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区划根据划分的原则包括(??)。A.区域差异化原则 B.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C.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D.自然气候因素综合作用的原则

题目
自然区划根据划分的原则包括(??)。

A.区域差异化原则
B.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C.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D.自然气候因素综合作用的原则

相似考题
更多“ 自然区划根据划分的原则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综合自然区划方法中体现发生统一性原则的是( )。

    A.古地理法

    B.顺序划分法

    C.主导标志法

    D.合并法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试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 一、综台自然区划的原则
    自然区划的特点决定区域单位的划分合并,应该根据发生一致性、形态类似性和区域共轭性来进行。也就是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发生一致性原则
    自然地域系统或区域单位的特征与性质,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需要从其发生发展过程来进行分析。在自然区划时,所划分出的同一地域系统或同一个区域单位,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应该具有相对的统一性或一致性。这就是发生统一性原则。
    (二)形态类似性原则
    形态类似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和性质。这种是相对的。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其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自然带的划分,体现在热量基础大致相问,自然国的划分,体现在热量辐射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大地构造和地势起伏大致相同。
    (二)区域共扼性原则
    区域共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自然区划时,区域单位在空间上的不能重复,不能存在彼此间分离的部分,两个彼此分离的区域也不能划分到同一个区域单位中。
    (四)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地域单元。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地域的特征与性质。因此在自然区划时,要注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有因素都平均对待也是不行的,因此还需要找出主导性或关键性因素.在自然划分时给予重点考虑.赋予较大的权重o这就是综合分折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c
    (五)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是地表自然环境最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们共同决定地域单位的特征与性质。因此在自然区划时,不仅需要考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二、综台自然区划的方法
    (一)部门区划叠置法
    通过气候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地貌区划、水文区划等部门区划图的叠置,来划分综合自然区域单位的方法,就叫做部门区划叠置法。这种方法是综合分折原则在自然区划中的体现。
    (二)地理相关分析法
    主要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文献及统计资料对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的区域相互关系做相关分析后,进行区域的划分。与部门区划叠置法相配合,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主导标志法
    通过综合分析,选取某种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自然标志作为区域分界的依据,同一级别的自然区域基本按同一标志划分,这种区划的方法称为主导标志法。主导标志法是主导因素原则的体现。
    (四)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
    这一方法又称为顺序划分法,就是根据地域分异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按区域的相对—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划分出最高等级区域单位,然后逐级向下划分低一级的区域单位o
    (五)自下而上逐级合并法
    这种方法从划分最低等级的区域单位着手,按照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原则,将较低等级的区域单位依次合并成较高等级的区域单位。
    这里介绍的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几种常用方法,它们各有侧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区划实践中互为补充使用

  • 第4题: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和()。


    正确答案: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 第5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划分的原则、各大区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为使自然区划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地域分异的客观实际,必须选取合适的区划原则。目前经常采用的原则主要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我国三大自然区根据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主要的地域差异(即:1纬度和海陆分布等地理位置的差异;2地势轮廓及新构造运动的差异;3气候主要特征的差异;4自然历史演变的主要差异;5人类活动及自然界的影响及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向之差异。)和以上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3大自然区,其主要自然特征简述如下:
    A.东部季风区
    为亚洲季风区的一部分,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5%,总人口的96%。与西北干旱区的界线大致为干燥度1.2~1.5的等值线,与青藏高寒地区则以2500~3000米等高线为界。主要自然特征为:
    1)湿润的季风气候占统治地位,干燥度大部分在1.0以下(一部分为1.0~1.5),全年风向和降水均按季节有明显变化和更替,夏季海洋季风影响甚为显著。
    2)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一般不大,海拔超过2000米以上的山岭不多,没有现代冰川,绝大部分地面海拔1000米以下,并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3)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常态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表水资源丰富,补给以雨水为主,部分为地下水。
    4)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生物种类繁多,分布混杂。土壤剖面发育较好,机械组成较细,腐殖质含量高,可溶性盐分含量少。土壤与其他地面疏松物质未被冰川破坏。
    5)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可耕地几已全部辟为农田(黑龙江省等少数地方例外),天然森林也已大部不复存在。不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该区均为中国主要农耕地区。
    6)内部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条件,但在华北和东北,湿润程度随离海里程的增加而减少,亦为重要分异因素之一。
    B.西北干旱区
    为横跨欧亚大陆中心的广大草原、荒漠区的一部分,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0%,总人口的3%。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即为上述干燥度1.2~1.5等值线,与青藏高寒地区则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一系列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为界。主要自然特征为:
    1)深处内陆而四周为山岭所环绕,夏季海洋季风影响甚微,以半干旱(干燥度1.5~2.0)和干旱(干燥度大于2.0)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在400(半干旱)~200(干旱)毫米以下,常常连续半年乃至一年以上无雨。
    2)最近地质时期曾有显著的差别上升,大部分地域上升幅度不很大,形成海拔1000米上下的高原和内陆盆地;一部分地域则大幅度上升,形成横亘高原之中或环绕高原和内陆盆地周围的高山(天山海拔3500米以上,阿尔泰山在3000米以上)。高原和内陆盆地中也有一些较低部分,吐鲁番盆地中心艾丁湖湖面海拔仅-155米,是全国陆地最低处。
    3)地貌外营力主要为微弱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沙漠和戈壁广布。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平地产生的地表径流几乎全属源自暴雨的暂时性水流。湖泊较多为咸水。山地径流是本大区主要水资源,补给来源为雨水及冰雪融水。
    4)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已逐渐形成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现有植物大都为周围山地植物逐渐干旱化的结果。植物、动物种类远少于东部季风区。
    5)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于有水灌溉处,形成许多肥沃而人口稠聚的绿洲。干草原古来即为丰盛的牧场,近200年来,又在其东南边缘发展了广阔的半农半牧地带。
    6)土壤机械组成较粗,有机质含量有限,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7)内部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干燥度,可分为半干旱和干旱;次为温带及暖温带。
    C.青藏高寒区
    为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形成最新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5%,总人口的0.8%。主要自然特征为:
    1)全*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部分地区有差别上升,形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及多座海拔7000米乃至8000米以上的极高山错综分布,垂直分布现象非常显著。
    2)由于海拔很高而使空气稀薄,温度低下,冻土广布,风力强大,太阳辐射强烈。
    3)地貌外营力主要为较强烈的物理风化和物质移动及冰川和流水的搬运与堆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广布。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有许多内陆湖泊。
    4)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草甸和灌丛,而森林较少。土壤的母质粗瘠,加以年龄不长(第四纪冰川退却以后才开始),成土作用缓慢,土壤剖面一般发育很差,土层很薄。
    5)不利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限制都较大,人口密度很低,人类活动的影响较西北干旱区微弱。
    6)内部地域差异主要为垂直分布现象,其次为从东南向西北的水分条件变化(从湿润半湿润到半干旱和干旱)。

  • 第6题:

    实行区域式推销组织结构需要决定销售区域的大小,划分销售区域的方法有()

    • A、根据竞争对手实力相等原则划分
    • B、根据销售潜量相等原则划分
    • C、根据销售工作量相等原则划分
    • D、根据推销员素质相等原则划分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综合自然区划分的方法包括()

    • A、部门区划叠置法
    • B、主导标识法
    • C、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
    •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根据陈传康等学者的见解,可以把区划原则分为两大类:
    一是一般原则,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考虑的原则,包括:
    A.发生统一原则;
    B.相对一致性原则;
    C.区域共轭性原则。
    二是基本原则,这是综合自然区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A.综合性原则;
    B.主导因素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公路自然区划应遵循的三项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道路工程特征相似性原则。
    ②地标气候区域差异性原则。
    ③自然气候因素既综合又主导作用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叫自然区划?自然区划的类型?

    正确答案: 自然区划即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以自然环境要素或综合体为对象,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为依据,在空间上把多级自然综合体进行区域划分:将自然特征相似的区域划为同一自然区,而自然特征差异较大的区域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界线;同时按区域尺度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类型:按区划对象,自然区划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以自然环境整体为对象。部门自然区划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成分为对象(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依据某成分地域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区域划分。如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植物区划、动物区划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综合自然区划分的方法包括()
    A

    部门区划叠置法

    B

    主导标识法

    C

    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自然区划根据划分的原则包括()。

    A.区域差异化原则
    B.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C.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D.自然气候因素综合作用的原则
    E.自然气候因素主导作用的原则

    答案:B,C,D,E
    解析:
    为了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的筑路特性,经过长期研究,制定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该区划是根据以下三个原则制定的:①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即在同一区划内,在同样的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②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异的综合结果。通常,地表气候随着当地纬度而变,如北半球,北方寒冷,南方温暖,这称为地带性差异。除此之外,还与高程的变化有关,即沿垂直方向的变化。③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即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又有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 第14题:

    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正确答案: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形态类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15题:

    什么叫自然区划?自然区划的类型?


    正确答案:自然区划即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以自然环境要素或综合体为对象,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为依据,在空间上把多级自然综合体进行区域划分:将自然特征相似的区域划为同一自然区,而自然特征差异较大的区域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界线;同时按区域尺度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类型:按区划对象,自然区划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以自然环境整体为对象。部门自然区划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成分为对象(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依据某成分地域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区域划分。如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植物区划、动物区划等。

  • 第16题: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根据陈传康等学者的见解,可以把区划原则分为两大类:
    一是一般原则,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考虑的原则,包括:
    A.发生统一原则;
    B.相对一致性原则;
    C.区域共轭性原则。
    二是基本原则,这是综合自然区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A.综合性原则;
    B.主导因素原则。

  • 第17题:

    自然区划遵循的原则可分为:()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正确答案:发生统一性;综合性

  • 第18题:

    自然区划制定的原则


    正确答案: (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即在同一个区划内筑路相似。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即不同的区划间地表气候不同。地表气候包括纬度的不同(即地带性差异)和高程的不同(即非地带性差异)。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自然因素包括水和温度,即两者综合起作用,但有时候的划分以某一个因素为主。

  • 第19题:

    公路自然区划分()等。

    • A、一级区划
    • B、二级区划
    • C、三级区划
    • D、四级区划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单选题
    二级自然区划是在一级自然区划范围内进一步划分,其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个选项?(  )
    A

    温度系数

    B

    湿度系数

    C

    干燥系数

    D

    潮湿系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1986)第3.0.1条规定,一级自然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一级区域。二级自然区划的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自然区划?简述区划的原则及其方法。

    正确答案: 自然区划: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依据,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线,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
    区划的原则:
    1、发生统一性原则;
    2、相对一致性原则;
    3、空间连续性原则;
    4、综合分析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方法:
    1、自上而下的划分:通过对地域分异各种因素的分析,在大的地域单位内从上至下或从大至小揭示其内在的差异,逐级进行划分。通常采用地理相关法和主导标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2、自下而上的结合(类型组合法):通过连续的组合、聚类,把基层的较简单的自然地理区域合并成为比较复杂的较高级的地域。主要在土地类型制图的基础上,把地域结构上和发生上有空间联系的相毗连的地域合并起来,成为具有完整地域结构的各个区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和()。

    正确答案: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正确答案: 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形态类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