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的地区性,低硒地带是本病的常在病区。黑龙江省发病区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系两侧的半山区、丘陵与高平原地带。其自然地理条件有如下特点:地势较高,平均气温偏低,无霜期短,年降雨量较多,一般认为,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硒的转移或流失。
2)发病的季节性,硒缺乏症一般是在常年持续发生的基础上,较集中地发生于每年的冬末和春天两季,尤以2~5月份多发。本病的明显季节性,主要反映季节的特定气候因素对发病的影响,这种现象可能与漫长的冬季、舍饲状态下青绿饲料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不足有关。另外,春季也是畜禽集中产仔、孵化的季节,而本病又主要侵害幼龄畜禽,以至形成发病高峰。
3)发病的群体选择性,在畜禽群体特点中,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年龄因素,即各种畜禽均以其幼龄阶段多发,这除与此阶段其抵抗力较弱有关外,主要是由于此期幼龄畜禽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需求量相对增加,对低硒营养的反应更为敏感。
共同症状
骨骼肌病变所导致的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顽固性腹泻或下痢为主症的消化功能紊乱;心肌病所造成的心率加快、节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