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100公斤,单价11元;本期购入2000公斤,单价12元/从斤,耗用2050公斤,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原材料按照先进先出法结转成本。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60%,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30%,本月投产500件,完工入库480件。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50件。

    (3)成本计算账户设置

    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

    成本差异账户设置八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 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 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

    (2)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3)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分录(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5)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1)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2000×(12-10)=4000(元)
      材料数量差异=(2050-500×5)×10=-4500(元)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品为:480+160×30%-40×60%=474(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8000/2100=8)×2100=12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100=474×4)×8=1632(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400/2100-2.5)×2100=15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74×4)×2.5=51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900-2000×1=-l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000-474×4)×1=104(元)
      (2)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应耗材料标准成本=500×50=2500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74×32=15168(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74×10=474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74×4=1896(元)
      合计:46804元
      实际领料标准成本=2050×10=20500(元)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l8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5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l900元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46804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l632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5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1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l04
      贷:材料数量差异45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00
        原材料20500
        应付工资l8000
        变动制造费用5400
        固定制造费用l900
      (3)结转成本差异
    借:主营业务成本2996
      材料数量差异 45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00
      贷:材料价格差异40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l632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5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1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l04
      (4)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本月销售产品数量=30+480-50=460(件)
      已销产品标准成本=460×96=44160(元)
      本月主营业务成本=44160+2996=47156(元)
    借:本年利润47156
      贷:主营业务成本47156
      (5)期末存货成本
      原材料期末成本=(100+2000-2050)×10=500(元)
      在产品期末成本=60×50+60×30%×(32+10+4)=3828(元)
      产成品期末成本=50×96=4800(元)
      企业期末存货成本=500+3828+4800=9128(元)

  • 第3题:


    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贷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1)公司生产能量为1000小时/月,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156元直接人工(2小时*12元/小时)24元变动制造费用(2小时*6元/小时)12元固定制造费用(2小时*4元/小时)8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200元(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公司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为50%。(3)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转入产成品库;月初产成品存货60件,本月销售480件。(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850千克,实际成本79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时,支付工资1159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605元,固定制造费用3895元。(5)月初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20元,月初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65元。


    要求:


    (1)计算7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


    (2)计算7月份的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3)计算7月末结转标准成本差异后的在产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成本


    (提示:需要结转到存货成本的成本差异应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在本月销售产品和期末产成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答案:
    解析:

    (1)月末在产品数量=40+470-450=60(件)月末在产品存货标准成本=60*156+60*50%*(24+12+8)=10680(元)月末产成品数量=60+450-480=30(件)月末产成品存货标准成本=30*200=6000(元)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79800-2850*26=5700(元)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850-470*6)*26=780(元)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5700+780=6480(元)本月投入完成的约当产量=450+(60-40)*50%。=460(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590-950*12=19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460*2)*12=360(元)直接人工成本总差异=190+360=55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605-950*6=-95(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460*2)*6=180(元)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180-95=85(元)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895-1000*4=-105(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950)*4=20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460*2)*4=120(元)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200+120-105=215(元)


    (3)本期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450*[(420+5700)/(450+60)]=5400(元)期末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60*[((420+5700)/(450+60)]=720(元)期末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30*[(465+5400)/(480+30)]=345(元)结转成本差异后:在产品存货成本=10680+720=11400(元)产成品存货成本=6000+345=6345(元)



  • 第4题: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2)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2)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1)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1.6-1.5)×3500=350(元) 
    材料数量差异=(3250-450×6)×1.5=825(元) 
    人工费用约当产量=430+60×50%-40×50%=440(件) 
    人工工资率差异=8820 -4×2100=420(元) 
    人工效率差异=(2100-440×4)×4=1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80 -3×2100=1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3=102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900-200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000-2100)×2=-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2=680(元) 
    (2)期末存货成本 
    原材料期末成本=(3500-3250)×1.5=375(元) 
    在产品期末成本=60×9+60×50%×(16+12+8)=1620(元) 
    产成品期末成本=(30+430-440)×45=900(元) 
    企业期末存货成本=375+1620+900=2895(元) 

  • 第5题:


    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核算产品成本,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在产品成本按照约当产量法计算,约当产量系数为0.5。月初结存原材料20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成本为20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48000千克。本月消耗实际工时1500小时,实际工资额为12600元。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645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020元。本月月初在产品数量为60件,本月投产数量为250件,本月完工入库数量为200件,本月销售100件(期初产成品数量为零)。甲公司对该产品的产能为1520小时/月。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计算变动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


    (2)计算固定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法)。


    (3)分别计算期末在产品和期末产成品的标准成本。




    答案:
    解析:

    (1)月末在产品数量=60+250-200=110(件)约当产量为=110*0.5=55(件)本月生产实际产量=200+55-60*0.5=225(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20000/32000-0.6)*48000=1200(元)材料数量差异=(48000-225*200)*0.6=180(元)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200+110*0.5-60*0.5=225(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1500*8=6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500-225*5)*8=300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4=15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50-1500*4=450(元)


    (2)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20-1520*1=-500(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520-1500)*1=2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1=375(元)


    (3)期末在产品标准成本=110*120+110*0.5*(40+20+5)=16775(元)期末产成品标准成本=(200-100)*185=18500(元)


  • 第6题:

    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下设X、Y两个分厂,其中X分厂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对A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2018年10月,A产品当月成本资料如下所示:
    (1)A产品单位标准成本资料。

    甲公司A产品预算产量的标准工时为100000小时。
    (2)本月A产品的实际产量为200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00小时,实际成本如下所示: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2018年10月A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成本差异总额。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3>?、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并指出承担差异责任的对应部门。
    <4>?、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答案:
    解析:
    1. 2018年10月A产品成本差异总额=1755000-855×2000=45000(元)(1.5分)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00000/90000-9)×90000=90000(元)(1分)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0000-50×2000)×9=-90000(元)(1分)
    3.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32500/95000-4)×95000=-47500(元)(1分)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00-45×2000)×4=20000(元)(1分)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主要是劳动人事部门的责任。(2.5分)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37500/95000-3)×95000=-47500(元)(1分)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00-45×2000)×3=15000(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