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出自何书A、《症因脉治》B、《景岳全书》C、《黄帝内经》D、《临证指南医案》E、《金匮要略》

题目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出自何书

A、《症因脉治》

B、《景岳全书》

C、《黄帝内经》

D、《临证指南医案》

E、《金匮要略》


相似考题

3.灵枢云诸痛者阴也又云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夫阳者气也是痛病当先治气顾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邪实者以手按之而痛痛则宜通正虚者以手按之则止止则宜补丹溪猥云诸痛不宜补气夫实者固不宜补岂有虚者而亦不宜补乎故凡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痛而喜寒者多实热喜热者多虚寒饱而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壮年者多实愈攻愈剧者多虚痛在经者脉弦大痛在脏者脉沉微兼脉证以参之而虚实自辨是以治表虚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荣不可上虚而痛者心脾受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痛者脱泄亡阴也非速救脾肾温补命门不可凡属诸痛之虚者不可以不补也有曰通则不痛又曰痛随利减人皆以为不易之法不知此为治实痛者言也故王海藏解痛利二字不可以利为下宜作通字训此说甚善明哲如丹溪徒曰诸痛不可补气则失矣(张介宾《质疑录·诸痛不宜补气》) 【练习】 一、扼要摘引原文或提炼文意填空:1.本文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2.作者认为治疗痛证的关键是辨明________________,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 二、简答:1.在治疗痛证问题上,张介宾与朱丹溪有何分歧?2.王海藏对“痛利”如何理解,与一般人的理解有何不同?3.用简图归纳痛证的辨证方法。

更多“"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出自何书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丹溪心法》对痞满与胀满鉴别描述为

    A、“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B、“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

    C、“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

    D、“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E、“满者,胀满不行之谓”


    参考答案:BD

  • 第2题:

    提出"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并对腹痛施行辨证论治的是

    A.华佗
    B.葛洪
    C.张仲景
    D.刘完素
    E.孙思邈

    答案:C
    解析:
    考点:1.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2.《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认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李东垣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治,并提出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的治则。《古今医鉴》针对各种病因提出不同的治疗法则,"是寒则温之,是热则清之,是痰则化之,是血则散之,是虫则杀之,临证不可惑也"。王清任指出对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3.西医病名: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血管病变、腹型癫痫、腹型过敏性紫癜、血紫质病、泌尿系结石、内疝、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 第3题:

    腹诊按之痛否辨其虚实,凡腹满疼痛剧烈拒按者难者皆属实证。


    C

  • 第4题:

    以下关于按脘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按之如囊裹水,且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

    B、若按之空虚,应手柔软,压痛不甚,或满痛反而减轻、喜按,叩之呈空声的,属虚证

    C、以手分置腹之两侧,一手轻拍腹壁,如贴于对侧腹壁的手掌有波动感的,表示腹中有积水

    D、按之充实,应手有抵抗感,或满痛加剧、拒按,叩之呈浊音的,属实证

    E、用手按之若无波动感,无凹痕,叩之如鼓者,为血臌


    参考答案:E

  • 第5题:

    以下关于按脘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手按之如囊裹水,且腹壁有凹痕者,为水臌
    B.以手分置腹之两侧,一手轻拍腹壁,如贴于对侧腹壁的手掌有波动感的,表示腹中有积水
    C.若按之空虚,应手柔软,压痛不甚,或满痛反而减轻、喜按,叩之呈空声的,属虚证
    D.用手按之若无波动感,无凹痕,叩之如鼓者,为血臌
    E.按之充实,应手有抵抗感,或满痛加剧、拒按,叩之呈浊音的,属实证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