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建有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车间,内设一台容积为 10m3 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泄漏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毒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A. 消除危险源 B. 限制能量 C. 故障——安全设计 D. 隔离

题目
(2017年)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建有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车间,内设一台容积为 10m3 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泄漏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毒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 消除危险源
B. 限制能量
C. 故障——安全设计
D. 隔离

相似考题

2.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厂房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 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 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 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 t。 B企业建有1000立方米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人员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A.组织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的液氨

3.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m2,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订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组织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液氨管道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的液氨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无毒替代有毒,属于消除危险源。
更多“(2017年)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建有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车间,内设一台容积为 10m3 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泄漏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毒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建有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车间,内设一台容积为10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泄漏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害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措施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
    C.故障—安全设计
    D.隔离

    答案:A
    解析:
    (1)消除危险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防止能量蓄积,安全地释放能量等。
    (3)隔离。隔离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技术,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
    (4)故障一安全设计。在系统、设备、设施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称为故障一安全设计。通过设计,使得系统、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处于低能状态,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
    (5)减少故障和失误。通过增加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等来减轻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物的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 第2题: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m2,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
    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
    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订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答案:A,C,D
    解析: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将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佩戴好隔离式防毒面具,切断该贮槽的一切连通阀门;用水稀释泄漏处液氨;操作人员及现场人员应密切注意泄漏量的变化。

  • 第3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半成品进行冷却,内设一台容积为10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毒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
    C.故障-安全设计
    D.隔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与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

  • 第4题:

    (2015年)某企业使用氯气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杀菌剂。为防止氯气遗漏事故,该企业改进了生产工艺,采用对人无害的物质作为杀菌剂。该企业采用的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属于( )。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C.隔离
    D.故障——安全设计

    答案:A
    解析:
    将有毒的氯气更换成无毒无害的杀菌剂,属于消除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措施;故本题选择A选项。

  • 第5题:

    某氨制冷系统主要由氨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冷凝器,储氨器、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桶、集油器、氨泵、制冷设备(单冻机库房、递冻间等)组成,由于系统组成比较复杂,评价人员在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关于氨制冷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方法选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方法进行危险辨识时,根据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容器的使用压力、使用温度和工艺状况,应将氨制冷系统分为5个节点:中冷节点、高压气相管节点、高压液相管节点、低压液相管节点、制冷设施
    B.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方法辨识和评价时,考虑氨制冷系统的运行中一般存在的主要事故有液氨泄漏造成的冻伤,人体吸入氨气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和室息,氨泄漏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这三类事故特点,进行危险性分级和评价
    C.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A)进行定量评价时,应引入液氨系统现状运行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同时考虑液氨毒性和相关补偿系数,进行液氨装置和系统的危险性分级和评价
    D.采用故障树(FTA)对氨制冷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选取液氨储罐爆炸事故为顶上事件,其基本事件包括氨气爆炸极限、点火源、库区通风不良等。

    答案:C
    解析:
    C应为蒙德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定性的

  • 第6题:

    采用高压灌注制冷剂时,应将制冷剂罐倒置。此时,进入管路内的制冷剂呈()体状态,为防止液击发生,此法应在发动机()状态下进行。


    正确答案:液;停止运转

  • 第7题:

    压力表的作用有()。

    • A、显示锅炉内的压力;
    • B、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操作;
    • C、保证生产工艺的需要和安全生产的需要;
    • D、防止设备超压,发生事故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某企业使用氯气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杀菌剂。为防止氯气遗漏事故,该企业改进了生产工艺,采用对人无害的物质作为杀菌剂。该企业采用的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属于()。

    • A、消除危险源
    • 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 C、隔离
    • D、故障-安全设计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建有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车间,内设一台容积为10 m3的储氮罐。为防止液氨泄漏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害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措施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

    消除危险源

    B

    限制能量

    C

    故障一安全设计

    D

    隔离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内设一台容积为10 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计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氨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

    消除危险源

    B

    限制能量

    C

    故障一安全设计

    D

    隔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内设一台容积为10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计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新的新型制冷含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A

    消除危险源

    B

    限制能量

    C

    故障一安全设计

    D

    隔离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氨制冷系统主要由氨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冷凝器,储氨器、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桶、集油器、氨泵、制冷设备(单冻机库房、递冻间等)组成,由于系统组成比较复杂,评价人员在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关于氨制冷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方法选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方法进行危险辨识时,根据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容器的使用压力、使用温度和工艺状况,应将氨制冷系统分为5个节点:中冷节点、高压气相管节点、高压液相管节点、低压液相管节点、制冷设施

    B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方法辨识和评价时,考虑氨制冷系统的运行中一般存在的主要事故有液氨泄漏造成的冻伤,人体吸入氨气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和室息,氨泄漏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这三类事故特点,进行危险性分级和评价

    C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A)进行定量评价时,应引入液氨系统现状运行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同时考虑液氨毒性和相关补偿系数,进行液氨装置和系统的危险性分级和评价

    D

    采用故障树(FTA)对氨制冷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选取液氨储罐爆炸事故为顶上事件,其基本事件包括氨气爆炸极限、点火源、库区通风不良等。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厂房占地15000m2,包括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冻库或冷藏库。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液氨管道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的液氨

    答案:A,C,E
    解析:
    《火灾分类》(GB/T4986-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六大类,分别为:①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②B类火灾,指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③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④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⑤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⑥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如下表所示。氨的爆炸极限为15%~28%,因此选择B。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冷冻库内液氨的泄漏可以导致人员发生中毒和窒息。

    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而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煤炭、石油及化工等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场所。由于液氨具有腐蚀性,电缆桥架与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平行架设时,距离应不小于500mm。电缆桥架不宜在输送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或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时,应不小于500mm,且其间应用防腐隔板隔开。

    当氨气在与空气的混合物中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根据相关规定,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要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高度和应急照明设施。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手提式灭火装置。

    液氨泄漏可导致氨中毒,压缩机噪声较大,可导致噪声聋。

    液氨泄漏时,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氨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

  • 第14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内设一台容积为10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害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措施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
    C.故障—安全设计
    D.隔离

    答案:A
    解析: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1)消除危险源。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防止能量蓄积,安全地释放能量等。
    (3)隔离。隔离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安全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技术,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
    (4)故障—安全设计。在系统、设备、设施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称为故障—安全设计。通过设计,使得系统、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处于低能状态,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
    (5)减少故障和失误。通过增加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等来减轻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物的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故本题应选择A选项。

  • 第15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成品进行冷却,建有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车间,内设一台容积为10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泄漏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毒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
    C.故障一安全设计
    D.隔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技术措施。无毒替代有毒,属于消除危险源。

  • 第16题:

    (2017年)某水利发电企业依据相关要求和规范,组织制定、实施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下列举措中,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安装电气装置安全闭锁
    B.在电路中设置熔断器
    C.在水车室外放置耳塞
    D.安装工业电视系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与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

  • 第17题:

    室外液氨罐区应设事故喷淋水、排水等设施。这样在储罐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可以用消防水对泄漏的液氨进行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压力表的作用有()。

    • A、显示压力容器内的压力
    • B、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操作
    • C、保证生产工艺的需要和安全生产的需要
    • D、防止设备超压,发生事故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发生氨泄漏时,如有可能,尽快隔离泄漏点()。

    • A、保护压缩机
    • B、防止液击
    • C、减少制冷剂泄漏量
    • D、减少冷却水用量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某水利发电企业依据相关要求和规范,组织制定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下列举措中,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

    安装电气装置安全闭锁

    B

    在电器中设置熔断器

    C

    在水车室外放置耳塞

    D

    安装工业电视系统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采用高压灌注制冷剂时,应将制冷剂罐倒置。此时,进入管路内的制冷剂呈()体状态,为防止液击发生,此法应在发动机()状态下进行。

    正确答案: 液,停止运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企业由于生产工艺需要采用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氨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房、设备间、氨储罐等设施。生产车间设置有酸、碱危险化学品储罐,包装车间内有可燃粉尘危险存在。下列该企业根据工艺特点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相应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氨储罐间内设置洗眼器

    B

    用氟利昂代替液氨

    C

    安装布袋式除尘设施

    D

    配备防酸、碱服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乳品生产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对本成品进行冷却,建有以液氨作为制冷剂的制冷车间,内设一台容积为10 m3的储氨罐。为防止液氨泄漏事故发生,该企业对制冷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更换了一种无毒的新型制冷剂,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该项举措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的( )。
    A

    消除危险源

    B

    限制能量

    C

    故障-安全设计

    D

    隔离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