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不应该()
第4题:
学生听到()后,应迅速走进教室,准备好课本的学习用品。
第5题:
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是()。
第6题:
学生走进教室时,黄老师正在准备演示,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金属板,正在加热一个铝制的罐头盒,热金属板的旁边有一盆冰水。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在讲话,这时候黄老师用钳子夹起罐头盒将其倒置于冰水中。突然砰的一声巨响,盒子在顷刻间变得粉碎,学生们停止了讲话,开始注视教室的前面,并立即开始提问。就上述材料而言,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了下列哪些措施?()
第7题:
林老师是某校初二的语文老师,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被她提问问题回答不出来就要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讲,同学们都害怕被老师提问。林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原则。
第8题:
组织学生冲出教室,找楼梯逃生
让学生跳窗户逃生
告诉学生躲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带领学生冲出教室,乘电梯逃生
第9题:
在校园周围植树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第10题:
激发求知欲
制造突发事件
利用变化律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第11题:
上课预备铃
上课铃
老师说上课
班长说起立
第12题:
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
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
重视问题解决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上课铃响后,李老师在推门进教室的时候,看到有学生在打闹,教室里很混乱,面对这种情景,李老师板着个脸开始训斥学生。你怎么看李老师这一行为?
第16题:
上课时学生正在专心听讲,突然教室外传来嘈杂生,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向外张望,这种注意类型属于()。
第17题: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
第18题:
某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泪流满面,痛哭不已。丁老师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着跑回了教室。当事人丁某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违反了哪些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第19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求知欲
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
结合学生日常经验引入教学主题
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
第20题:
第21题:
直接发生途径
间接发生途径
直接转化途径
间接转化途径
第22题:
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为人师表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