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B、突触蛋白I磷酸化程度;C、进人前膜Ca2+的量;D、突触小泡的大小;E、突触前膜Na+的量;”相关问题
  • 第1题:

    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取决于

    A.突触前膜去极化

    B.Ca2+流入突触前膜的量

    C.递质释放

    D.产生突触后电位

    E.Na+通透性增大


    正确答案:B
    本题要点是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十进入突触前末梢内。进入前末梢的Ca2+是触发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重要因素。递质释放量与进入前末梢的Ca2+量呈正相关。

  • 第2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主要是

    A.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 锋电位的幅度
    C. 进入前膜Ca2+的数量
    D. 兴奋性递质容易多释放
    E. 后膜的兴奋水平

    答案:B,C
    解析:

  • 第3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 )。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锋电位的幅度
    C.进入前膜Ca的数量
    D.递质小泡的大小

    答案:B,C
    解析:
    递质的释放量主要取决于进入末梢的Ca2+的量,因此凡能影响末梢处Ca2+内流的因素都能改变递质释放量。如细胞外Ca2+浓度升高和(或)Mg2+浓度降低、到达突出前末梢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加,都能使递质释放增多。

  • 第4题:

    影响突触前膜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突触蛋白Ⅰ磷酸化程度
    C.进人前膜Ca2+的量
    D.突触小泡大小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锋电位的幅度
    C.进入突触前膜的Ca2+的数量
    D.递质小泡的大小

    答案:B,C
    解析:

  • 第6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突触蛋白I磷酸化的程度
    C.进入前膜Ca 2+的量 D.突触小泡大小


    答案:C
    解析:
    本题【2001N0142】考过。一个经典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到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Ca 2+通道开放,细胞外Ca 2+进入突触前末梢内。进入突触前末梢的Ca 2+可与轴浆中的钙调蛋白结合为4Ca 2+ -CaM;复合物,通过激活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H,使结合于突触小泡外表面的突触蛋白I发生磷酸化,并使之从突触小泡表面解离,从而解除突触蛋白I对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和释放递质的阻碍作用,结果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递质的释放量与进人神经末梢内的Ca 2+量呈正相关。可见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突触前膜的Ca 2+量,而与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突触小泡的大小及突、触蛋白I磷酸化程度无关。

  • 第7题:

    关于化学性突触,错误的是()

    • A、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组成
    • B、突触前成分内含突触小泡线粒体
    • C、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 D、突触前膜上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
    • E、突触间隙是位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狭小间隙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 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量取决于()

    • A、突触前膜去极化
    • B、突触前膜外的Ca2+内流
    • C、递质释放
    • D、产生突触后电位
    • E、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

    突触蛋白Ⅰ磷酸化程度

    C

    进入前膜Ca2+的量

    D

    突触小泡大小

    E

    突触前膜Na+的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下述关于兴奋突触传递过程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突触前膜去极化
    B. Ca2+进入突触前膜
    C.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D. 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强
    E. 突触后膜产生IPSP经总和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E
    解析:

  • 第12题:

    下述关于EPSP产生过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突触前膜去极化
    B. Ca2+经突触前膜进入突触小体
    C. 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并与后膜受体结合
    D. 突触后膜对Na+、K+、Cl-特别是Na+通透性增强
    E. Na+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EPSP

    答案:E
    解析:

  • 第13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峰电位的幅度
    C.进入前膜Ca2+的数量
    D.递质小泡的大小

    答案:B,C
    解析:
    影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主要是突触前神经末梢动作电位的峰值和进入突触前膜的Ca的数量,与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和突触小泡的大小无关。

  • 第14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锋电位的幅度
    C.进入突触前膜的的数量 D.递质小泡的大小


    答案:B,C
    解析:

  • 第15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 锋电位的幅度
    C.进入前膜Ca2+的数量
    D. 递质小泡的大小

    答案:B,C
    解析:
    [考点]突触传递的原理
    [分析]进入突触前膜Ca2+的数量是引起递质释放量的决定因素,突触前膜的Ca2+通道是电压门控的,去极化的幅度大时,Ca2+内流增加,因而到达突触前膜处锋电位的幅度高时,递质释放量多;递质小泡的大小(是固定的)和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不影响递质的释放量。

  • 第16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

    •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 B、锋电位的幅度
    • C、进入前膜Ca+的数量
    • D、递质小泡的大小

    正确答案:B,C

  • 第17题: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 B、峰电位的幅度
    • C、进入前膜Ca2+的数量
    • D、递质小泡的大小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突触中含有神经递质的结构是:()。

    • A、突触前膜
    • B、突触后膜
    • C、线粒体
    • D、微管
    • E、突触小泡

    正确答案:E

  • 第19题:

    单选题
    关于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末梢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

    B

    动作电位出现时,Na内流造成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

    C

    一定量的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其内流的数量与当时的去极化大小程度成比例

    D

    进入前膜内的Ca2仅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不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

    E

    Ca2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以致出现胞裂外排,将所含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正确答案: B
    解析:
    突触前末梢的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动作电位出现时,Na内流造成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一定量的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其内流的数量与当时的去极化大小程度成比例。进入前膜内的Ca2不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本身也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Ca2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并与之融合,以致出现胞裂外排,将所含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递质扩散越过突触间隙直接作用于它的受体引起突触后电位反应或通过第二信使起作用。

  • 第20题:

    单选题
    突触前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量取决于()
    A

    突触前膜去极化

    B

    突触前膜外的Ca2+内流

    C

    递质释放

    D

    产生突触后电位

    E

    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