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根据临床个体患者具体病情设计最佳给药途径、优良的药物制剂、最适给药剂量和最佳给药间隔,使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特别是使治疗既产生最佳疗效又不引起不良反应,能够满足治疗目的给药方案。关于药物消除半衰期与给药方案的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第6题:
根据药物血浆t1/2解决下列问题,其中哪项与药物t1/2无关:
第7题:
药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调剂使用对肾脏损害的药物用药时不正确的是()。
第8题:
下列关于药动学参数表达不正确的是()。
第9题:
多剂量给药,经6个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单剂量给药,经6个t1/2可完成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
中速处置类药物,为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可按t1/2给药,首次给予负荷剂量
t1/2短且治疗窗较宽的药物,可适当加大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
t1/2短且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静脉滴注1/2t
t1/2长的药物可适当缩短给药间隔、多次分量给药
第10题:
改变给药途径
改变给药间隔
改变给药时间
改变每日剂量
同时改变每日剂量与给药间隔
第11题:
根据t1/2可制定临床给药间隔
计算单次给药后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
计算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Css的时间
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
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12题:
停药后估计药物全部消除所需时间
计算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
连续给药后确定体内的药物浓度
估计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
定量等间隔给药后,估计药物在血浆中接近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的临床意义是()
第17题:
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包括()
第18题:
关于t1/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恒时恒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主要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
第20题:
9个
7个
5个
3个
1个
第21题:
给药剂量
药物t1/2
给药间隔
稳态浓度
给药途径
第22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lgC对t作用图,得到直线的斜率为负值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在滴注开始时可以静注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稳态浓度
单室模型口服给药,在血药浓度波动与药物半衰期,给药间隔时间有关
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波动与药物半衰期、给药间隔时间有关
多剂量给药,相同给药间隔下,半衰期短的药物容易蓄积
第23题:
确定给药剂量
预计反复给药的时间间隔
预计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
预计多次给药达稳态浓度的时间
预计达峰值浓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