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开始抑酸药别嘌醇治疗,以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减少尿酸结石所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更多“痛风缓解期(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为控制血尿酸水平,应选用的药品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痛风哪个时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控制关节炎症(红肿、疼痛)为目的,尽早使用抗炎药

    A.发作间歇期

    B.首次发作期

    C.急性发作期

    D.痛风性肾病治疗期

    E.慢性痛风发展期


    答案:C

  • 第2题:

    秋水仙碱用于痛风关节炎的

    A、急性发作期

    B、间歇期

    C、慢性期

    D、缓解期

    E、长期症状控制


    参考答案:A

  • 第3题:

    痛风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以控制关节炎的症状(红、肿、痛)为目的

    B、首选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C、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D、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导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E、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极为重要


    参考答案:B

  • 第4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47岁。因“踝关节疼痛半月余”就诊。查体:大致正常。辅助检查:尿蛋白(+),血肌酐156μmol/L,血尿酸650μmol/L,余无明显异常。诊断: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医嘱: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机为
    A:痛风发作急性期
    B: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答案:B
    解析:
    本组题考查痛风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合理用药。(1)痛风急性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发作,应首选秋水仙碱。(2)使用丙磺舒时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利于尿酸排出。(3)别嘌醇应在痛风急性关节炎症症状完全控制后才可使用(一般急性发作后1~2周),以免使组织中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水平下降速度过快,促使关节痛风石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故答案选AACB。

  • 第5题:

    痛风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2周左右开始使用( )

    A:秋水仙碱
    B:别嘌醇
    C:丙磺舒
    D:阿司匹林
    E:水杨酸钠

    答案:B
    解析:
    按分期用药:
    (1)急性发作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或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常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如上述两类药效果差或不宜应用时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关节腔内注射或口服)。
    (2)缓解期尽快排酸和抑制尿酸合成。必须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炎症症状消失后(一般在发作后2周左右)开始应用抑酸药别嘌醇,以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减少尿酸结石所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3)慢性期应长期(乃至终身)抑制尿酸合成,并用促进尿酸排泄药(促使尿酸通过肾脏排泄的苯溴马隆和丙磺舒)。
    (4)当急性发作期、病情突然加重或侵犯新关节时,应及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

  • 第6题:

    下列痛风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A、无症状的高尿血症不一定需要治疗
    B、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极为重要
    C、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D、痊愈后即可停药
    E、急性期以控制关节炎症状为目的

    答案:D
    解析:
    抗痛风治疗是终生的。

  • 第7题:

    痛风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以控制关节炎的症状(红、肿、痛)为目的
    B.首选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C.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D.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导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E.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极为重要

    答案:B
    解析:
    解析: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效,但一般只是在患者不能耐受秋水仙碱和NSAIDs或有相对禁忌证时使用。

  • 第8题:

    痛风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1~2周开始使用()

    • A、秋水仙碱
    • B、别嘌醇
    • C、丙磺舒
    • D、阿司匹林
    • E、水杨酸钠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以下有关痛风说法错误的是()

    • A、血尿酸>420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 B、急性关节炎期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症状缓解
    • C、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 D、急性期关节滑液内呈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最确切依据
    • E、痛风的金标准是血尿酸升高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单选题
    A

    痛风发作急性期

    B

    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

    C

    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

    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

    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痛风缓解期(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为控制血尿酸水平,应选用的药品是()
    A

    秋水仙碱

    B

    别嘌醇

    C

    布洛芬

    D

    泼尼松龙

    E

    聚乙二醇尿酸酶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以下有关痛风说法错误的是()
    A

    血尿酸>420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B

    急性关节炎期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症状缓解

    C

    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D

    急性期关节滑液内呈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最确切依据

    E

    痛风的金标准是血尿酸升高


    正确答案: E
    解析: 急性关节炎期部分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

  • 第13题:

    痛风缓解期(关节炎症1~2周),应选用的药物是()。

    A、布洛芬

    B、泼尼松龙

    C、秋水仙碱

    D、别嘌醇

    E、阿司匹林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男性患者,20岁,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痛6年,于2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辅助检查:血沉:80mm/h,血尿酸:720μmol/L。X线示:左足跖骨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诊断为痛风。下列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急性期以控制关节炎的症状(红、肿、痛)为目的

    B、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C、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导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

    D、配合非药物治疗如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

    E、抗痛风治疗不是终生的

    该患者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肌酐:30mg/L,该患者急性痛风时应选用A、别嘌呤醇

    B、糖皮质激素

    C、非甾体抗炎药

    D、秋水仙碱

    E、ACTH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E


    问题 2 答案:B

  • 第15题:

    痛风急性发作期控制关节炎症状首选药物是A.乙酰氨基酚B.布洛芬C.秋水仙碱S

    痛风急性发作期控制关节炎症状首选药物是

    A.乙酰氨基酚

    B.布洛芬

    C.秋水仙碱

    D.糖皮质激素

    E.双氯芬酸


    正确答案:C
    痛风急性发作期控制关节炎症状首选药物是秋水仙碱。

  • 第16题:

    下列痛风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A.急性期以控制关节炎症状为目的
    B.无症状的高尿血症不一定需要治疗
    C.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极为重要
    D.痊愈后即可停药
    E.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答案:D
    解析:
    抗痛风治疗是终生的。

  • 第17题: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机为( )

    A:痛风发作急性期
    B:关节炎症控制后2周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答案:B
    解析:
    别嘌呤适用于间歇期、慢性发作痛风,通常在痛风发作平稳后2周左右开始应用。在急性期,不仅无抗炎镇痛作用,且会使组织中的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故在急性期禁用,但对在缓解期已应用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继续应用。故选B。

  • 第18题:

    下列关于抗痛风治疗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A、抗痛风治疗如果得当是可以根治的
    B、禁酒和饮食控制很重要
    C、先控制关节炎症状后再进行降血尿酸的治疗
    D、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
    E、急性痛风以控制关节炎症状为目的

    答案:A
    解析:
    治疗痛风的原则: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控制关节炎的症状(红、肿、痛)为目的。常用药有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如上述两类药效果差或不宜用时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2.高血尿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目的是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导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形成。降血尿酸药物有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和促使尿酸通过肾脏排出的苯溴马隆及丙磺舒。3.非药物治疗如禁酒、饮食控制、生活调节极为重要。如能遵照可避免或减少口服降尿酸药的许多不良反应和应用剂量。4.抗痛风治疗是终生的。5.无症状的高尿血症不一定需要治疗。

  • 第19题:

    患者女,47岁。因"踝关节疼痛半月余"就诊。查体:大致正常。辅助检查:尿蛋白(+),血肌酐156μmol/L,血尿酸650μmol/L,余无明显异常。诊断: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医嘱: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机为
    A.痛风发作急性期
    B.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答案:B
    解析:
    本组题考查痛风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合理用药。(1)痛风急性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发作,应首选秋水仙碱。(2)使用丙磺舒时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利于尿酸排出。(3)别嘌醇应在痛风急性关节炎症症状完全控制后才可使用(一般急性发作后1~2周),以免使组织中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水平下降速度过快,促使关节痛风石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故答案选AACB。

  • 第20题:

    患者女,47岁。因“踝关节疼痛半月余”就诊。查体:大致正常。辅助检查:尿蛋白(+),血肌酐156μmol/L,血尿酸650μmol/L,余无明显异常。诊断: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医嘱: 治疗用药用药方法 别嘌醇片100mg口服,3次/日 碳酸氢钠片0.5g口服,3次/日 肾炎康复片1片口服,2次/日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间为()

    • A、痛风发作急性期
    • B、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
    •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关于高尿酸血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基本控制后2~3周开始采取降血尿酸措施
    • B、目的是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 C、别嘌醇通过抑制尿酸生成降低血尿酸
    • D、苯溴马隆及丙磺舒通过促使尿酸通过肾脏的排出降低血尿酸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单选题
    痛风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1-2周开始使用
    A

    秋水仙碱

    B

    别嘌醇

    C

    丙磺舒

    D

    阿司匹林

    E

    水杨酸钠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降尿酸治疗的原则包括()。
    A

    急性痛风发作应同时降尿酸

    B

    为缓解痛风疼痛,应尽快降尿酸

    C

    常首选促排尿酸药

    D

    肾功能不全时宜选用别嘌醇

    E

    痛风肾功能不全时应严格控制血尿酸水平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痛风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1~2周开始使用()
    A

    秋水仙碱

    B

    别嘌醇

    C

    丙磺舒

    D

    阿司匹林

    E

    水杨酸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