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仁德乃天命于人,故人拥有践履仁德的完全自由。
第1题:
A、“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B、“仁”源于人类的恻隐之心
C、仁德的核心是“爱人”
D、仁德的根本是以诚待人
第2题: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一句恰当的意思是()。
第3题:
“叔向贺贫”故事说明()。
第4题:
《大学》的基本框架是从仁德到君德进行转换。
第5题:
孔子认为什么人接近仁德?()
第6题:
称地位高的人为()
第7题:
颜渊同孔子实行仁德的条目,孔子说:()。
第8题:
刘玄德携民渡江(41回)(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第9题:
仁德路两端点分别是新市北路、吉浦路。
第10题:
守法
礼让
仁德
立言
第11题:
没有仁德,越是富有,祸害愈大
有了仁德,则可以转祸为福。
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便是仁人了
叔向认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是否有德行
第12题:
显然
显示仁德
表现仁德
仁爱显现于外
第13题:
A、爱人
B、孝悌
C、诚信
D、忠恕
第14题:
孔子和墨子都承认天命的存在,认为人们应该敬畏天命、遵从天命。
第15题:
“子畏于匡”的故事,解释正确的是()。
第16题: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认为()。
第17题:
《六经》中,用于表现先和仁德,调和人的心神的是()。
第18题:
金世宗认为“议贤”过程中,“贤”的最低标准在于()。
第19题:
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
第20题:
夫子之道,()而已矣。
第21题:
《诗经》
《礼》
《周易》
《乐》
第22题:
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圣人的最大法宝是权力地位,用什么来保住这高位呢?用仁德。
天地之间的大恩大德化助生育生命,圣人所拥有的大法宝是地理位置好,为何能够守住职位呢?因为拥有仁德
天地之大可以生出德行,圣人之大宝是可以保护地位,怎么样能够把守高位呢?用仁德。
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执政者的最伟大宝物是位于至高的尚方宝剑,用什么来保住这高高在上的权利呢?仅仅用仁德是不行的。
第23题:
愚
绞
贼
狂
第24题:
坚毅
木讷
其言也讱
以上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