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 “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2)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更多“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小学信息课程的任务。


    答案:
    解析:
    中小学信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 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 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 第2题: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答案:
    解析:
    (1)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 “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2)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 第3题: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正确答案: 统一领导全面负责;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 第4题:

    对目前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认识最合理的是()

    •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有效学习信息技术
    •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学习环境
    •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主要在于课堂上45分钟的运用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领域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 B、劳动与技术教育
    •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D、研究性学习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根据课程类型的理论,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学科课程基本上属于()

    • A、科目本位课程
    • B、学术中心课程
    • C、综合学科课程
    • D、都不对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 B、学科课程
    • C、综合课程
    • D、潜在课程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很多小学现在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活动型综合课程
    • B、校本课程
    • C、分科课程
    •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正确答案: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A

    综合课程

    B

    潜在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2001年9月份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先后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进而又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 在此过程中,承担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肩负着哪些职责?


    答案:
    解析:
    (I)对学科教师的先期培训和定期培训;
    (2)组织学科教师进行优秀课观摩和理论学习;
    (3)进行信息资料、课件素材搜集,创建资源库,进行学科网站开发;
    (4)辅助学科教师完成授课所需的技术性操作;
    (5)对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系统教学设计的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结构。

  • 第14题:

    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答案:
    解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应用的能力;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 第15题: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第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管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正确答案: 第一,可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而不必等到相关研究机构编写成教材以后再加以教育。
    第二,学校应关注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这方面的问题。学校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且更加强教师的道德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信息伦理道德行为,实现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第三,学校要尽可能地对全校学生开放校园网络。
    第四,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围绕某一常见问题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设置相应的情境,经常请有关专家到学校来讲学、座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 第17题: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 B、研究性学习
    • C、社区服务
    • D、社会实践
    • E、劳动与技术教育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正确答案: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 第19题:

    很多小学现在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属于()。

    • A、活动型综合课程
    • B、校本课程
    • C、分科课程
    •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按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比例应为()。

    • A、6%~8%
    • B、8%~10%
    • C、10%~12%
    • D、12%~14%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管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正确答案: 第一,可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而不必等到相关研究机构编写成教材以后再加以教育。
    第二,学校应关注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这方面的问题。学校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且更加强教师的道德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信息伦理道德行为,实现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第三,学校要尽可能地对全校学生开放校园网络。
    第四,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围绕某一常见问题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设置相应的情境,经常请有关专家到学校来讲学、座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很多小学现在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属于()。
    A

    活动型综合课程

    B

    校本课程

    C

    分科课程

    D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活动型综合课程。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课程类型的理论,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学科课程基本上属于()
    A

    科目本位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综合学科课程

    D

    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正确答案: 统一领导全面负责;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