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维生素D 400IU相当的,μg数为A.20B.10C.5D.2E.1 ”相关问题
  • 第1题:

    婴儿维生素D的RNI为

    A、400IU/d

    B、300IU/d

    C、500IU/d

    D、200IU/d

    E、600IU/d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婴儿维生素D的RNI为

    A、200IU/d
    B、600IU/d
    C、400IU/d
    D、300IU/d
    E、500IU/d

    答案:C
    解析:
    RNI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指可满足某一特定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群体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婴儿推荐量是400IU/d。

  • 第3题:

    1U维生素A相当于

    A、30μg维生素A
    B、3μg维生素A
    C、0.3μg维生素A
    D、0.03μg维生素A
    E、0.003μg维生素A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维生素A常用单位与质量的换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规定,食物中的维生素A含量用视黄醇当量表示,1U维生素A=0.3μg维生素A=0.3RE。

  • 第4题:

    5个月女孩,因哭闹、易惊、睡眠不安就诊,平日多汗,易腹泻。查:枕秃、前囟2.5cm×2.5cm,颅骨软化,血钙2.0mmoVL,血磷1.15mmol/L,ALP330U/L,目前处理哪项正确

    A.维生素D2000~40001U/d口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400IU/d)
    B.维生素D10000~200001U/d口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400IU/d)
    C.每日给维生素D4001-U口服
    D.1,25(OH)D0.5~2μg/d口服
    E.维生素D20~30万IU肌注1次,1个月后改为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400IU/d)

    答案:A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考核学生对佝偻病活动期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的掌握程度。该题错误率较高,达65%。常见错误为选E,其他依次为B、D、C。本题应分2步答,第一步是作出诊断,第二步是确定治疗方案。佝偻病活动期分为初期和激期,初期表现为非特异精神神经症状,激期除有初期症状外,还有典型的骨骼改变和生化异常。本病例年龄5个月,为佝偻病的好发年龄,除有哭闹、易惊、睡眠不安及多汗的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有颅骨软化、前囟扩大等骨骼改变,以及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减少(28<30)、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生化表现,应诊断为佝偻病激期。作出此正确诊断后,应结合诊断考虑正确的治疗原则:补充维生素D,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治疗原则应以口服为主,除非无法口服,题干中未明确给以患儿不能口服的条件,此种情况下E应先排除,虽其剂量和方法不错。余下4项中,C显然是预防量(在A、B中已明确提示),所以是错误的选项。而按佝偻病治疗原则,在给足治疗量的维生素D后,一般2~4周后改为预防量,因此,D项虽制剂和治疗剂量无误,但未循以上原则,故又应除外。剩下A、B的选择则纯属剂量的记忆考核了。因此,错选C是未诊断出佝偻病激期的缘故。错选D和E是未全面掌握治疗原则,而错选B则是记忆问题。

  • 第5题:

    IU维生素A相当于

    A、30μg维生素A
    B、3μg维生素A
    C、0.3μg维生素A
    D、0.03μg维生素A
    E、0.003μg维生素A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规定,食物中的维生素A含量用视黄醇当量(RE)表示,1U维生素A=0.3μg维生素A=0.3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