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创新要素的集聚地,高端创新人才密集,拥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比较完整
B、能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和创意
C、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公司,在若干产业具有领先水平
D、具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和多元包容的创新文化
E、以一个或几个创新型城市为核心,与周边有产业配套和技术吸纳能力、创新要素和产出密集的城市群组成
第1题:
A、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全,制造能力强
B、拥有巨大的市场,可以分摊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规模效益
C、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产业配套基础较好,产业链齐全
D、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增加
E、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第2题:
推动产业形成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是( )。
A.技术创新
B.服务创新
C.制度创新
D.产业组织创新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第5题:
种种情况表明,我国的创新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优势正在显现,主要表现在()
第6题:
在全国确定一批具有一定产业集聚效应和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通过规划管理和创建,形成一批社会效益和()、配套服务完善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第7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下属于助力自主创新的过程为()。
第8题:
经济强国的内涵包括()。
第9题: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围绕()大力集聚创新型人才。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制定更加积极的引才政策,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10题:
加快形成若干区域创新中心,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当发挥()的集聚辐射作用。
第11题:
要做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首先要构建创新人才所具有的()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A、重大原始性创新突破较少,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强
B、产业发展技术基础薄弱和高端技术缺乏问题并存,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科技支撑任务仍然艰巨
C、研发投入强度及历史积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高端人才缺乏
D、我国创新创业的文化和市场环境尚不完善,运用并主导国际规则的能力远远不足
E、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
答案:ABCD
第14题:
下列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是( )。 A.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B.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C.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 D.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襄群区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全面型的创新通才,其具有()和知识应用能力很强等重要特征。管理人才创新能否成为现代管理的主旋律,就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这类全面型的创新人才。
第18题:
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还不够大,创新创意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强,结构布局还需优化,()和()有效供给不足,高端人才相对短缺,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第19题:
创新型经济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第20题: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属于常人范畴,他们所具有的创新素质或特征是非普遍存在的。
第21题: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其主要表现包括为()。
第22题:
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