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工期要求编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网络计划(时间单位:d),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工作D(1号台基础)施工过程中,罕见特大暴雨天气使一台施工机械受损,机械维修花费2万元,同时导致工作D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天;事件二:施工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未及时进场,使工作F(1号台身)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天,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2000元/天;事件三:业主变更设计,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使工作E(0号台身)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15天,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1600元/天。
问题:
1.根据网络图计算该工程总工期,并指出关键路线。
2.分别分析事件一、二、三对总工期的影响,并计算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工期赔偿。
3.分别分析施工单位能否就事件一、二、三导致的损失向业主提出费用索赔,说明理由,并计算索赔金额。
4.将背景中的双代号网络改为单代号网络。
1.总工期=15+30+50+40+10=145(天),关键线路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⑩(或A→B→F→H→J)。
2.事件一,罕见特大暴雨属于不可抗力事件,费用不得索赔;理应获得工期赔偿,但工作D是非关键工作,拖延时间8天未超过其总时差,所以对总工期没有影响,不予索赔。事件二,对总工期有影响,会使总工期延长8天,因为工作F为关键工作。施工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未及时进场,属于施工单位责任,费用和工期不予索赔。事件三,业主变更设计但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属于业主责任,可获得工期和费用赔偿,因为E工作拖延时间超过其总时差5天,变为关键工作,工期变为150天,索赔5天。
3.事件一为不可抗力,不可获得费用赔偿(该项损失一般找保险公司,不得找业主索赔)。事件二中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不予赔偿。事件三为业主责任,可索赔金额费用:1600*15=24000(元)。所以,施工单位一共可获得24000元的费用赔偿。
4.
1.线路上所有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称为该线路的总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的长度就是网络计划的总工期。从网络图中可以看出:总工期=15+30+50+40+10=145(天),关键线路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⑩(或A→B→F→H→J)。
2.承包商提出工期索赔,通常是由于下述原因:(1)合同文件的内容出错或互相矛盾;(2)监理工程师在合理的时间内未曾发出承包商要求的图纸和指示;(3)有关放线的资料不准;(4)不利的自然条件;(5)在现场发现化石、钱币、有价值的物品或文物;(6)额外的样本与试验;(7)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命令暂停工程;(8)业主未能按时提供现场;(9)业主违约;(10)业主风险;(11)不可抗力。
3.延期产生的费用索赔:以上提出的工期索赔中,凡属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延期,属于业主也无法预见的情况,如特殊反常天气等,承包商可得到延长工期,但得不到费用补偿。凡纯属业主方面的原因造成延期,不仅应给承包商延长工期,还应给予费用补偿。
4.本问主要考查网络计划在公路工程进度计划中的应用。
第5题:
1.此题考察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工期计算及关键线路的确定,属于核心考点,建议考生一定掌握好。
[解答分析]这是考察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知识点。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的确定方法有多种,由于题目中网络图简单,且未标注任何时间参数,可见可以采用“关键线路是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的方法来确定,关键线路上所有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和即为工期。对于关键线路的描述可以采用节点序号描述,也可以采用工作代号顺序描述。2.此题考察误期分析及索赔成立条件,属于核心考点,建议考生重点掌握。这种题目的关键是能够计算相关工作的总时差,然后根据工作延误的时间与总时差比较来判断误期。至于索赔成立与否则比较好判断,关键是看产生索赔的原因。
[解答分析]这是考察双代号网络计划总时差的知识点。一项工作的延误是否影响到总工期,关键是看该工作的延误时间是否超过其总时差。当该工作的延误时间小于或等于其总时差时,不会影响到总工期;当该工作的延误时间大于其总时差时,会影响到总工期,总工期的延长值为该工作的延误时间与总时差之差。事件一中,工作D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10,D延误8天小于10,可见不影响总工期。事件二中,工作F为关键工作,总时差为0,F延误8天,可见其对总工期的影响是延误8天。事件三中,工作E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10,E延误15天大于10,可见其对总工期的影响是延误15-10=5天(1分)。另外由于工作E和工作F不能同时位于一条线路,可见两项工作对总工期的影响只能取两者中的最大值,即为8天。对于索赔,成立的前提是非承办商自身原因造成了自己的损失。工作E的延误是施工单位自身的原因,并非建设方的原因引起的,可见不能索赔工期;工作F的延误是由于建设方变更设计,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引起的,属于建设方的原因,可见向建设方提出索赔合理。3.此题考察费用索赔,属于核心考点。对于索赔成立与否的关键是判断产生事件的原因。
[解答分析]这是考察费用索赔的知识点。施工索赔是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根据合同和法律的规定,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失,或承担了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所付的额外支出,承包商向业主提出在经济或时间上要求补偿的权利。可见对于索赔,成立的前提是非承包商自身原因造成了自己的损失。事件一是由罕见特大暴雨天气引起的,不属于建设方的责任,是不可预见的外部风险,属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可见不能索赔费用;事件二是由施工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未及时进场引起的,是施工单位自身的责任,可见不能索赔费用;事件三是由于建设方变更设计,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引起的,属于建设方的原因,可见可以索赔费用。4.此题考察单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制,属于核心考点。对于网络计划的绘制,要求考生能够绘制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解答分析]这是考察单代号网络计划的知识点。双代号网络改为单代号网络,需要注意单代号网络每一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节点所表示的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和工作代号等应标注在节点内;单代号不需要虚箭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双代号网络图,先分析清楚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涉及虚工作的地方,对于逻辑关系的分析要特别注意,这也是这种题目考核的重点之处。只要分析清楚了逻辑关系,单代号网络的绘制就变得很简单了。当然还需要注意单代号的绘制规则。
第6题:
背景
某二级公路的一座1*20m简支梁桥施工,施工单位按合同工期编制了如下网络计划,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按该计划实施。经工程量计算并结合定额分析,预制梁的吊装施工需吊机10个台班。项目部计划每天人工和机械均安排一个班次。施工中,由于钻机设备故障,导致1号桥台桩基施工停工12天,经施工单位采取加快进度的施工组织措施后,最终在合同要求时间内完成了施工任务。
问题:
1.根据网络图计算该工程的总工期,并找出关键线路。
2.假设每项工作均按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正常安排施工,根据背景中的网络图计算在开工后第45天所需的工人数量。
3.若按计划时间完成梁的吊装,每天应至少安排几台吊机?
4.分析钻机故障所造成的工期延长天数,提出为加快进度可采取的施工组织措施。
1.总工期为:10+12+5+20+25+25+6+15+10=128(天)。关键线路为:①→②→④→⑤→⑦→⑨→⑩→(11)→(12)→(13)。
2.在第45天施工的项目有:0号承台和板梁预制,所以需要工人数量为:15+10=25(人)。
3.根据R=D/(t·n),所以:R=10/(6*1)=1.67,取2台。
4.造成工期延长2天。可采取的组织措施有:(1)加强和调整项目经理部的成员;(2)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3)调整任务分工和优化工作控制流程。
1.网络图计划是在网络图上加注工作的时间参数而编制成的进度计划。采用网络图表达施工计划,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可以反映出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在双代号网络计划和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路线是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一个网络计划可能有一条,或几条关键路线,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关键路线有可能转移。
2.根据规定的工程工期倒排确定出各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计算施工队(班组)人数或机械台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已规定的或后续工序需要的持续时间,来计算在“一班制”、“二班制”或“三班制”条件下,完成劳动量所需作业队的人数或机械台数。计算公式为:R=D/(t·n)。式中:t——持续时间(生产周期)(d);D——劳动量(工日或台班);R——人数或机械台班;n——生产工作班制数。确定各施工项目间的搭接关系时,要遵循施工技术规律和合理的组织关系,并应以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安排。
3.压缩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的组织措施有:(1)加强和调整项目经理部的成员;(2)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3)调整任务分工和优化工作控制流程。管理措施有:(1)增加工作面,组织更多的施工队伍;(2)增加每天的施工时间(多班制或加班);(3)增加关键工作的资源投入(劳力、设备等);(4)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计划调整;(5)实施强有力的调度,进行工程分包;(6)消除窝工和多余的间歇;(7)控制相关工作的风险;(8)用精神激励的方法以提高施工效率。技术措施有:(1)改进施工工艺和技术,缩短工艺技术间歇时间(如混凝土的早强剂等);(2)改变施工方法以缩短持续时间(如现浇方案改为预制装配);(3)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经济措施有:(1)用物质激励的方法以提高效率;(2)为加快进度措施提供所需的资金;(3)对所采取的进度措施给予相应费用补偿。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接受施工单住应贪的责任
批准合同工期延长
施工进度计划满足合同工期要求
同意施工单位在合理状态下施工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1.考点出自于《公路公程管理与实务》“掌握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编制”一目。网络图计划是在网络图上加注工作的时间参数而编制成的进度计划。采用网络图表达施工计划,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可以反映出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同时网络图计划能用计算机计算和输出图表,更便于对计划进度进行调整优化。但网络图不便于计算各项资源需求。目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通常用网络图求得最佳优化计划,再整理成时标网络图,相当于横道图,再进行所需资源的计算与平衡。解题思路:这是考察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知识点。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的确定方法有多种,由于题目中网络图简单,且未标注任何时间参数,可见可以采用“关键线路是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的方法来确定,关键线路上所有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和即为工期。对于关键线路的描述可以采用节点序号描述,也可以采用工作代号顺序描述。2.此题考察通过双代号网络计划安排资源计划的能力,属于较容易考点。解题思路:这是考察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的资源安排。资源统计主要是基于横道图和时标网络图,而
并未直接绘制出横道图或者时标网络图,所以需要自己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得出第45天施工的项目。通过双代号网络计划可以看出0号承台和板梁预制两项工作在第45天施工。0号承台每天需要15人,板梁预制每天需要10人,可见两项工作同时施工需要25人。3.此题要求考生计算每天需要的吊机数量,只需掌握设备数量的计算公式即可,属于较容易考点。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编制”一目。根据规定的工程工期倒排确定出各工作的持续时间,从而计算施工队(班组)人数或机械台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已规定的或后续工序需要的持续时间,来计算在“一班制”、“二班制”或“三班制”条件下,完成劳动量所需作业队的人数或机械台数。
确定各施工项目间的搭接关系时,要遵循施工技术规律和合理的组织关系,并应以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安排。解题思路:这是考察机械设备每天安排的数量。通过题意可知预制梁的吊装持续时间为6天,施工需吊机10个台班,项目部每天安排一个台班,根据R=D/(t n),可见吊机每天需要的数量R=10/(6×1)=1.67,所以取2台。4.考点出自于《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掌握公路工程进度控制”一目。压缩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的组织措施有:(1)增加工作面,组织更多的施工队伍;(2)增加每天的施工时间(多班制或加班);(3)增加关键工作的资源投入(劳力、设备等)。此题考察工期延误以及赶工措施,属于核心考点,建议考生重点掌握。解题思路:这是考察工期延误以及赶工措施。一项工作的延误是否影响到总工期,关键是看该工作的延误时间是否超过其总时差。当该工作的延误时间小于或等于其总时差时,不会影响到总工期;当该工作的延误时间大于其总时差时,会影响到总工期,工期的延长值为该工作的延误时间与总时差之差。1号桥台桩基工作的总时差为10天,该工作延误了12天,大于总时差,工期被耽误,误期值为12-10=2。为了赶工,可以采取组织措施有:①增加工作面,组织更多的施工队伍。②增加每天的施工时间(多班制或加班)。③增加关键工作的资源(劳动力、设备等)。在这里需要注意组织措施是区别于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的。
第16题:
1.本题考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在公共科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这是一个常考点,需要考生结合综合科目复习。
[解答分析]本题考查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以及关键路线的确定。按照“线路时间最长的即为关键线路”的确定方法,根据线路工期计算,时间最长的为320天,对应的线路为①→②→④→⑦→⑩(或:A→C→F→I)。需要注意关键线路的表达既可以用关键节点来描述,也可以用关键工作来描述,但通常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即可。2.此问涉及的主要是索赔原因和责任划分。在综合科目和专业科目均有叙述。通常原因和责任是密切相关的,原因是什么,责任是谁的就很清楚了。而原因无非分成承包商原因、非承包商原因和不可抗力,前两种很好判断,对于不可抗力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甚至还需要看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是如何描述的。
[解答分析]本题是关于索赔中业主方与承包方责任的划分问题。事件一中,由于是施工单位自有设备损坏,责任在于施工单位,所以造成的损失应当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可见施工单位不应该提起对损坏设备的索赔。事件二,由于不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工程延期或工程本身损害的通常由业主承担,本案例中“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属于有经验承包商能预见的灾害之外,故可以索赔,但由于只影响了工期,故只能进行工期索赔。事件三,业主有义务向施工方交付与工程相关的全部图纸,技术资料等相关文件。可见针对本案例中业主迟交图纸引起的停工,施工单位可以要求工期和费用索赔。3.本题实际上仍然是考查对索赔成立与否的认识,只要搞清楚哪些可索赔,哪些不可索赔,然后只需要计算合理索赔涉及的费用即可。
[解答分析]考查索赔成立的理由以及费用的计算。根据第2问的结论,D工作不能要求费用索赔,E工作可以要求费用索赔,但不能进行利润索赔。故索赔天数为10天。索赔费用为:10×1.5=15万元。4.根据《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7年第1号文件)的规定,对下列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1)不良地质条件下有潜在危险性的土方、石方开挖;(2)滑坡和高边坡处理;(3)桩基础、挡墙基础、深水基础及围堰工程;(4)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等;(5)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隧道、高瓦斯隧道、水底海底隧道等;(6)水上工程中的打桩船作业、施工船作业、外海孤岛作业、边通航边施工作业等;(7)水下工程中的水下焊接、混凝土浇筑、爆破工程等;(8)爆破工程;(9)大型临时工程中的大型支架、模板、便桥的架设与拆除;桥梁、码头的加固与拆除;(10)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结合本项目中所描述的工程,可见需要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就包括:高边坡处理方案,石方爆破方案,挡墙基础施工方案,桥梁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方案,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案,高处作业施工方案,水上水下作业施工方案等。
[解答分析]此处要求考生了解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工程中哪些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需要编制专项方案。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