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表述,哪条不符合规范要求?( )A.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B.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C.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大于150m D.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题目
下列关于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表述,哪条不符合规范要求?( )

A.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B.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C.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大于150m
D.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表述,哪条不符合规范要求?(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居住区内绿地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应计入居住区内绿地
    B.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建筑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面积应计入居住区内绿地
    C.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包括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D.达不到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时,该绿地不能计入居住区内绿地

    答案:D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2.0.32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7.0.1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7.0.4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7.0.4.1中心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 第2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内绿地的基本要求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B: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
    C:旧区绿地总指标的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60%
    D:组团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不低于0.5m2/人

    答案:C
    解析:
    旧区绿地总指标的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 第3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内道路的基本要求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B: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根据实际需要最多设置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C:组团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D: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三级

    答案:C
    解析:
    城市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 第4题:

    下列为居住区内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的上限,哪条超出规范要求?( )

    A.运动场0.5%
    B.儿童游戏场2.5%
    C.汽车停车场2.5%
    D.广场3%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下列关于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道路平曲线一般采用圆曲线
    B.市区内应根据规范的要求考虑设置超高
    C.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15~20m
    D.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E.道路平曲线半径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和地形、地物条件综合选定

    答案:A,C,D,E
    解析:
    B项,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平曲线范围内应设置超高。市区内城市道路大多车速不高,为有利于建筑布置及其他市政设施修建的要求,一般均不设超高。但城市快速路、山城道路和郊区道路应根据规范的要求考虑设置超高。

  • 第6题:

    简述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分级。


    正确答案: 1)居住区级道路——属城市道路红线宽度:>20m(20~30m)车行道宽度:(10~14m)(机动车、非机动车)车行道在12m以上较好人行道宽度:2~4m不等。
    2)小区级道路——联系小区内部的各部分,解决小区与外部联系。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路面宽度:6~9m;人行道宽度:1.5~2m。
    3)组团级道路——小区次路,解决组团内外联系路面宽4—6m(规范:3-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宅前路)——通向各户和单元入口的道路通行小汽车时路面宽不宜小于2.6m。

  • 第7题:

    关于居住区道路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居住小区应在不同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出入口
    • B、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应大于70米
    • C、组团级道路红线宽度应满足管线敷设要求
    • D、道路边缘与建筑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行人安全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根据道路功能、服务范围、交通流量的不同,居住区道路分为()。

    • A、居住区道路
    • B、居住区内部道路
    • C、小区道路
    • D、组团道路
    • E、宅间小路

    正确答案:A,C,D,E

  • 第9题:

    单选题
    既是城市道路的末梢,也是居住区的骨架的是()。
    A

    居住区道路

    B

    居住区内部道路

    C

    小区道路

    D

    组团道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居住区内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

    居住区道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B

    小区路、组团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C

    宅间小路不计入居住区道路用地

    D

    宅间小路应具备通行机动车条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小区路、组团路应按照建筑控制线来控制宽度。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小学用地属于居住用地

    B

    宾馆用地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C

    居住小区内的停车场属于道路与交通设施

    D

    革命纪念建筑用地属于文物古迹用地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居住区内部道路的的功能要求可分为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居民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我国目前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内,还会通行公共汽车,还要考虑通行出租车、私人摩托车和小汽车的问题
    2)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
    3)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
    4)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
    5)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一些以步行为主的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版)的规定,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内道路的基本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A: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B: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C:小区路的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D:居住区内地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三级

    答案:C
    解析:
    城市居住区内道路的基本要求:居住区内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额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 第14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的规定,下列关于城市居住区的竖向、管线综合与技术经济指标的基本要求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B.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
    C.居住区规划应有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经济指标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
    D.采用分散供热居住区内还应增设供热管线

    答案:D
    解析:
    采用集中供热居住区内还应增设供热管线。

  • 第15题:

    住宅项目前期策划中,道路网络规划应充分考虑()等方面的要求。

    A.居住小区与外部交通联系的便捷性
    B.居住小区内的人车分流性
    C.减灾救灾交通的可达性和可靠性
    D.居住小区内道路网络形式选择的合理性
    E.居住小区内道路的直通性和宽敞性

    答案:A,B,C,D
    解析:
    考查道路网络规划的要求。

  • 第16题:

    下列老年人居住建筑公用走道的设计表述中,哪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

    A.公用走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
    B.设有告示牌和宣传灯箱,突出墙面0.25m
    C.地面有高差处设置1:12的坡道
    D.设置单层扶手时高度为0.85~0.90m

    答案:B
    解析: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5.2.5墙面1.80m以下不应有影响通行及疏散的突出物。

  • 第17题:

    居住区道路规划原则中,不应采用下列哪种方式?

    • A、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勿须便捷
    • B、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穿行
    • C、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 D、满足住宅的日照通风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居住区内部道路的的功能要求可分为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居民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我国目前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内,还会通行公共汽车,还要考虑通行出租车、私人摩托车和小汽车的问题
    2)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
    3)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
    4)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
    5)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一些以步行为主的道路)

  • 第19题:

    居住区内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居住区道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 B、小区路、组团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 C、宅间小路不计入居住区道路用地
    • D、宅间小路应具备通行机动车条件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既是城市道路的末梢,也是居住区的骨架的是()。

    • A、居住区道路
    • B、居住区内部道路
    • C、小区道路
    • D、组团道路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道路的叙述中,不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是()。
    A

    人行出口间距为90m

    B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的间距为160m

    C

    小区内主要道路有两个出入口

    D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有3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居住区道路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居住小区应在不同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出入口

    B

    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叉口距离应大于70米

    C

    组团级道路红线宽度应满足管线敷设要求

    D

    道路边缘与建筑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行人安全


    正确答案: C
    解析: 道路宽度应满足人流、车流的交通以及管线敷设的要求。一般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当人流较大时,可设置自行车和人行道,自行车道单车道1.5m,两车道2.5m,人行道最小宽度1.5m。

  • 第23题:

    单选题
    居住区道路规划原则中,不应采用下列哪种方式?
    A

    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勿须便捷

    B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穿行

    C

    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D

    满足住宅的日照通风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8.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