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 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査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引起此次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细菌(或毒素)是 A.副溶血性弧菌 B.沙门菌属 C.肉毒梭菌毒素 D.蜡样芽胞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题目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 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査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引起此次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细菌(或毒素)是
A.副溶血性弧菌
B.沙门菌属
C.肉毒梭菌毒素
D.蜡样芽胞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相似考题
更多“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 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査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 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査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针对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A.应用多价抗毒素血清
    B.服用改变肠道菌群的制剂
    C.彻底洗胃、灌肠
    D.静脉补充水、电解质,静脉输注抗生素
    E.应用止痛剂


    答案:D
    解析:
    一般在数小时至1 ~2日内迅速恢复。治疗常选用补充水电解质,输注抗生素。

  • 第2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引起此次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细菌(或毒素)是
    A.副溶血性弧菌
    B.沙门菌属
    C.肉毒梭菌毒素
    D.蜡样芽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答案:E
    解析:

    1.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2-36个小时,短者6小时,长者48-72小时,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短,一般为2~5小时,极少超过6小时。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和腹泻,以呕吐最为显著。呕吐物可呈胆汁性,或含血及粘液。剧烈吐泻每导致虚脱、肌痉挛及严重失水等现象。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一般在。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
    2.寄生人体皮肤、鼻腔、鼻咽部、指甲及各种皮肤化脓灶的金葡菌,可污染淀粉类(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病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
    3.一般在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治疗常选用补充水电解质,输注抗生素。

  • 第3题:

    某小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泻,少数患者有低热。病人在当天上午都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问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潜伏期最短为1h,最长为6h。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C.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D.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答案:C
    解析:
    葡萄球菌中毒食品主要为乳类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表现: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2~3h,多在4h内,最短1h,最长不超过10h。中毒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剧烈而频繁地呕吐(严重者可呈喷射状,吐物中常有胆汁、黏液和血)、腹痛、腹泻(水样便)等病程较短,一般在1~2天内痊愈,很少死亡。

  • 第4题:

    某小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泻,少数患者有低热。病人在当天上午都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问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潜伏期最短为1h,最长为6h。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 B、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 C、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 D、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学校152名学生,8:50~9:00课间餐,大约3h后,78人发生了恶心,剧烈反复的呕吐,同时伴有上腹部的疼痛,腹泻次数少,体温不高。若要证实食物中毒的诊断,关键是要得到患者的何种资料()。

    • A、病史
    • B、用餐情况
    • C、病人症状
    • D、病人体征
    • E、病人呕吐物实验室检查结果

    正确答案:E

  • 第6题:

    2006年9月29日上午10时,某学校校医室陆续接到由老师带来或自行到校医就诊的学生多名,经询问情况,约13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该学校共有26个班,学生总数1237人,食堂仅提供课间餐,就餐时间为上午9:00,当天就餐人数为1062人,学生就餐场所为各班教室;出现症状的学生均集中在两个班级。该两个班共有学生88人,两个班级分设在不同楼层。初步判定病例数为13名。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多为2次-5次,个别出现腹痛,无腹痛、发热、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多数体温不升高。当日课间餐,食品为三鲜冬瓜汤,扬州炒饭。根据上述情况,你怀疑是由于何种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怀疑是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第7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引起此类中毒的食物除了奶制品、含奶糕点外,主要还有()

    • A、海产品
    • B、蔬菜
    • C、水果
    • D、罐头制品
    • E、肉类、剩饭

    正确答案:E

  • 第8题:

    单选题
    某小学校160名学生,在饭店订做课间餐,学生在当天上午8∶50~9∶00食用,大约3小时后,其中有79人出现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泻主要是黄绿色水样便,一日数次至十余次。腹痛多在上腹部,伴有压痛,体温一般在38℃~40℃。其发病可能的原因是()。
    A

    蛋类被污染

    B

    家畜、家禽肉类被污染

    C

    奶类被污染

    D

    熟制品被污染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针对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A

    应用多价抗毒素血清

    B

    服用改变肠道菌群的制剂

    C

    应用止痛剂

    D

    彻底洗胃、灌肠

    E

    静脉补充水、电解质,静脉输注抗生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日,某区医院相继接收了20多名病人,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一天6~10次,为洗肉水样血水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体温为38~39℃,据了解病人当天中午都在该区某饭店用过餐,潜伏期为6~10小时,区防疫站接到报告后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调查初步判定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为盐水虾,关于中毒与盐水虾的关系,下列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

    病人都吃过盐水虾

    B

    未吃者不发病

    C

    吃过的都发病

    D

    吃过的不一定发病

    E

    停止食用该食物发病很快停止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某小学学生因饮用桶装纯净水而引发症状,听同学反映水有大蒜样异味并得到老师证实。首发病例于上午10时左右在饮用桶装纯净水后,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无呕吐和腹泻及其他有意义的体征,以后陆续有同班和相邻班级学生发病,发病最短潜伏期为5min,最长为8天,事件发生当日学校即更换了纯净水,但发病一直持续到8天后,累计发病67人。事发后老师和诊治医生认为此次发病是由有异味的纯净水引起的,少数老师提问学生来统计发病人数。提示:实验室检测纯净水中致病菌和化学毒物没有阳性发现。下列学校的处置,不当的有()
    A

    询问学生是否发病

    B

    通知卫生监督部门

    C

    更换纯净水

    D

    让学生停课回家

    E

    追溯共同食物

    F

    广播发病事件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典型霍乱患者,下列哪项为发病后最先出现的症状?(  )
    A

    畏寒、发热

    B

    声音嘶哑

    C

    剧烈腹泻,继而呕吐

    D

    腹部绞痛

    E

    腓肠肌痉挛


    正确答案: A
    解析:
    霍乱病程通常分为3期:①泻吐期: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而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阵发性腹部绞痛。②脱水期: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轻度脱水仅有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重度脱水则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③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1/3患者因循环改善残存于肠腔的毒素被吸收,又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39℃,持续1~3d自行消退。故本题答案为C项。

  • 第13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 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査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引起此类中毒的食物除了奶制品、含奶糕点外, 主要还有
    A.海产品
    B.蔬菜
    C.水果
    D.罐头制品
    E.肉类、剩饭


    答案:E
    解析:
    寄生人体皮肤、鼻腔、鼻咽部、指甲及各种皮肤化脓灶的金葡菌,可污染淀粉类(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食物在室温20 ~ 22。C搁置5小时,病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

  • 第14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

    针对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A.应用多价抗毒素血清
    B.服用改变肠道菌群的制剂
    C.彻底洗胃、灌肠
    D.静脉补充水、电解质,静脉输注抗生素
    E.应用止痛剂

    答案:D
    解析:

    1.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2-36个小时,短者6小时,长者48-72小时,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短,一般为2~5小时,极少超过6小时。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和腹泻,以呕吐最为显著。呕吐物可呈胆汁性,或含血及粘液。剧烈吐泻每导致虚脱、肌痉挛及严重失水等现象。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一般在。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
    2.寄生人体皮肤、鼻腔、鼻咽部、指甲及各种皮肤化脓灶的金葡菌,可污染淀粉类(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病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
    3.一般在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治疗常选用补充水电解质,输注抗生素。

  • 第15题:

    某小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少数患者有低热。病人在当天上午都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潜伏期最短为1h,最长为6h。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C.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D.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答案:C
    解析:
    葡萄球菌中毒食品主要为乳类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表现: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2~3h,多在4h内,最短1h,最长不超过10h。中毒表现为典型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剧烈而频繁地呕吐(严重者可呈喷射状,呕吐物中常有胆汁、黏液和血)、腹痛、腹泻(水样便)等。病程较短,一般在1~2天内痊愈,很少死亡。

  • 第16题:

    2006年9月29日上午10时,某学校校医室陆续接到由老师带来或自行到校医就诊的学生多名,经询问情况,约13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该学校共有26个班,学生总数1237人,食堂仅提供课间餐,就餐时间为上午9:00,当天就餐人数为1062人,学生就餐场所为各班教室;出现症状的学生均集中在两个班级。该两个班共有学生88人,两个班级分设在不同楼层。初步判定病例数为13名。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多为2次-5次,个别出现腹痛,无腹痛、发热、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多数体温不升高。当日课间餐,食品为三鲜冬瓜汤,扬州炒饭。如果你是该学校校医,你应该做些什么?


    正确答案: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组织抢救病人(包括转院);保存中毒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

  • 第17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引起此次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细菌(或毒素)是()

    • A、副溶血性弧菌
    • B、沙门菌属
    • C、肉毒梭菌毒素
    • D、蜡样芽孢杆菌
    •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2006年9月29日上午10时,某学校校医室陆续接到由老师带来或自行到校医就诊的学生多名,经询问情况,约13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该学校共有26个班,学生总数1237人,食堂仅提供课间餐,就餐时间为上午9:00,当天就餐人数为1062人,学生就餐场所为各班教室;出现症状的学生均集中在两个班级。该两个班共有学生88人,两个班级分设在不同楼层。初步判定病例数为13名。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多为2次-5次,个别出现腹痛,无腹痛、发热、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多数体温不升高。当日课间餐,食品为三鲜冬瓜汤,扬州炒饭。食物中毒报告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和事件:中毒人数、危重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中毒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中毒发展的趋势及已经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经调查,9月29日课间餐扬州炒饭所用的米饭为9月28日晚蒸煮后用塑料盆盛装后放臵食堂就餐大厅内的就餐台上存放,至9月29日早上7时加入火腿、青豆、玉米,分锅炒制,于8时制作完成。

  • 第19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针对这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的治疗措施为()

    • A、应用多价抗毒素血清
    • B、服用改变肠道菌群的制剂
    • C、应用止痛剂
    • D、彻底洗胃、灌肠
    • E、静脉补充水、电解质,静脉输注抗生素

    正确答案:E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小学学生因饮用桶装纯净水而引发症状,听同学反映水有大蒜样异味并得到老师证实。首发病例于上午10时左右在饮用桶装纯净水后,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无呕吐和腹泻及其他有意义的体征,以后陆续有同班和相邻班级学生发病,发病最短潜伏期为5min,最长为8天,事件发生当日学校即更换了纯净水,但发病一直持续到8天后,累计发病67人。事发后老师和诊治医生认为此次发病是由有异味的纯净水引起的,少数老师提问学生来统计发病人数。事件发生后,应检验的可疑样品是()。
    A

    早餐食品

    B

    学生饮水用品

    C

    学生粪便

    D

    桶装纯净水

    E

    咽拭培养

    F

    呕吐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某小学学生因饮用桶装纯净水而引发症状,听同学反映水有大蒜样异味并得到老师证实。首发病例于上午10时左右在饮用桶装纯净水后,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无呕吐和腹泻及其他有意义的体征,以后陆续有同班和相邻班级学生发病,发病最短潜伏期为5min,最长为8天,事件发生当日学校即更换了纯净水,但发病一直持续到8天后,累计发病67人。事发后老师和诊治医生认为此次发病是由有异味的纯净水引起的,少数老师提问学生来统计发病人数。提示:实验室检测纯净水中致病菌和化学毒物没有阳性发现。学校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广播提醒学生注意食物卫生

    B

    采用提问方式调查发病人数

    C

    改为提供开水

    D

    更换纯净水

    E

    加强宣传教育

    F

    停课


    正确答案: E,F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小学学生因饮用桶装纯净水而引发症状,听同学反映水有大蒜样异味并得到老师证实。首发病例于上午10时左右在饮用桶装纯净水后,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无呕吐和腹泻及其他有意义的体征,以后陆续有同班和相邻班级学生发病,发病最短潜伏期为5min,最长为8天,事件发生当日学校即更换了纯净水,但发病一直持续到8天后,累计发病67人。事发后老师和诊治医生认为此次发病是由有异味的纯净水引起的,少数老师提问学生来统计发病人数。 提示:实验室检测纯净水中致病菌和化学毒物没有阳性发现。怀疑为何种疾病()。
    A

    化学性食物中毒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胃肠型流感

    D

    群发性癔病

    E

    霍乱

    F

    细菌性痢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年夏季,某县中心小学47名学生相继出现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有低热。调查得知发病学生在当天上午均吃过学校供应的课间餐(外购的奶油蛋糕),未吃者不发病。患者发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6小时。引起此次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细菌(或毒素)是
    A

    副溶血性弧菌

    B

    沙门菌属

    C

    肉毒梭菌毒素

    D

    蜡样芽孢杆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