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认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人们的利己心使人类产生一种“交换倾向”,这种“交换倾向”也是人的利己主义本性的表现。所以,他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所作的一贯的、恒常的努力,是社会、国家和私人富裕由以产生的源泉。
第1题:
行为者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的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是()。
第2题:
“看不见的手”是一种源于追求“自身利益”、“个人利益关系和情欲”的利己的人性。
第3题:
哪一项应该是被否定的?()
第4题:
以下关于个人利益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
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认为()
第6题: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第7题:
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都只有利己的动机,因此客观上社会不存在共同的利益。
第8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的道德选择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其根本立是点还是个人利益
把个人利益作为行为发展的动力,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个人为转移
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在处理个人利益同他人的关系问题上以他人利益为重
一切都是让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服从于自己的个人利益
第11题:
个人利益
物质利益
按劳分配
极端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
第12题: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第13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
第14题:
追求个人利益既是善的源泉又是恶的源泉。
第15题:
有人常常把追求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6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第17题:
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在这里“看不见的手”是指()
第18题:
以下关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第19题:
场经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三个最基本的选择?()
第20题:
行为者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的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是()。
第21题:
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的体现
追求个人利益必然会导致自私
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第22题:
认为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认为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个人利益作为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为社会整体利益是道德行为发展的动力
第23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社会整体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第24题:
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
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