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小明和小强从400米环形跑道的同一点出发,背向而行。当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小明转身往回跑;再次相遇时,小强转身往回跑;以后的每次相遇分别是小明和小强两人交替调转方向。小明每秒跑3米,小强每秒跑5米,则在两人第30次相遇时,小明共跑了多少米?
A.11250
B.13550
C.10050
D.12220
第2题:
对于学生信息表:student(sno,sname,sex,age,dept),如果把学生“小明”的姓名改为“小强”,则正确的语句是( )。
A)UPDATE SET sname=‘小明’WHERE sname=‘小强’
B)UPDATE student SET sname=‘小明’WHERE sname=‘小强’
C)UPDATE student SET sname=‘小强’
D)UPDATE student SET sname=‘小强’WHERE sname=‘小明’
第3题:
第4题:
()是指在教学结束后为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所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常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
第5题:
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明的()。
第6题:
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第7题:
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第8题:
小明自己坚决不去
小明要设法劝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说明小强,表明打架的危害性
小明向老师报告
小明认为帮助小强去教训人,是“伸张正义”
第9题:
结束了
还没呢
不知道
第10题:
情绪宣泄
精神升华
行为补偿
认知改变
第11题:
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明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第12题:
实时答疑的时间通常为( )。
A 学期初
B 学期中期
C 期末考试前
D 考试结束后
第13题:
第14题:
总结性评价有()。
第15题:
小强对小明说,有人欺负他,让小明和自己去教训那个人一顿,下列哪种行为是错误的()
第16题:
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第17题:
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第18题:
准备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
第19题:
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
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第20题:
要求小华停课,在家反省一周。
要求小华向小强道歉,并赔偿小强看病支出的费用。
要求小华自动退学。
不让小华参加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