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其记录内容除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外,还应包括( )
A.疫苗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B.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
C.疫苗运输工具和接送人签字
D.疫苗启运和到达时间
第2题:
A、疫苗使用说明书
B、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C、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D、公共场所管理条例
第3题:
根据下列答案,回答下列各题。 A.疫苗生产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的是
第4题:
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是
A.疫苗生产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5题:
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的是
A.疫苗生产企业和疫苗批发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6题: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可以向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的是
A.定点药品零售企业
B.疫苗生产企业
C.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和()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第10题:
非免疫规划疫苗(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接种单位供应非免疫规划疫苗(第二类疫苗)可以收取疫苗费用及储存、运输费用
疫苗生产企业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交接疫苗过程中,双方均应登记疫苗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数量、有效期等信息
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后可以经营非免疫规划疫苗(第二类疫苗),批发企业必须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储存、分发、供应记录,做到账、物、货、款一致
第11题: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应具备符合疫苗储存、运输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应按以下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疫苗生产企业在销售疫苗时,疾控机构在供应或分发疫苗时,可不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以保证疫苗运输质量的可追溯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
第12题:
疫苗名称
生产企业
批号及有效期
启运和到达时间
第13题: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将第二类疫苗销售给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接种单位
C、其他疫苗批发企业
D、疫苗零售企业
E、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第14题:
A、疫苗运输工具、疫苗冷藏方式、疫苗名称
B、疫苗生产企业、规格、批号、有效期
C、数量、用途、启运和到达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
D、启运至到达行驶里程、送/收疫苗单位、送/收疫苗人签名
第15题:
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的是
A.疫苗生产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16题:
可以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第一类疫苗的是
A.疫苗生产企业和疫苗批发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17题: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将第二类疫苗销售给
A.疫苗枇发企业
B.接种单位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药品零售企业
E.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将第二类疫苗销售给()
第21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第22题:
第23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接种单位
其他疫苗批发企业
疫苗零售企业
第24题:
疫苗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销售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将购进、储存、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索取规定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如实记录销毁、回收情况,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