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当工序基准,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只需考虑各工序的加工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计算的第二步是()
第4题:
关于加工余量的解释正确的是()
第5题:
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该工序加工的()来选定。
第6题:
某零件的公差是0.1mm,加工后其尺寸误差呈正态分布,其均方根偏差为0.02mm,则其工序能力系数为()。
第7题: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 若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可以判断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第8题:
人
方法
价格
机器
第9题:
第10题:
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不需要进行调整
过程能力已经不充分
已无法满足公差要求
需要提高加工精度
需要调整加工分布的中心值
第11题:
第12题:
上工序的工序尺寸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上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第13题:
第14题:
适合数控车削要求和特点的加工内容是()
第15题:
工序的最小加工余量由()决定。
第16题: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成的尺寸封闭图就是尺寸链。在加工过程中的()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第17题: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 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 )。
第18题:
确定最小加工余量依据之一是()
第19题:
某零件设计尺寸为4mm,生产过程中允许的误差是(+0.007,-0.007)。某道工序是保证该零件设计尺寸的最后加工工序,现对该道工序的能力进行评估,经抽样测算,样本平均值和公差在中心重合,样本标准差为0.0027。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假设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25,可以断定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第20题:
2.052
1.635
1.414
0.625
第21题:
不足
正常
充足
过剩
第22题:
充足
正常
不足
严重不足
第23题:
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不需要进行调整
过程能力已经不充分
已无法满足公差要求
需要提高加工精度
需要调整加工分布的中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