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2元/公斤=10(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 4(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0+12+10+4=36(元)(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66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5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其他情况:原

题目

甲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2元/公斤=1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 4(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0+12+10+4=36(元)

(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66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5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100公斤,本期购入2000公斤,单价2.1元/公斤,耗用2050公斤,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60%,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30%,本月投产500件,完工入库480件。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50件。

(3)成本计算账户设置

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

成本差异账户设置九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效率差异。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使用三因素分析法);

(2)分析各项变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写出两个即可),对于超支差要说明责任归属;

(3)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4)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分录(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5)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6)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1)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2000×(2.1-2)=200(元)
材料数量差异=(2050-500×5)×2=-900(元)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480+60×30%-40×60%=474(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6620/2100-3)×2100=32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100-474×4)×3=612(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400/2100-2.5)×2100=15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74×4)×2.5=51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900-2000×1=-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000-2100)×1=-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74×4)×1=204(元)
(2)分析各项变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写出两个即可),对于超支差要说明责任归属:
材料价格差异200元,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属于价格高于标准产生的超支差,具体原因可能是供应厂家价格提高、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中损耗增加等等。应该由采购部门对其作出说明,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查之后,才能明确最终原因和责任归属。
材料数量差异-900元,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属于用量低于标准产生的节约差,具体原因可能是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工人用料精心等等。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20元,是由于实际工资率高于标准工资率产生的超支差,具体原因可能是提高了工资率、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等等。一般来说,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612元,是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产生的超支差,具体原因可能是新工人上岗太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等等。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元,是由于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高于标准小时分配率产生的超支差,具体原因可能是消耗材料增加、燃料价格上升等等。这是部门经理的责任。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10元,是由于实际工时超出标准工时产生的超支差,具体原因可能是新工人上岗太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等等。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3)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应耗材料标准成本=500×10=500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74×12=5688(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74×10=474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74×4=1896(元)
            合计:  17324元
实际领料标准成本=2050×2=4100(元)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6620元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5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1900元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7324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32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612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5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51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204
  贷:材料数量差异       9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100
    原材料          4100
    应付工资         6620 
    变动制造费用       5400
    固定制造费用       1900
(4)结转成本差异:
借:主营业务成本 896
材料数量差异 9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100
贷:材料价格差异 2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32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612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5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51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204
(5)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本月销售产品数量=30+480-50=460(件)
更多“甲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宜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


    正确答案:AD
    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这种方法的账务处理比较简便。但是,如果差异数额较大或者制定的标准成本不符合实际的正常水平,则不仅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而且会歪曲本期经营成果,因此,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种方法为宜。由此可知,选项A的说法正确;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因此,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定。由此可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选项D的说法正确;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属于应该调整存货成本的,并不结转计入相应的“存货”类账户,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与下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同计算。因此,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 第2题:

    东方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10元/公斤=5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8元/JJ,时=32(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4(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50+32+10+4=96(元)

    (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1800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5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100公斤,单价11元;本期购入2000公斤,单价12元/从斤,耗用2050公斤,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原材料按照先进先出法结转成本。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60%,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30%,本月投产500件,完工入库480件。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50件。

    (3)成本计算账户设置

    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

    成本差异账户设置八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 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 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

    (2)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3)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分录(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5)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1)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2000×(12-10)=4000(元)
      材料数量差异=(2050-500×5)×10=-4500(元)
      本月完成的约当产品为:480+160×30%-40×60%=474(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8000/2100=8)×2100=12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100=474×4)×8=1632(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400/2100-2.5)×2100=15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74×4)×2.5=51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900-2000×1=-l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000-474×4)×1=104(元)
      (2)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应耗材料标准成本=500×50=2500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74×32=15168(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74×10=474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74×4=1896(元)
      合计:46804元
      实际领料标准成本=2050×10=20500(元)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l8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5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l900元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46804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l632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5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1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l04
      贷:材料数量差异45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00
        原材料20500
        应付工资l8000
        变动制造费用5400
        固定制造费用l900
      (3)结转成本差异
    借:主营业务成本2996
      材料数量差异 45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00
      贷:材料价格差异40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l632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l5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51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l04
      (4)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本月销售产品数量=30+480-50=460(件)
      已销产品标准成本=460×96=44160(元)
      本月主营业务成本=44160+2996=47156(元)
    借:本年利润47156
      贷:主营业务成本47156
      (5)期末存货成本
      原材料期末成本=(100+2000-2050)×10=500(元)
      在产品期末成本=60×50+60×30%×(32+10+4)=3828(元)
      产成品期末成本=50×96=4800(元)
      企业期末存货成本=500+3828+4800=9128(元)

  • 第3题:

    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核算产品成本,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在产品成本按照约当产量法计算,约当产量系数为0.5。 月初结存原材料20 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2 000千克,其实际成本为20 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48 000千克。 本月消耗实际工时l 500小时,实际工资额为12 600元。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6 45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l 020元。 本月月初在产品数量为60件,本月投产数量为250件,本月完工入库数量为200件,本月销售l00件(期初产成品数量为零)。甲公司对该产品的产能为l 520小时/月。 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计算变动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

    (2)计算固定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法)。

    (3)分别计算期末在产品和期末产成品的标准成本。


    答案:
    解析:
    (1)材料价格差异=(20000/32000-0.6)×32000=800(元)
    材料耗用量差异=(48000-200×250)×0.6=-1200(元)
    直接材料差异=800+(-1200)=-400 元
    本月投产约当产量=110×0.5+200-60×0.5=225(件)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500-225×5)×8=30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1500-8)×1500=600(元)
    直接人工差异=3000+600=3600 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4=15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50/1500-4)×1500=45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1500+450=1950 元
    (2)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20-1520×1=-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520×1-1500×1=2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1-225×5×1=375(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500+20+375=-105 元

    (3)期末在产品标准成本=110×120+110×0.5×(40+20+5)=13200+3575=16775(元)
    期末产成品标准成本=100×185=18500(元)

  • 第4题: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2)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2)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1)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1.6-1.5)×3500=350(元) 
    材料数量差异=(3250-450×6)×1.5=825(元) 
    人工费用约当产量=430+60×50%-40×50%=440(件) 
    人工工资率差异=8820 -4×2100=420(元) 
    人工效率差异=(2100-440×4)×4=1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80 -3×2100=1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3=102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900-200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000-2100)×2=-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2=680(元) 
    (2)期末存货成本 
    原材料期末成本=(3500-3250)×1.5=375(元) 
    在产品期末成本=60×9+60×50%×(16+12+8)=1620(元) 
    产成品期末成本=(30+430-440)×45=900(元) 
    企业期末存货成本=375+1620+900=2895(元) 

  • 第5题:


    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核算产品成本,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在产品成本按照约当产量法计算,约当产量系数为0.5。月初结存原材料20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成本为20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48000千克。本月消耗实际工时1500小时,实际工资额为12600元。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645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020元。本月月初在产品数量为60件,本月投产数量为250件,本月完工入库数量为200件,本月销售100件(期初产成品数量为零)。甲公司对该产品的产能为1520小时/月。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计算变动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


    (2)计算固定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法)。


    (3)分别计算期末在产品和期末产成品的标准成本。




    答案:
    解析:

    (1)月末在产品数量=60+250-200=110(件)约当产量为=110*0.5=55(件)本月生产实际产量=200+55-60*0.5=225(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20000/32000-0.6)*48000=1200(元)材料数量差异=(48000-225*200)*0.6=180(元)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200+110*0.5-60*0.5=225(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1500*8=6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500-225*5)*8=300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4=15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50-1500*4=450(元)


    (2)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20-1520*1=-500(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520-1500)*1=2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1=375(元)


    (3)期末在产品标准成本=110*120+110*0.5*(40+20+5)=16775(元)期末产成品标准成本=(200-100)*185=18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