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中,除另有规定外,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
A.1.0
B.1.5
C.2.0
D.2.5
第1题:
在气相色谱法中,分离度定义为
A、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
B、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和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
C、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积
D、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和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积
E、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之和之比
第2题:
(126~1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色谱定性分析
B.色谱系统柱效的计算
C.色谱定量分析
D.色谱分离度计算
E.色谱峰对称性的考察
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及两峰的峰宽用于( )。
第3题:
分离度是衡量气相色谱柱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其定义为
A、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
B、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和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
C、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积
D、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和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积
E、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之和之比
第4题:
峰面积用于( )。
A、色谱定性分析
B、色谱系统柱效的计算
C、色谱定量分析
D、色谱分离度计算
E、色谱峰对称性的考察
第5题:
对同一样品,程序升温色谱与恒温色谱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程序升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与恒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相同
B程序升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大于恒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
C改变升温程序,各色谱峰保留时间改变但峰数不变
D程序升温色谱法能缩短分析时间,改变保留时间、峰形,从而改善分离度及提高检测灵敏度,峰数也可能改变,并且使样品中的各组分在适宜的柱温下
第6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除另有规定外,定量分析时分离度应()。连续进样5次,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拖尾因子因在()之间。
第7题:
对同一样品,程序升温色谱图与恒温色谱图比较,正确说法是:()
第8题:
使用“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选择内标物应注意其结构.性质与待测物相近且含量准确已知,此外还应注意()。
第9题:
既反映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因素,又反映色谱分离过程热力学因素的参数是()
第10题:
反映色谱分离过程热力学因素的参数是()
第11题:
第12题:
分离度与柱长有关,柱子越长,分离度越高
分离度与两相邻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差和峰宽有关
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半峰宽的大小
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的大小
第13题:
分离度(R)表示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程度,除另有规定外( )。
A.R=1.0
B.R≥1.0
C.R=1.5
D.R≤1.5
E.R>1.5
第14题:
第15题:
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及两峰的峰宽用于( )。
A、色谱定性分析
B、色谱系统柱效的计算
C、色谱定量分析
D、色谱分离度计算
E、色谱峰对称性的考察
第16题:
第17题:
在色谱分析中,分离度是指相邻的两个色谱峰中,()与()的比值。
第18题:
色谱柱的选择性可用“总分离效能指标”来表示,它可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时间的差值与两色谱峰宽之和的比值。()
第19题:
若色谱柱的柱长增加一倍,两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将增加到()倍。
第20题: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
第21题:
下列有关色谱分离度的描述哪一种是正确的()。
第22题:
程序升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与恒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相同;
程序升温色谱图中的色谱数大于恒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
改变升温程序,各色谱峰保留时间改变但峰数不变。
使样品中的各组分在适宜的柱温下分离,有利于改善分辨率。
程序升温色谱图中的色谱数小于恒温色谱图中的色谱峰数;
第23题:
色谱柱的塔板高度
色谱峰的峰面积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
色谱峰的保留值
第24题:
色谱峰的半宽度
色谱峰的保留值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
色谱峰的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