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丙、丁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0000元。除乙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乙产品销售量2000件,单价105元,单位成本11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2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3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0元)。假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乙产品的理由是( )。A.乙产品单价大于55元B.乙产品单价大于20元C.乙产品单价大于100元D.乙产品单价大于80元

题目

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丙、丁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0000元。除乙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乙产品销售量2000件,单价105元,单位成本11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2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3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0元)。假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乙产品的理由是( )。

A.乙产品单价大于55元

B.乙产品单价大于20元

C.乙产品单价大于100元

D.乙产品单价大于80元


相似考题
更多“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丙、丁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0000元。除乙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乙产品销售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丙、丁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0000元。除乙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乙产品销售量2000件,单价105元,单位成本11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2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3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0元)。假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乙产品的理由是()。

    A.乙产品单价大于55元
    B.乙产品单价大于20元
    C.乙产品单价大于100元
    D.乙产品单价大于80元

    答案:C
    解析:
    在短期内,如果企业的亏损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边际贡献,就应该继续生产乙产品。乙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单位变动制造费用=20+35+45=100(元),所以乙产品单价大于100元,就应该继续生产乙产品。

  • 第2题:

    利明公司在预算期内拟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甲、乙、丙三种产品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如表1所示,要求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表1 项 目 单位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产销量 件 1000 2000 2000 销售单价 元 50 45 20 单位变动成本 元 30 40 17 根据资料计算出的综合保本销售额是()元。


    B 解析:100-(200-180)=80(万元)。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不仅应将新车间的销售收入作为增量收入来处理,而且应扣除其他部门因此而减少的销售收入。

  • 第3题:

    12月31日,结转甲、乙产品销售成本,甲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为30元/件,乙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为40元/件(甲产品销售1000件,乙产品销售500件)。


    AB [答案] AB 【解析】本题的考点为销售商品业务的核算。结转已销产品的成本,使销售成本增加,应记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同时使库存产成品减少,应记人“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该业务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50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5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66000 贷:库存商品——B产品 66 000 或者: 借:主营业务成本116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 50 000 ——B产品 66 000

  • 第4题: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某公司决定从甲、乙、丙、丁、戊、己六种产品中选出三种进行科技攻关。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1)甲、丙两种产品至少要选一种;
    (2)乙、戊两种产品至少选一种;
    (3)丙、戊两种产品都不能与乙产品共同人选。
    根据以上条件,已知戊产品未被选上,由此可以推出( )。

    A.甲、己产品同时入选
    B.乙、丁产品同时入选
    C.乙、己产品同时入选
    D.甲、乙产品同时入选

    答案:D
    解析:
    根据条件,戌产品未被选上,而乙、戌两种产品中至少应选一种,所以乙产品肯定入选。而丙、戊两种产品都不能与乙产品共同入选,如乙产品入选,丙产品肯定没入选。由于甲、丙两种产品至少要选一种,且丙产品没有入选,那么甲产品肯定入选。根据已知信息,无法断定.丁、己产品是否入选。答案选D。

  • 第5题:

    某工厂可以用A, B两种原料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每种产品都同时需要用两种原料。有关数据如下。请问甲、乙、丙三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才能保证工厂获得最大利润? () 甲 乙 丙 现有原料/t 原料A 2 1 2 7 原料B 1 3 2 11 单位产品利润/万元 2 3 1 —

    A.甲: 0; 乙: 2; 丙: 3

    B.甲: 2; 乙: 3; 丙: 0

    C.甲: 3; 乙: 0; 丙: 2

    D.甲: 1; 乙: 3; 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