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务,起点桩号K16 + 000,终点桩号K37 + 300,路面面层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机械摊铺施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较后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图中拌和楼由物料贮存系统、搅拌主机和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由于路面较宽,面层在纵向分两次铺筑,施工单位按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发现个别拉杆松脱,个别拉杆漏插。根据面层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配置了间歇式拌和楼、装运机械、滑模

题目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务,起点桩号K16 + 000,终点桩号K37 + 300,路面面层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机械摊铺施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较后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图中拌和楼由物料贮存系统、搅拌主机和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由于路面较宽,面层在纵向分两次铺筑,施工单位按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发现个别拉杆松脱,个别拉杆漏插。根据面层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配置了间歇式拌和楼、装运机械、滑模摊铺机、挖掘机、拉毛养护机械。

1.列式计算水泥混凝土拌合料的平均运距。(单位以m计,保留一位小数)
2.写出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中A区、B区的名称,补充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基本组成系统。
3.结合该路面施工方法,指出应在何时采用何种手段插人拉杆。
4.针对监理工程师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5.补充至少两种面层施工机械。


相似考题

2.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矿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24cm厚C25水泥混凝土层面、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时配备的部分劳动力和相应工伤保险费缴纳的情况如下表所示。?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 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劳动保护法规,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噪声、通风等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问题:? 1.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2.如果针对路面面层施工,指出表中劳动力配置哪些是不需要的(以编号表示即可)?按相关法规要求,表中只为危险性较大的爆破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A、B、C的名称。? 4.明洞段路面面层摊铺后出现的裂缝通常称为哪种裂缝? 5.除背景中所列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3.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长152km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线右侧濒临花溪河,属于沿溪线。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填隙碎石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选择湿法施工。现将施工单位对湿法施工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备料时,对集料的颗粒组成不做级配要求,集料最大粒径为铺筑厚度的0.5~0.7 倍; ②采用单层铺筑,严格按照填隙碎石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③在“碾压滚浆”工序中,在无超高的平曲线路段与直线路段,碾压从公路中心开始,逐渐错轮向两侧路肩进行;④在设超高的曲线路段,碾压从公路内侧路肩开始,逐渐错轮向公路外侧路肩进行。 事件二: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 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三: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 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BD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四:施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 为摊铺厚度,B 为摊铺宽度。 问题: 1、写出施工单位选择的填隙碎石施工方法的理由。 2、逐条判断填隙碎石施在技术要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改正事件二中的错误。 4、事件三中传力杆应采用什么方法施工?对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如何振捣密实? 5、施工单位配置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能否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K16 + 000 ~K37 + 300 的中心为 K26 + 650,出口为K25 + 200,由于 26. 65 —25. 2 = 1. 45 (km),加上300m 运距,
故平均运距= 1450 + 300 = 1750. 0 (m)。
2. A是机械库,B是材料场;还应包括物料称重系统、物料输送系统。
3.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4.若发现拉杆松脱或漏插,应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钻孔重新植入。
5.切缝机、洒水车、吊车、整平梁、布料机。@##
更多“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务,起点桩号K16 + 000,终点桩号K37 + 300,路面面层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机械摊铺施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较后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km 的平原区新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面层。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有:模板的加工与制作测量放线、模板支立、摊铺机就位和调试。现将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确定基层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②施工中采用一次性塑料模板;③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5.OMPa 时方可进行;④根据拌和物的黏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⑤混凝土入模前,应检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1cm 范围内;⑥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等后,及时做灌浆处理。问题:1.补充面层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漏项。2.改正背景中施工技术要点中的错误之处。3.写出图中8×12×100 预制块构筑物的名称和作用。4.背景中,基层施工时拌料与摊铺应分别配置什么机械?


    答案:
    解析:
    1.漏项为:架设基准线、铺设轨道。
    2.②改正:施工模板应采用刚度足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应使用木膜板和塑料模板等易变形的模板);③改正: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8.OMPa 时,方可进行。
    3.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保护边坡坡面不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
    4.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配置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摊铺应配置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材料摊铺机。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级公路M合同段路面施工任务,起点桩号K16+000,终点桩号K37+300,路面面层为26cm厚C30水泥混凝土,采用滑模机械摊铺施工,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较后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中拌合站由物料储存系统、搅拌主机和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由于路面较宽,面层在纵向分两次铺筑,施工单位按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发现个别拉杆松脱,个别拉杆漏插。根据面层施工特点,施工单位配置了间歇式拌合楼、装运机械、滑模摊铺机、挖掘机、拉毛养护机械。
    问题:
    1.写出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5中A区、B区的名称,补充水泥混凝土拌合站的基本组成系统。
    2.结合该路面施工方法,指出应在何时采用何种手段插入拉杆
    3.针对监理工程师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4.补充至少两种面层施工机械。


    答案:
    解析:
    1.A是机械库,B是材料场;还应包括物料称重系统、物料输送系统。 2.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3.若发现拉杆松脱或漏插,应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钻孔重新植入。
    4.切缝机、洒水车、吊车、整平梁、布料机。

  • 第3题: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区承建了一段长152k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2~3min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使进入挤压板前缘拌合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摊铺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施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每2km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1处外观缺陷,需扣一分。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下:
    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实测项目得分表

    <1> 、改正事件一中的错误。
    <2> 、事件二中传力杆应采用什么方法施工?对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如何振捣密实?
    <3> 、施工单位配置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能否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说明理由。
    <4> 、写出表中k的含义,平整度的检测除了表格中提及的直尺外,还可以采用什么仪器?
    <5> 、计算分项工程(K0+000~K2+000段路面面层)的评分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并评定该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等级。


    答案:
    解析:
    <1> 、“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 改为“滑模摊铺机不需要安装模板”。“单线基准线”改为“单向坡双线基准线” 。
    <2> 、采用前置支架法施工。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宜在摊铺前采用手持振捣棒振实。
    <3>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能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
    因为:每台摊铺机生产效率Q=1000×0.24×11×0.1×0.75=198m3/h
    则两台摊铺机生产效率为:198×2=396m3/h
    396m3/h<450m3/h (搅拌站生产能力),所以能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
    <4> 、k是指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平整度还可以采用的检测仪器为:平整度仪。
    <5> 、分项工程得分=(97×3+99×2+98×3+95×2+96×2+92+94+96+95+95)÷(3+2+3+2+2+1+1+1+1+1)≈96.3分。分项工程评分值=96.3-1=95.3分。分项工程评分值不小于75分者为合格;小于75分者为不合格,所以本分项工程检查评分结果为合格。

  •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二级公路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合同段总长度36km,路面结构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面层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施工。钢材、水泥供应厂家由建设单位指定,施工单位对基层和面层分别组织一个专业队采用线性流水施工,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如下:
    摘要一:基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50m,养护时间至少7d;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00m,养护时间至少14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为3600m,其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图所示。

    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
    摘要二:施工单位现有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及原材料运输设备、吊车、布料机、摊铺机、整平机、压路机、拉毛养护机和石屑撒布机,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调用。
    摘要三:项目部要求工地试验室在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每批水泥清单。
    问题:
    1.计算摘要一中路面基层和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
    2.计算基层和面层的流水工期并按表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
    3.结合摘要二,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要配备哪两个关键设备 并指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
    4.摘要三中工地试验室的做法能否保证进场水泥质量 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路面基层工作的持续时间=36000m÷450m/d=80d。路面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36000m÷400m/d=90d。
    2.因为基层的速度450m/d快于面层的速度400m/d,基层与面层之间逻辑关系应选择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应该除以两者中较快的速度,结果为3600m÷450m/d=8d,考虑到养护至少7d,所以STS=(8+7)d=15d。基层和面层的流水工期=(15+90)d=105d。
    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图所示。

    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
    3.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的关键设备包括卸料机和振动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是压路机和石屑撒布机。
    4.摘要三中工地试验室的做法不能保证进场水泥质量。理由:没有依据标准规范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项目、检验规则进行取样检定。

  • 第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改造工程,施工单位根据原路面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加铺法和破碎法施工。直接加铺法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在采用直接加铺法的施工段,施工单位对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凿除,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采用如下工艺流程进行处埋:定位→A→制浆→灌浆→B→交通控制→弯沉检测。经弯沉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所有面板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旧路面接缝进行了处理,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对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上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摊铺完后及时进行碾压并检测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中线偏位、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等。在采用碎石法的施工段,路面碎石化施工的部分要点如下:(1)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中间,再破碎行车道两侧;(2)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3)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4)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整平层与下面层采用普通沥青,中面层与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采购材料时,对原材料进行了验证试验。
    问题:
    1.写出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中工序A、B的名称。
    2.补充路面检测中的漏项。
    3.指出路面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4.结合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分析,在水泥混凝土板处理完后铺筑整平层前,应浇洒什么功能层?并简述其作用。


    答案:
    解析:
    1.工序A为钻孔,工序B为灌浆孔封堵。 2.检测项目补充:抗滑、弯沉值、渗水系数。
    3.错误一: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上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改正: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上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
    错误二: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中间,再破碎行车道两侧。改正: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两侧,再破碎行车道中间。
    错误三: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改正: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错误四: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改正: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灵活调整破碎机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等。
    错误五: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改正:路面碎石化后应切割清除暴露的加强钢筋。
    4.应浇洒粘层。其作用是:使沥青结构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 第6题: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起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24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时配备的部分劳动力和相应工伤保险费缴纳的情况如下表。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劳动保护法规,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噪声、通风等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问题:


    1.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2.如果针对路面面层施工,指出表中劳动力配置哪些是不需要的(以编号表示即可)?按相关法规要求,表中只为危险性较大的爆破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写出工序ABC的名称。


    4.明洞段路面面层摊铺后出现的裂缝通常称为哪种裂缝?


    5.除背景中提到的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制定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左线:78-308=480m,小于500米,为短隧道;右线:为776-264=512m,为中隧道。(按长度分类:3000、1000、500,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


    2.③⑥。不正确,工伤保险属于规费,是施工企业必须为所有工人缴纳的费用。


    3.A为摊铺混凝土,B为养生,C为灌封。


    4.龟裂。


    5.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 第7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矿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面下分别为:24C、m厚C、25水泥混凝土上面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指示。



    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时配备的部分劳动力和相应工伤保险缴纳的情况如下表,



    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劳动保护法规,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噪声、通风等措施,伊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问题:  1.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2.如果针对路面面层施工,指出表中劳动力配置哪些不需要的(以编号标示不同)说明理由。工伤保险缴纳是否正确3.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A、、B、、C、的名称。  4.明洞段路面面层摊铺后出现的裂缝通常称为哪种裂缝  5.除背景中所列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知道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左线:788—308=480m ,小于500米,为短隧道;右线:776—264=512m,为中隧道;按长度分类:3000、1000、500,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2.③⑤⑥,不正确,工伤保险属于规费,是施工企业必须为所有工人缴纳的费用。3.A、.摊铺混凝土,B、.收面,C、.养生。4.龟裂5.还应制定照明、防尘、防有害气体、防辐射措施。并且还应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 第8题:

    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组合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题: 1.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高速公路A合同段,路面采用坜青混凝土,路线长25km.该路地处平原地区,路基横断面以填方3~6m高的路堤为主,借方量大,借方的含石量40%~60%.地表层以黏土为主,路面结构为:30cm厚石灰稳定土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招标文件规定采用厂拌)以及4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表面层,5cm厚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沥青混凝土厚底面层,路面宽度单向2×3.75m,路基宽度24.5m. 该单位已有的机械设备如下表,数量能满足本项目施工需要. 2.问题 (1)请阐述项目部组织机构的设置要求. (2)绘制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3)选择机械施工设备 1)选择路基填方取土、装载、运输、摊铺、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 2)选择底基层装载、运输、摊铺、拌和、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 3)选择基层摊铺、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 4)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设备.


    正确答案: (1)正确.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应满足项目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质、机械设备、计划、合同、财务、试验、测量、劳务人员管理和后勤保障等的需要.
    (2)参见图1B420163-2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1)选择的路基填方取土、装载、运输、摊铺、洒水和碾压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可选择以下两种:
    ①推土机、装载机、自卸车、平地机、洒水车、羊脚式振动压路机或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②挖掘机、自卸车、平地机、洒水车、羊脚式振动压路机或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选择的底基层装载、运输、摊铺、拌和、洒水和碾压施工机械设备为装载机、自卸车、平地机、稳定土拌和机、洒水车、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3)选择的基层摊铺、洒水和碾压的施工机械设备可为以下两种;
    ①平地机、洒水车、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
    ②混合料摊铺机、洒水车、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
    4)选择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设备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自卸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光轮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

  • 第9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一级公路工程K9+000~K36+000段路面结构形式为:底基层采用填隙碎石、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施工工期安排在某年夏天,日间气温高达36℃,工程任务重、工期紧。路面施工完成后,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对路面底基层、基层、面层进行了施工质量自检。对填隙碎石底基层检验实测了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检验实测了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抗滑构造深度等,平整度用平整度仪按全线每车道每200m测1处,中线平面偏位用经纬仪进行检测,每200m测2点,抗滑构造深度用铺砂法进行检测,每200m测1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1)该施工单位对填隙碎石的实测项目是否全面?说明理由。 (2)指出施工单位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检验存在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1)不全面。还应实测压实度、弯沉值。
    (2)1)用平整度仪按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偏差σ、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中线平面偏位用经纬仪进行检测,每200m测4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案例背景材料:“路面工程质量检验”案例答案解析题 某一级公路工程K9+000~K36+000段路面结构形式为:底基层采用填隙碎石、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施工工期安排在某年夏天,日间气温高达36℃,工程任务重、工期紧。路面施工完成后,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对路面底基层、基层、面层进行了施工质量自检。对填隙碎石底基层检验实测了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检验实测了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抗滑构造深度等,平整度用平整度仪按全线每车道每200m测1处,中线平面偏位用经纬仪进行检测,每200m测2点,抗滑构造深度用铺砂法进行检测,每200m测1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问题: (1)该施工单位对填隙碎石的实测项目是否全面?说明理由。 (2)指出施工单位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检验存在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1)不全面。还应实测压实度、弯沉值。
    (2)
    1)用平整度仪按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偏差σ、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2)中线平面偏位用经纬仪进行检测,每200m测4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

    正确答案: 还需要施工的附属设施有:照明设施、供配电设施、应急设施。
    解析: 隧道的附属设施是指为确保交通安全和顺适而设置的通风设施、照明设施、安全设施、供配电设施、应急设施等。
    背景中有安全设施,隧道只有110m,不需要设置的通风设施。还需要施工的附属设施有:照明设施、供配电设施、应急设施。

  • 第12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合同段总长度36km,路面结构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面层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施工,钢材、水泥供应厂家由建设单位指定。施工单位对基层和面层分别组织一个专业队采用线性流水施工,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如下, 摘要(1):基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50m,养生时间至少7天;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00m,养生时间至少14天,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为3600m,其流水施工横道如下图。 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摘要(2):施工单位现有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及原材料运输设备、吊车、布料机、摊铺机、整平机、压路机、拉毛养生机和石屑撒布机,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调用。摘要(3):项目部要求工地试验室在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每批水泥清单。问题:结合摘要(2),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哪两个关键设备?并指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合同段总长度36km,路面结构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面层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施工,钢材、水泥供应厂家由建设单位指定。施工单位对基层和面层分别组织一个专业队采用线性流水施工,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如下。
    摘要(1):基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50m,养生时间至少7天;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00m,养生时间至少14天,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为3600m,其流水施工横道如下图。

    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
    摘要(2):施工单位现有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及原材料运输设备、吊车、布料机、摊铺机、整平机、压路机、拉毛养生机和石屑撒布机,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调用。
    摘要(3):项目部要求工地试验室在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每批水泥清单。
    【问题】
    1.计算摘要(1)中路面基层和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
    2.计算基层和面层的流水工期并按表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注:将表抄绘在答题纸上作答)。
    3.结合摘要(2),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哪两个关键设备?并指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
    4.摘要(3)中工地试验室的做法能否保证进场水泥质量?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基层:36000/450=80天,面层:36000/400=90天。(4分)
    2.基层面层搭接:3600/450+7=15天,流水工期=90+15=105天。(5分)

    3.需配备振捣设备、切缝设备。不需要的设备:压路机和石屑撒布机。(每项2分,共8分)。
    4.不能。(1分)应按相应要求抽样检验。(2分)。

  • 第14题:

    1.背景材料:某一级公路工程K9 + 000~K36 + 000 段路面结构形式为:底基层采用填隙碎石,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面层采用C30 水泥混凝土。施工工期安排在某年夏天,日间气温高达36℃,工程任务重、工期紧。路面施工完成后,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对路面底基层、基层、面层进行了施工质量自检。对填隙碎石底基层检验实测了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检验实测了平整度、中线平面偏位、抗滑构造深
    度等,平整度用平整度仪按全线每车道每200m 测1 处,中线平面偏位用经纬仪进行检测,每200m 测2 点,抗滑构造深度用铺砂法进行检测,每200m 测1 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2.问题:
    (1)该施工单位对填隙碎石的实测项目是否全面?说明理由。
    (2)指出施工单位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检验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1)不全面。还应实测压实度、弯沉值。
    (2)①用平整度仪按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 计算标准偏差σ、国际平整度指数IRI;②中线平面偏位用经纬仪进行检测,每200m 测4 点。

  • 第1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方承建了一段长 152km双向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下: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 2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捣固棒,在 2~3min内调整带适宜捣鼓频率,使进入挤压板前缘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施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450㎡/h(滑模摊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h为摊铺厚度,B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发现部分路面出现发亮的砂浆条带,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
    【问题】
    1.找出并改正事件一中的错误。
    2.事件二中传力杆应采用什么方法施工?对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如何振捣密实?
    3.施工单位配置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能否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说明理由。
    4.分析事件4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答案:
    解析:
    1.错误1: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
    改正:滑模摊铺机不需要安装模板。
    错误2:滑模摊铺前,架设了单线基准线;
    改正:应架设单向坡双线基准线。
    2.前置支架法。
    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宜在摊铺前采用手持振动棒振实。
    3.能满足。
    理由:①一台滑模摊铺机生产率
    Q=1000hBVPKB=1000×0.24×(2.5+8.5)×(100/1000)×0.75=198m3/h;
    ②两台滑模摊铺机生产率:198m3/h×2=396m3/h;
    ③两台滑模摊铺机生产率396m3/小于450m3/h,故能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
    4.原因:振捣棒位置发生异常;
    措施:将振捣棒调整到正常位置。

  • 第16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合同段总长度36km,路面结构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面层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施工。钢材、水泥供应厂家由建设单位指定。施工单位对基层和面层分别组织一个专业队采用线性流水施工,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如下:

    摘要(1):基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50m,养护时间至少7天;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00m,养护时间至少14天,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为3600m,其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摘要(2):施工单位现有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及原材料运输设备、吊车、布料机、摊铺机、整平机、压路机、拉毛养护机和石屑撒布机,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调用。摘要(3):项目部要求工地试验室在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每批水泥清单。问题:1.计算摘要(1)中路面基层和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2.计算基层和面层的流水工期并按表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注:将表抄绘在答题纸上作答)。3.结合摘要(2),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哪两个关键设备?并指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4.摘要(3)中工地试验室的做法能否保证进场水泥质量?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路面基层工作持续时间为36000/450=80天;路面面层工作持续时间为36000/400=90天。2.基层与面层工序之间搭接时距为3600/450+7=8+7=15天。路面基层、面层的施工流水工期为15+90=105天。

    3.面层施工缺少的关键设备有振捣设备和切缝机组;不需要的设备有压路机和石屑撒布机。4.不能,工地试验室还需要依据标准规范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项目、试验规则进行取样检定,检验结果需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此题考察工作持续时间的计算,属于容易考点。

    [解答分析]这是考察工作持续时间的知识点。工作持续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每天的工作量。2.此题考察线性流水施工工期计算和横道图绘制,属于重要考点。此题的突破点在于识别出基层和面层之间是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相邻结构层工序之间的搭接时距=最小工作面长度/两者中快的速度。

    [解答分析]这是考察线性流水施工工期计算和横道图绘制的知识点。在路面工程的线性流水施工组织中,相邻结构层之间的速度决定了相邻结构层之间的搭接类型,前道工序的速度快于后道工序时选用开始到开始搭接类型;否则选用完成到完成搭接。相邻结构层工序之间的搭按时距=最小工作面长度/两者中快的速度。因为基层的速度450m/d快于面层的速度400m/d,基层与面层之间逻辑关系应选择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应该除以两者中较快的速度,结果为3600/450=8d;考虑到养护至少7d,所以STS=8+7=15d。工期=搭接时距十技术间歇十面层施工流水节拍=8+7+90=105d。横道图的绘制注意基层和面层之间是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STS=15d。3.此题考察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需要注意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施工所需设备的异同。

    [解答分析]此题考察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备主要有混凝土搅拌站、装载机、运输车、布料机、挖掘机、吊车、滑模摊铺机、整平梁、拉毛养护机、切缝机、洒水车、振捣设备等。压路机和石屑撒布机用于基层施工。4.此题考察材料进场实验要求。考生需要掌握材料进场试验流程。

    [解答分析]此题考察材料进场实验。材料进场后首先检查质量证明书、材料合格证,接着工地试验室还需要依据标准规范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项目、试验规则进行取样检定,检验结果需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第17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两座单洞分离式隧道施工任务,左线讫桩号为ZK10+308、ZK10+788,右线起讫桩号为YK10+264、YK10+776两隧道均为瓦斯隧道,且围岩富含有害矿物质。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洞内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路面结构自上面下分别为:24cm厚 C25水泥混凝土上面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基层、10cm厚C15水泥混凝土调平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指示。


    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时配备的部分劳动力和相应工伤保险缴纳的情况如下表,

    明洞段混凝土面层摊铺后,因表面没有及时覆盖,且天气炎热,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
    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的劳动保护法规,积极改善隧道施工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噪声、通风等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问题】
    1.如果针对路面面层施工,指出表中劳动力配置哪些不需要的(以编号标示不同)?说明理由。
    2.写出工艺流程图中工序A、B、C的名称。
    3.明洞段路面面层摊铺后出现的裂缝通常称为哪种裂缝?
    4.除背景中所列措施外,施工单位还应知道哪些劳动保护措施?


    答案:
    解析:
    1.③⑥,不正确,工伤保险属于规费,是施工企业必须为所有工人缴纳的费用。
    2.A-摊铺混凝土,B-养生,C-开放交通。
    3.龟裂
    4.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 第18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在北方平原地方承建了一段长 152km 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 4 所示。



    为保证工期,施工单位采用 2 台滑模摊铺机分左右幅同时组织面层施工,对行车道与硬路肩进行整体滑模摊铺。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滑模摊铺前,施工单位在基层上进行了模板安装,并架设了单线基准线,基准线材质为钢绞线。
    事件二: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先开启振捣棒,在 2~3min 内调整到适宜振捣频率,是进入挤压板前缘拌和物振捣密实,无大气泡冒出,方可开动滑模机平稳推进摊铺。因滑模机未配备自动插入装置(DBI),传力杆无法自动插入。
    事件三:建工单位配置的每台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为 100m/h,时间利用系数为 0.75,施工单位还配置了专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能力为 450m3/h(滑模摊铺机生产率公式为:Q=1000hBVpKB(m3/h),公式中 h 为摊铺厚度,B 为摊铺宽度)。
    事件四:施工单位按 2km 路面面层划分为一个分项工程,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内容还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
    K0+000~K2+000 段路面面层满足基本要求,且资料检查齐全,但外观鉴定时发现 1 处外观缺陷,需扣 1 分。
    该分项工程的实测项目得分表如表 1 所示。



    【问题】
    1.改正事件一中的错误。
    2.事件二中传力杆应采用什么方法施工?对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如何振捣密实?
    3.施工单位配置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能否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说明理由。
    4.写出表中 K 的含义。平整度的检测除了表格中提及的直尺外,还可以采用什么仪器?
    5.计算分项工程(K0+000~K2+000 段路面面层)的评分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并评定该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等级。


    答案:
    解析:
    1.错误:架设了单线基准线;改正:应该为单向坡双线基准线。
    2.传力杆应采用前置支架法施工;传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宜在摊铺前采用手持式振捣棒振捣。
    3.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能满足滑模摊铺机的生产率。理由:Q=1000hBVpKB=1000×0.24×(2.5+8.5)×2×100/1000×0.75=396<450,故能满足。
    4.K 表示路表面最大间隙值,还可以用连续式平整度仪和车载颠簸累积仪。
    5.分项工程 得分 =Σ( 3× 97+99× 2+98× 3+95× 2+96× 2+92× 1+94× 1+96× 1+95× 1+95× 1 ) /(3+2+3+3+2+2+1+1+1+1+1)≈96.3(分)。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部工程得分-外观缺陷减分-资料不全减分=96.3-1-0=95.3(分)〉 75 分,故质量评定为合格。

  • 第19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合同段总长度36km,路面结构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面层采用轨道摊铺机摊铺施工。钢材、水泥供应厂家由建设单位指定。施工单位对基层和面层分别组织一个专业队采用线性流水施工,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如下。摘要1:基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50m,养护时间至少7D、;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进度为每天400m,养护时间至少14D、,所需最小工作面长度为3600m,其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所示。



    摘要2:施工单位现有主要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及原材料运输设备、吊车、布料机、摊铺机、整平机、压路机、拉毛养护机和石屑撒布机,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调用。摘要3:项目部要求工地试验室在检查了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每批水泥清单问题:1.计算摘要1中路面基层和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2.计算基层和面层的流水工期并按表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注:将表抄绘在答题纸上作答)3.结合摘要2,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哪两个关键设备并指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4.摘要3中工地试验室的做法能否保证进场水泥质量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 .路面基层工作的持续时间=36000m÷450m/D、 = 80D、。路面面层工作的持续时间=3600÷400m/D、 = 90D、。2.因为基层的速度450m/D、快于面层的速度400/D、,基层与面层之间逻辑关系应选择STS(开始到开始)搭接关系。搭接时距计算应该除以两者中较快的速度,结果为3 600m + 450m / D、 = 8D、;考虑到养护至少7D、,所以STS = ( 8 + 7 ) D、 = 15D、。基层和面层的流水工期=( 15 + 90 ) D、 =105D、绘制路面工程线性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图所示。



    3 .为完成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施工单位还需配备的关键设备包括卸料机和振捣机。肯定不需要调用的两个设备是压路机和石屑撒布机。4 .摘要三中工地试验室的做法不能保证进场水泥质量。理由:没有依据标准规范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项目、检验规则进行取样检定。

  • 第20题:

    适合于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方法是( )。

    • A、滑模机械铺筑
    • B、小型机械铺筑
    • C、路面板装配式施工技术
    • D、轨道摊铺机铺筑
    • E、碾压混凝土铺筑

    正确答案:A,D

  • 第21题: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正确答案: 可能的原因有:
    (1)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
    (2)混凝土路面板厚不足。
    (3)切缝深度过浅。
    解析: 水泥混凝土横向裂缝原因有:
    (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浜、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应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生不及时。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 第22题: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12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100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起止桩号为K5+640~K5+750,隧道围岩为砂岩,岩体完整,呈块状整体,进出口岩石裸露。隧道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安全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护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本隧道施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正确答案: 本隧道施工还可以采用新奥法、掘进机法。
    解析: 山岭隧道施工方法有矿山法(传统矿山法与新奥法)、掘进机法。

  • 第23题:

    多选题
    适合于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方法是( )。
    A

    滑模机械铺筑

    B

    小型机械铺筑

    C

    路面板装配式施工技术

    D

    轨道摊铺机铺筑

    E

    碾压混凝土铺筑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