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

题目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

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1分)

1.指出该厂房在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考题

1.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1分)2.指出该厂房在总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1分)5.指出该厂房在防爆和其他方面存在的消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某建筑高度为 22m 的电视机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上 4 层,每层建筑面积均为 9000m2,每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距离该厂房东侧外墙 10m 处为 2 层印刷厂房(耐火等级为三级),距离该厂房南侧外墙 13m 处为高层服装厂房(耐火等级为一级),距离该厂房西侧外墙 10m 处为建筑高度 25m 的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二级),距离该厂房北侧外墙 10m 处为厂区围墙。厂房四周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车道净宽和净高为 5m, 消防车道有两个出口与其他道路连通。 厂房一至三层为组装车间,其中首层设有消防控制室及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通风空 调机房。消防控制室与设备用房均采用耐火极限为 2.00h 的隔墙与生产区域分隔,开向建筑内的门均采用双向弹簧门。二层设有一个储存橡胶制品的临时仓库,面积为 1200m2,采用金属夹芯板与周围分隔。三层靠外墙设有一个建筑面积为 200m2 的喷漆间,且与其他部位之间设置门斗,门斗的隔墙为耐火极限 2. 00h 的防火隔墙,门斗两侧的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 该厂房顶棚采用矿棉装饰吸声板装修,地面采用大理石地面,疏散通道顶棚和墙面均采用水泥刨花板。厂房采用外墙内保温系统,保温材料采用经阻燃处理的聚乙烯,保温系统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防护层厚度 8mm。 厂房内按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置了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厂房在总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正措施。 2.指出该厂房在平面布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3.指出该厂房在防火分区和分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4.指出该厂房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5.指出该厂房在装修保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述理由。

4.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1分)3.指出该厂房的层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更多“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电子制品厂房,地上3层,建筑高度15m。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等级二级,每层建筑面积均为8500m2,划分为1个防火分区。共设置4部不靠外墙且疏散楼梯净宽度均为1.10m的敞开楼梯间。该厂房内首层东侧设有建筑面积为500m2的独立办公、休息区,与其他部位采用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隔墙、1.50h的楼板和乙级防火门进行分隔,通过该门进行疏散;地上二层南侧设有一间靠外墙布置、建筑面积为60 m2的中间仓库,与其他部位采用耐火极限3.00h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1.5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储存主要成分均为乙醇等化学清洗剂;地上二层南侧设有一间靠外墙布置、建筑面积为300 m2的烤漆间,与其他部位采用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中间仓库、喷漆间与其他部位之间分别设置门斗,门斗的隔墙为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隔墙,门斗两侧的门均为甲级防火门(门斗的两个门均错开设置);地上二层设有4个车间,车间之间通过净宽度均为1.30m的疏散走道分隔,疏散走道两侧均采用耐火极限1.00h的不燃烧体隔墙;除首层外门净宽度为1.20m外,其他门的净宽度均为0.90m;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均不大于75m。该厂房按现行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各类消防设施。
    该厂房东侧为锅炉房,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间距为12m。南侧为某金属抛光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26m,防火间距为12m。北侧为某单层甲醇仓库,耐火等级二级,建筑高度4m,甲醇最大储量12t,防火间距为14m。西侧为某单层木器厂房。耐火等级二级,建筑高度5m,防火间距为10m。
    在该厂房四周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距离建筑外墙4m。在该厂房的第二、第三层均设置了两个消防救援窗口。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为1.2m,且间距为15m。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厂房防火分区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正
     2.该厂房防火分隔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正
     3.该厂房消防救援设施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该厂房安全疏散方面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请说明理由。
     5.该厂房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最小防火间距应为多少


    答案:
    解析:
     1.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该厂房应设置自喷系统。丙类多层厂房最大防火分区面积应为4000×2=8000<8500 m2。因此,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不合理,需要设置至少两个防火分区。
     2.(1)本题中,建筑面积为60 m2的中间仓库与其他部位采用耐火极限3.00 h的防火墙,不合理。应采用4.0h的防火墙。
    (2)本题中,办公区、休息区与其他部位采用耐火极限2.00 h的防火隔墙、1.50 h的楼板,通过该门进行疏散,不合理。应采用耐火极限2.5 h的防火隔墙和1.0 h的楼板进行分隔,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1)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内。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 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类厂房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 h的防火隔墙和1.00 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
    2)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 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3)丁、戊类中间仓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防火隔墙和1.00 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4)仓库的耐火等级和面积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3.2条和第3.3.3条的规定。
    (3)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 h。
     3.(1)本题中,消防车道距离建筑外墙4m,不合理。应至少为5 m。
    (2)本题中,仅在该厂房的第二、第三层设置消防救援窗口,不合理。应该每层都设置。
    (3)本题中,在厂房的第二、第三层均设置了两个消防救援窗口,不合理。该厂房每层应划分为至少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两个消防救援窗口,故每层应至少设置4个消防救援窗口。
    (1)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 m。
    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
    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
    4)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 m。
    5)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2)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是根据近些年我国建筑发展和实际灭火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确定的。
    过去,绝大部分建筑均开设有外窗。而现在,不仅仓库、洁净厂房无外窗或外窗开设少,而且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如商场、商业综合体、设置玻璃幕墙或金属幕墙的建筑等,在外墙上均很少设置可直接开向室外并可供人员进入的外窗。而在实际火灾事故中,大部分建筑的火灾在消防队到达时均已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从楼梯间进入有时难以直接接近火源,但灭火时只有将灭火剂直接作用于火源或燃烧的可燃物,才能有效地灭火。因此,在建筑的外墙设置可供专业消防人员使用的入口,对于方便消防人员灭火救援十分必要。
    救援窗口的设置既要结合楼层走道在外墙上的开口,还要结合避难层、避难间以及救援场地,在外墙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设置。
    (3)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0 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 m,间距不宜大于20 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说明:本条确定的救援窗口大小是满足一个消防员背负基本救援装备进入建筑的基本尺寸。为方便实际使用,不仅该开口的大小要在本条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大,而且其位置、标识设置也要便于消防员快速识别和利用。
     4.(1)本题中,车间之间通过净宽度均为1.30 m的疏散走道分隔,不合理。最小疏散走道宽度为1.40m。
    (2)本题中,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均不大于75 m,不合理。应不超过60 m。
    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下表的规定计算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 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 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

    5.(1)本题中,与南侧的某金属抛光车间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该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且为高层,防火间距12 m,不符合要求。最小防火间距应为13 m。
    (2)本题中,北侧的某单层甲醇仓库,防火间距14 m,不符合要求。最小防火间距应为15 m。

  • 第2题: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 h的难燃性材料,厂房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上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 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 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 m处有1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办公楼(建筑高度16 m),西侧12 m处有一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 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 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 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 m的环形消防车道。
    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 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低于4.00 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
    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厂房在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指出该厂房在总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指出该厂房在层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指出该厂房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指出该厂房在防爆和其他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
    解析:
    1.甲醇合成厂房火灾危险性为甲类,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本题中,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 h的难燃性材料,不符合要求。二级耐火等级除了吊顶为难燃性外其他构件均为不燃性构件,该厂房的屋顶承重构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 h的不燃性构件。 2.(1)本题中,甲醇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 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不符合要求。甲醇厂房与锅炉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2)本题中,防火堤外侧基脚线与厂房北侧外墙水平距离为7 m,不符合要求。防火堤外侧基脚线与厂房北侧外墙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 m。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 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 m。
    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甲类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大,且以爆炸火灾为主,破坏性大,故将其与重要公共建筑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作为强制性要求。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 m。
    3.(1)该厂房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不允许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甲类厂房宜设置单层。
    (2)该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变配电站,供该厂房专用的10 kV以下专用变配电站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可与厂房一面贴邻。
    (3)该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办公室和休息室,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 h的防火墙,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确需贴邻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二级,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 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4)本题中,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
    (1)甲类厂房宜设置单层。
    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变、配电站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 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可一面贴邻,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等标准的规定。
    乙类厂房的配电站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了变、配电站与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分隔要求。运行中的变压器存在燃烧或爆裂的可能,易导致相邻的甲、乙类厂房发生更大的次生灾害,故需考虑采用独立的建筑并在相互间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如果生产上确有需要,可以设置一个专为甲类或乙类厂房服务的10kv及10kv以下的变电站、配电站,在厂房的一面外墙贴邻建造,并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条文中的“专用”,是指该变电站、配电站仅向与其贴邻的厂房供电,而不向其他厂房供电。
    对于乙类厂房的配电站,如氨压缩机房的配电站,为观察设备、仪表运转情况而需要设观察窗时,允许在配电站的防火墙上设置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且不能开启的防火窗。
    (3)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 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说明:甲、乙类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爆炸,冲击波有很大的摧毁力,用普通的砖墙很难抗御,即使原来墙体耐火极限很高,也会因墙体破坏失去防护作用。为保证人身安全,要求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内不应设置休息室、办公室等,确因条件限制需要设置时,应采用能够抵御相应爆炸作用的墙体分隔。
    防爆墙为在墙体任意一侧受到爆炸冲击波作用并达到设计压力时,能够保持设计所要求的防护性能的实体墙体。防爆墙的通常做法有钢筋混凝土墙、砖墙配筋和夹砂钢木板。
    防爆墙的设计,应根据生产部位可能产生的爆炸超压值、泄压面积大小、爆炸的概率,结合工艺和建筑中采取的其他防爆措施与建造成本等情况综合考虑进行。
    4.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不符合要求。
    解决方案:该厂房每层划分一个防火分区,应当至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要分散设置,其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 m。该甲类厂房为多层厂房,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或防烟楼梯间)。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建筑高度大于32 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了各类厂房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厂房火灾危险性较大,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普通客(货)用电梯无防烟、防火等措施,火灾时不能用于人员疏散使用,楼梯是人员的主要疏散通道,要保证疏散楼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不能被烟或火侵袭。对于高度较高的建筑,敞开式楼梯间具有烟囱效应,会使烟气很快通过楼梯问向上扩散蔓延,危及人员的疏散安全。同时,高温烟气的流动也大大加快了火势蔓延,故作本条规定。
    厂房与民用建筑相比,一般层高较高,四、五层的厂房,建筑高度即可达24 m,而楼梯的习惯做法是敞开式。同时考虑到有的厂房虽高,但人员不多,厂房建筑可燃装修少,故对设置防烟楼梯问的条件作了调整,即如果厂房的建筑高度低于32 m,人数不足10人或只有10人时,可以采用封闭楼梯间。
    5.(1)问题:甲醇合成厂房采用砖混结构。
    解决方案:甲醇合成厂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2)问题:该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不符合要求。
    甲醇合成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
    (3)问题:该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不符合规定。
    解决方案: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2)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
    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发生事故时易造成液体在地面流淌或滴漏至地下管沟里,若遇火源即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可能影响地下管沟行经的区域,危害范围大。甲、乙、丙类液体流人下水道也易造成火灾或爆炸。为避免殃及相邻厂房,规定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相通,下水道需设隔油设施。
    但是,对于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采用常规的隔油设施不能有效防止可燃液体蔓延与流散,而应根据具体生产隋况采取相应的排放处理措施。

  • 第3题:

    下列关于工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座建筑高度相同建筑面积均为1000㎡的甲类厂房相邻,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均为1.00h,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B.两座耐火等级均为二级的丙类、丁类厂房,较高的丁类厂房与丙类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高出丙类厂房15m及以下范围为防火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以不限
    C.某乙类厂房与甲类厂房相邻,耐火等级均为二级,较低的甲类厂房与乙类厂房相邻外墙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为1.00h,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D.某乙类厂房与丙类仓库相邻,耐火等级均为二级较高乙类厂房与丙类仓库相邻外墙设置了符合要求的防火水幕,则两座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E.某丁类厂房与乙类厂房相邻,两座厂房相邻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无可燃性屋檐,所开门、窗、洞口不正对,每面外墙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均不大于其外墙面积的5%,则两座厂房的防火间距可降低25%

    答案:B,C,D,E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4.1注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题干中两人座甲类厂房的建筑面积均为100㎡,故耐火等级最低为二级: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A选项正确,B、E选项错误; 根据3.4.1注3,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选项中未说明较低厂房无天窗,C选项错误;
    根据3.4.1注6,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丁、戊类厂房与丙、丁、戊类仓库相邻时,应满足本表注2、3的规定,选项中有乙类仓库,不符合防火间距减免条件,D选项错误。P43-48

  • 第4题:

    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 21m 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先要在旁边新建一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 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丙类厂房相邻一侧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

    A.10
    B. 3.5
    C.4
    D.6

    答案:C
    解析:
    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m;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4m。
    注意: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 4m。

  • 第5题:

    下列关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的是( )

    A.一座二级耐火等级高度为24m 的氯酸钠厂房,相邻一座耐火等级的建筑高度为15m 的氯乙烯厂房,较高厂房一面外墙为防火墙,其防火间距设置为4m
    B.两座二级耐火等级的沥青加工厂房,建筑高度相同,其中一座厂房相邻侧的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为l.50h,将两厂房贴临设置
    C.一座二级耐火等级高度为18m 的印刷厂成品厂房,相邻一座耐火等级的建筑高度为22m 的印染厂漂炼厂房,较高厂房外墙的门窗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其防火间距设置为3.5m
    D.两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高锰酸钾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然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其防火间距设置为7.5m
    E.某胶片厂片基车间与锅炉房的防火间距为30m

    答案:C,D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4.1 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 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 4m。AB 正确;两 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 低于 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规范第 6.5.3 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m;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 小于 4m。印刷厂成品厂房属于丙类厂房,印刷厂的漂炼部位属于丁类厂房,所以 C 错误;两座丙、丁、戊类厂 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外墙 面积的 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25%。高锰酸钾厂房属于乙类厂房, 所以不符合这条规定,D 错误;甲类厂房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30m,胶片厂片基车间属于 甲类厂房,锅炉房属于明火散发地点,所以 E 正确。

  • 第6题:

    (2015真题)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21m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要在旁边新建一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丙类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10
    B.3.5
    C.4
    D.6

    答案:C
    解析:
    两个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较低一侧为防火墙,屋顶耐火等级不低于 1.00h,防火间距甲乙类不小于 6m,丙丁戊类不应小于4m。

  • 第7题: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 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 指出该厂房在防爆和其他方面存在的消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不符合要求;甲醇合成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

  • 第8题: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 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 指出该厂房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不符合要求;解决方案:该厂房每层划分一个防火分区,应当至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要分散设置,其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该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m。若该厂房设置为多层厂房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或防烟楼梯间)。

  • 第9题: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 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 指出该厂房的层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①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不允许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甲类厂房宜设置单层。
    ②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变配电站,供该厂房专用的10KV以下专用变配电站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可与厂房一面贴邻。
    ③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办公室和休息室,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确需贴邻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二级,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④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不符合要求,甲类厂房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

  • 第10题:

    单选题
    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21m的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需要在旁边新建一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乙类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
    A

    10

    B

    3.5

    C

    4

    D

    6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房(仓库)的防爆规定,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
    A

    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B

    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C

    单层厂房靠外墙处

    D

    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处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某乙类厂房,建筑高度25m,与某丙类厂房相邻,丙类厂房高度18m,耐火等级为三级。两座厂房相邻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两座厂房均无天窗。目前两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仅有1lm,为了使两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需采取措施对厂房进行防火改造。以下5个选项分别是5个相关单位提出的改造方案,按以下哪些方案改造后,能符合防火间距的要求(   )
    A

    将乙类厂房的相邻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

    B

    将丙类厂房的相邻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并将丙类厂房屋顶的耐火极限改造为1.0h

    C

    采用与不燃性墙体相同的材料封闭两厂房相邻面的所有门、窗等开口部位

    D

    将乙类厂房相邻面外墙上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E

    在两座厂房之间修建一座戊类厂房,该戊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一级,高度为30m,所有与其他厂房的相邻外墙均采用防火墙


    正确答案: C,A
    解析:

  • 第13题: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上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一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
    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设计规范》(GB 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1分):
    1.指出该厂房在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指出该厂房在总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指出该厂房在层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指出该厂房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指出该厂房在防爆和其他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
    解析:
    1.该厂房在火灾危险性为甲类,耐火等级方面存在的问题: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为0.50h的难燃性材料。解决方案:屋顶承重构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材料。

    2.总平面布局存在的安全问题:
    (1)燃煤锅炉房为丁类散发明火的厂房,属于散发明火的地点,甲类厂房与明火或散发火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本题甲醇合成厂房与燃煤锅炉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仅为25m。
    解决方案:将二者防火间距改为不小于30m或改变甲醇厂房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降为丙类及以下。
    (2)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本案例防火堤外侧基脚线与厂房外墙之间的距离仅为7m。
    解决方案:将防火间距改为10m。

    3.该厂房在层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1)该厂房为甲类厂房,宜为单层。
    解决方案:减少层数或降低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及以下。
    (2)甲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本案例甲醇厂房设置在地下一层。
    解决方案:将甲醇厂房搬出地下一层,或将呷醇厂房改为火灾危险性为丙、丁、戊类厂房。
    (3)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变配电站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了防火玻璃窗。
    解决方案:如果是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供且专供甲类厂房使用,变、配电站与厂房之间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变、配电站可与厂房贴邻设置,否则应将变配电站独立设置。
    (4)办公室和休息室与厂房之问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分隔。
    解决方案: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
    (5)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内,本案例顶层局部厂房改为临时宿舍。
    解决方案:将临时宿舍搬出厂房。

    4.该厂房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40×40=1600m2,
    即使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厂房的安全出口或室外楼梯的数量也不应少于2个,本案例只在厂房中间位置设置了一部敞开楼梯。
    解决方案:应设置至少两部疏散楼梯或两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可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5.该厂房在防爆和其他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具有爆炸危险的甲类厂房,其承重构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本题甲醇厂房采用砖混结构。
    解决方案:将承重构件改为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2)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的地面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甲醇挥发的蒸气较空气重,会积聚在地面处,采用水泥地面会有爆炸危险,另外甲醇会与醇酸油漆反应,甲醇厂房地面不能涂刷醇酸漆。
    解决方案:可采用不发火花的水泥地面或不发生火花的水磨石地面。
    (3)甲醇厂房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连通。
    解决方案:甲醇厂房的管、沟应独立设置。
    (4)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不符合要求;
    解决方案:甲醇合成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

  • 第14题:

    下列关于工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某建筑高度30m的难燃铝塑加工厂房,与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8m的桐油厂房相邻,相邻侧外墙24m以下部分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两者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m
    B.某建筑高度24m的焦化厂精萘厂房,屋顶耐火极限为1.00h,与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建筑高度18m的焦油仓库相邻,相邻的外墙为防火墙,两者的防火间距为4m
    C.某焦化厂焦油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为0.50h的难燃性材料,与建筑高度相同的沥青厂房相邻,沥青厂房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为1.00h,其面向焦油厂房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两者的防火间距不限
    D.某建筑高度为20m的化肥厂氢氮压缩车间,每层建筑面积为500㎡,地上3层,与建筑高度为12m的氨气压缩车间相邻,氨气压缩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顶耐火极限1.00h且无天窗,其面向氢氮压缩车间的外墙为防火墙,两者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m
    E.某多层镁粉制作厂房,与多层镁粉储存仓库相邻,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两座建筑的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无可燃性屋檐,所开通风窗不正对,相邻外墙的开窗面积均不大于其外墙面积之和的5%,两者的防火间距7.5m

    答案:A,B,C,E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表3.4.1注,建筑高度为30m难燃铝塑加工厂房为二级耐火等级丁类厂房,建筑高度8m的桐油厂房为二级丙类厂房,厂房之间无防火墙高出15米可以减免的说法,A选项错误;焦化厂精萘厂房为乙类厂房,层数为6层,其耐火等级最低为二级,焦油仓库为丙类仓库,乙类厂房与丙类仓库之间防火间距没有折减,应为10m,B选项错误;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为0.50h的焦化厂焦油厂房应为三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厂房,沥青厂房为丙类厂房,其防火间距不限的条件除了建筑高度相同,且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任一外墙为防火墙外,还应符合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C选项错误;化肥厂氢氮压缩车间为甲类厂房,地上3层,每层建筑面积为500㎡,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氨气压缩车间为乙类厂房,根据表3.4.1注6,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D选项正确;根据3.4.1注6,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丁、戊类厂房与丙、丁、戊类仓库相邻时,应满足本表注2、3的规定,方可减免防火间距,镁粉制作厂房为乙类厂房,镁粉贮存仓库为乙类仓库,不符合减免条件,其防火间距应不小于10m,E选项错误。P43-48

  • 第15题:

    某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高度为30m,计划在其北侧和南侧分别建造一座建筑高度为24m的二级耐火等级多层轮胎仓库和一座建筑高度为10m的三级耐火等级2层服装加工厂房。关于防火间距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有( )。

    A.若与办公楼相邻一侧的服装加工厂房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和洞口、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则两座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B.若与轮胎仓库相邻一侧办公楼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限
    C.若与服装加工厂相邻一侧办公楼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限
    D.办公楼与轮胎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
    E.办公楼和服装厂房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答案:D,E
    解析:
    2020版教材P 117
    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到4m或不限,但前提条件是两座建筑都是一、二级耐火等级,本题服装加工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三级,故AC选项错误;根据3.5.3,丁、戊类仓库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仓库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不限,但轮胎仓库为丙类仓库,故B选项错误;根据表3.4.1、表3.5.2,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与三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多层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低于20m,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与二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多层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低于15m,DE选项正确。

  • 第16题:

    某丙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22m。该厂房与一座丁类厂房相邻,丁类厂房为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高度15m。两座厂房的相邻面均为不燃性墙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丙类厂房相邻墙面的面积为350平方米,墙上开设有14个开口面积均为1.2平方米的窗口,均采用乙级防火窗。丁类厂房的相邻面未开设任何门窗洞口。两座厂房的屋顶的耐火极限均为1.0h。则这两座厂房的防火间距()

    A. 不限
    B. 不应小于4m
    C. 不应小于7.5m
    D. 不应小于10m

    答案:C
    解析:
    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丙类厂房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丁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仅丙类厂房相邻外墙上有窗,窗的面积占整面墙的面积的1.2*14/350=4.8%<5%,因此,本条适用,二者防火间距可以减小到10*(1-25%)=7.5m。
    两座厂房防火间距不限的条件:
    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两座厂房防火间距减少25%的条件:
    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两座厂房防火间距可减少到4m的条件:
    两座一二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按规定设置防火防火卷帘时,甲乙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戊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 第17题: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纺织厂房,若要满足此两座厂房之间防火间距不限,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两座厂房均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
    B.两座厂房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
    C.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D.屋顶无天窗

    答案:D
    解析:
    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故D错误。

  • 第18题:

    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21m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要在旁边新建一座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丙类生产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10

    B.3.5

    C.4

    D.6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规范第6.5.3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 第19题: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成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厂内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置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下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变、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及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变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平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小低于4.00h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楼梯间。 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措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 指出该厂房在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甲醇合成厂房火灾危险性为甲类,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性材料存在问题,二级耐火等级除了吊顶为难燃外其他构件均为不燃性构件,该厂房的屋顶承重构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性构件。

  • 第20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房(仓库)的防爆规定,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

    • A、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 B、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 C、单层厂房靠外墙处
    • D、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处

    正确答案:A,B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21m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要在旁边新建一座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丙类生产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
    A

    1 0

    B

    3.5

    C

    4

    D

    6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下列工业建筑与其他设备或建筑设置情况,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某三级耐火等级木材加工厂,层数为2层占地面积为1800㎡,厂房呈U形布置,该厂房相邻两翼间防火间距为6m

    B

    某沥青加工厂,外墙长度为50m,整体为防火墙,在紧邻该外墙以外有一直埋于厂房外墙外,容量为10m³的桐油储罐

    C

    某竹器编制厂房外设置一专门为该厂房服务的更衣室,更衣室与该厂房间防火间距为4m

    D

    两座高度均为16m的二级耐火等级电子厂房,厂房A与厂房B相邻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且厂房A屋顶耐火极限为1.0h,两座厂房间防火间距为2m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砖混结构甲醇合碱厂房,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0.5h的难燃材料,厂房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22m,长度和宽度均为40m,厂房居中位曾设置一部连通各层的敞开楼梯,每层外墙上有便于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存在爆炸危险的部位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了泄压设施,厂房东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间二级耐火等级的燃煤锅炉房(建筑高度7m),南侧外墙水平距离25m处有一座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厂房办公楼(建筑高度16m),西侧12m处有一座丙类仓库(建筑高度6m,二级耐火等级),北侧设置两座单罐容量为300m3甲醇储罐,储罐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m,储罐四周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外侧基脚线水平距离厂房北侧外墙7m。厂房和防火堤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4m的环形消防车道。厂房内一层布置了交、配电站、办公室和休息室,这些场所之间与其他部位之间均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4.00h的防火墙。交、配电室与生产部位之间的防火墙上设置了镶嵌固定窗扇的防火玻璃观察窗。办公室和休息室与生产部位之间开设甲级防火门。顶层局部厂房临时改为员工舍,员工宿舍与生产部位之间为耐火极限不低于4.00的防火墙,并设置了两部专用的防烟梯间。厂房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地表面涂刷醇酸油漆,厂房与相邻厂房相连通的管、沟采取了通风施;下水道设置了水封设施。电气设备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置设计规范》(GB50005;2014)规定的防爆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厂房在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指出该厂房在总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指出该厂房的层数、建筑面积和平面布置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指出改厂房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指出该厂房在防爆和其他方面存在的消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