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是
A.产地
B.炮制
C.剂型
D.机体功能状态
E.煎煮方法
第2题:
下列哪项是龟板入汤剂的煎煮方法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简述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
第6题:
下列关于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中,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
于中药汤剂制备的描述,错误的是()
第8题:
第9题:
过滤的方法
煎煮次数
火候
药味数目
第10题:
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精神状况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机体所处的病理状况不同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对中药药理作用没有影响
第11题:
患者未能拿到现煎煮的药物
可能造成药物的浪费
药物间相互作用及药物稳定性下降
药物的疗效不确切
不能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第12题:
机体的机能状态
产地、品种、采收季节
昼夜节律
炮制和煎煮方法
第13题:
下列关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B、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同
C、精神状况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D、机体所处的病理状况不同会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E、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对中药药理作用没有影响
第14题:
叙述汤剂的煎煮方法。
先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5~10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第15题:
第16题:
汤剂煎煮应控制好()和时间,煎煮后的药物不得烧焦糊化。
A过滤的方法
B煎煮次数
C火候
D药味数目
第17题:
影响热疗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第18题:
下列影响唾液分泌量的因素中与哪项无关()
第19题: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是()
第20题:
饮片质量与汤剂质量有关
汤剂制备多采用煎煮法
煎药器具可选用搪瓷、不锈钢
煎药溶剂大多使用自来水或制药纯水
煎煮火候应沸前武火,沸后文火。一般煎煮2~3次
第21题:
第22题:
调配中药汤剂的药物必须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与要求
制备汤剂应该严格按照中药汤剂的制备操作常规和制备方法进行
煎煮后的特殊药材允许烧焦糊化
煎煮后的残渣无硬心、无焦糊
第23题:
情绪因素
年龄因素
气候变化
性别不同
食物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