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2元/公斤=1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 4(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0+12+10+4=36(元)
(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66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5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100公斤,本期购入2000公斤,单价2.1元/公斤,耗用2050公斤,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60%,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30%,本月投产500件,完工入库480件。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50件。
(3)成本计算账户设置
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
成本差异账户设置九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效率差异。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使用三因素分析法);
(2)分析各项变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写出两个即可),对于超支差要说明责任归属;
(3)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4)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分录(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5)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6)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第1题:
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宜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
第2题:
东方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公斤×10元/公斤=5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8元/JJ,时=32(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5元/小时=1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1元/小时=4(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50+32+10+4=96(元)
(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1800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540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100公斤,单价11元;本期购入2000公斤,单价12元/从斤,耗用2050公斤,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原材料按照先进先出法结转成本。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完工程度60%,期末在产品60件,完工程度30%,本月投产500件,完工入库480件。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50件。
(3)成本计算账户设置
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
成本差异账户设置八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 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 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
(2)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
(3)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的分录(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5)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第3题:
第4题: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2)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2)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第5题:
甲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核算产品成本,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在产品成本按照约当产量法计算,约当产量系数为0.5。月初结存原材料20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成本为20000元;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48000千克。本月消耗实际工时1500小时,实际工资额为12600元。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645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1020元。本月月初在产品数量为60件,本月投产数量为250件,本月完工入库数量为200件,本月销售100件(期初产成品数量为零)。甲公司对该产品的产能为1520小时/月。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计算变动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
(2)计算固定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法)。
(3)分别计算期末在产品和期末产成品的标准成本。
(1)月末在产品数量=60+250-200=110(件)约当产量为=110*0.5=55(件)本月生产实际产量=200+55-60*0.5=225(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20000/32000-0.6)*48000=1200(元)材料数量差异=(48000-225*200)*0.6=180(元)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200+110*0.5-60*0.5=225(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600-1500*8=6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500-225*5)*8=300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4=150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450-1500*4=450(元)
(2)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20-1520*1=-500(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520-1500)*1=2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225*5)*1=375(元)
(3)期末在产品标准成本=110*120+110*0.5*(40+20+5)=16775(元)期末产成品标准成本=(200-100)*185=18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