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CH50测定法选择在50%溶血处测量的原因是A.50%刚好溶血一半B.50%便于测量C.50%时对补体量最敏感D. ”相关问题
  • 第1题:

    CH50试验的终点指标是( )。

    A.25%溶血
    B.50%溶血
    C.75%溶血
    D.80%溶血
    E.100%溶血

    答案:B
    解析:
    CH50即补体50%溶血实验,利用补体的溶细胞作用,以红细胞为指示细胞,以对补体变化量最敏感50%溶血为判断终点,根据达到50%溶血所需的样本量换算可得到样本中补体的浓度,从而达到测定待测样本中总补体活性的目的。

  • 第2题:

    CH50试验的终点指标是

    A.25%溶血
    B.50%溶血
    C.75%溶血
    D.80%溶血
    E.100%溶血

    答案:B
    解析:
    补体能使溶血素致敏的绵羊红细胞发生溶血,当致敏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个特殊的S形曲线。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不能使溶血程度有显著改变,溶血程度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但在半溶血(50%溶血)上下时S形曲线最陡,即使补体含量仅有较小变动时,溶血程度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故以50%溶血(CH50)判断结果比100%溶血灵敏、准确。因此,本题最佳答案是B。

  • 第3题:

    关于CH50测定方法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A.补体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
    B.补体主要是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
    C.补体的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为直线关系
    D.试验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
    E.在轻微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

    答案:C
    解析:
    补体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补体的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的关系呈S形曲线的关系,在轻微溶血或者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试验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比100%溶血更为敏感。

  • 第4题:

    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说法错误的是

    A: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S形曲线
    B: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
    C:在此直线阶段溶血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
    D: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
    E:实验常以10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

    答案:E
    解析:
    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S形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在此直线阶段溶血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

  • 第5题:

    CH50测定法选择在50%溶血处测量的原因是

    A.50%刚好溶血一半
    B.50%便于测量
    C.50%时对补体量最敏感
    D.50%溶血最稳定
    E.50%溶血速度慢,易于检测

    答案:C
    解析:
    CH50测定法选择在50%溶血处测量的原因是在30%~70%之间,对补体含量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