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km 的平原区新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施工单位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面层。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有:模板的加工与制作测量放线、模板支立、摊铺机就位和调试。现将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确定基层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

题目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km 的平原区新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面层。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有:模板的加工与制作测量放线、模板支立、摊铺机就位和调试。现将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确定基层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②施工中采用一次性塑料模板;③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5.OMPa 时方可进行;④根据拌和物的黏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⑤混凝土入模前,应检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1cm 范围内;⑥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等后,及时做灌浆处理。问题:1.补充面层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漏项。2.改正背景中施工技术要点中的错误之处。3.写出图中8×12×100 预制块构筑物的名称和作用。4.背景中,基层施工时拌料与摊铺应分别配置什么机械?


相似考题
更多“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km 的平原区新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关问题
  • 第1题:

    适宜于高速公路的路面基层是( )。

    A.水泥稳定土基层
    B.石灰稳定土基层
    C.二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D.级配碎石基层

    答案:D
    解析:
    高速公路对应的是高级路面。A选项错误,根据被稳定土的粗细程度,可以分为水泥稳定粗粒土、水泥稳定中粒土、水泥稳定细粒土。水泥稳定粗粒土、水泥稳定中粒土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水泥土)不能用作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故不能用于高速公路。B选项错误,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C选项错误,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与底基层,但其中的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细粒土(二灰土)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D选项正确,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可用作较薄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前,项目部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数量或不同粒级碎石和石屑的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事件二: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
    (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
    (2)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斜接,不得垂直相接。
    (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前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前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问题: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除了事件一提及的方法外,还有哪种方法
    2.事件一中,为计算相关材料用量和堆放距离,需要根据哪些资料来计算
    3.逐条改正事件二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中错误之处。
    4.写出背景中的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拌和与整形工序应配置的施工机械。
    5.指出图中A的名称,通常适合设置在哪些地段


    答案:
    解析:
    1.还有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或者厂拌法)。
    2.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并按确定的配合比。
    3.(1)水泥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2)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得斜接;(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4.干拌应配置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湿拌应配备洒水车和稳定土拌和机。整形应配置平地机。
    5.边沟。边沟通常设置在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

  • 第3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0.5km 的平原区新建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 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事件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人工路拌法施工。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事件2: 为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工期,施工单位计划在面层施工中采用工程质量最高、施工速度最快、装备最现代化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
    (1)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层检验、调试施工设备、架设基准线等。
    (2)每日施工结束设置横向施工缝,且设置在缩缝处和胀缝处。其胀缝构造示意图如下:

    事件3:混凝土路面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
    (1)具体实测项目包括:弯拉强度、抗滑构造深度、相邻板间的高差、纵横缝顺直度、平整度、板厚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
    (2)弯拉强度检查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是以边长为150mm 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混凝土强度以该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按规定方法测得的强度为准。
    事件4:项目部对施工材料实行材料计划管理,在确定材料需用量计划时,材料采购人员对片石采购进行了充分调研,发现片石的虚方与实方比为1:0.8,即采购回来的1 立方米片石只能砌筑0.8 立方米M7.5 浆砌实体。
    竣工完成后,竣工验收由批准工程设计文件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主持,主要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工程质量等级。详细核查了交工验收的工程及竣工文件,该工程交工验收工程质量得分85,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鉴定得分91,竣工验收委员会对工程质量评定得分92。
    【问题】
    1.补充事件1 中C、D 工序名称。
    2.写出事件2 中采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的名称以及胀缝构造示意图中A、B 名称。
    3. 胀缝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施工?
    4. 事件3 中,写出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关键项目?改正事件3 中错误之处。
    5.事件4 中,针对加固路肩工程,材料采购人员应采购片石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计算路面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分,并评定其质量等级。


    答案:
    解析:
    1.答:C—施工放样,D—整平和轻压。
    2.答:滑模摊铺技术。A—传力杆,B—胀缝板。
    3.答:前置钢筋支架法。
    4.答:关键项目:弯拉强度、板厚度。弯拉强度试验试件尺寸应为 150mm×150mm×550mm
    的梁形试件。
    5.答:一侧加固土路肩的面积:(75+120)×30×0.5=2925cm
    采购的片石总量:(2925/10000×2×60500)/0.8=44240. 63m
    6. 路面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分= (85×0.2+91×0.6+92×0.2)/(0.2+0.6+0.2)=90
    分质量等级为“优良”,理由:工程质量评定得分等于 90 分。

  •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 60.5km 的平原区新建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 C30 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 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事件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在,在项目部附近设置了拌合站,并对拌合站设置提出了以下要求:
    (1)拌合站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上风向。
    (2)拌合站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3)拌合站各罐体宜连接成整体,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每一个罐体应喷涂成统一的颜色,并绘制项目名称及施工单位的名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
    (4)混凝土拌合应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合设备应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外掺剂计量应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
    事件二: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时,发现路基出现“弹簧”现象,施工单位采用相应措施处理后继续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而导致施工中断 2h,施工单位设置了横向接缝。
    事件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胀缝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其构造图如图所示。

    事件四:水泥混凝土路面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具体实测项目包括: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平整度、板厚度、相邻板间的高差、纵横缝顺直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
    1. 依次判断事件一中关于拌合站设置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2.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发现路基出现“弹簧”现象,应该采取那些措施。
    3. 写出事件三中,胀缝构造示意图中 A、 B 名称。 A 应该采用什么钢筋。
    4. 写出事件三中胀缝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的过程
    5. 补充事件四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的项目,并指出关键项目。


    答案:
    解析:
    1.(1)不正确。改正:拌合站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下风向。
    (2)正确。
    (3)正确
    (4) 不正确。改正:水、外掺剂计量应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
    2.发现“弹簧”现象时,宜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处理。
    3.A—传力杆, B—胀缝板。 A 应该采用光面钢筋。
    4.前置法施工,首先加工、安装和固定胀缝钢筋支架,然后使用手持振捣棒振实胀缝板两侧的混凝土后再摊铺。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除胀缝板上部的混凝土,嵌入(20~25) mm×20mm 的木条,整平表面。
    5.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的项目还包括:抗滑构造深度、断板率、横向力系数。
    关键项目是: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板厚度。

  • 第5题:

    适宜于高速公路的路面基层是()。

    • A、水泥稳定土基层
    • B、石灰稳定土基层
    • C、二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 D、级配碎石基层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可以采用挖坑法测定厚度的结构层是()。

    • A、沥青面层
    • B、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 C、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D、级配碎石基层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可以采用钻孔法测定厚度的结构层有()

    • A、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 B、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C、级配碎石基层
    • D、沥青混凝土面层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多选题
    不能采用挖坑法测定厚度结构层有()
    A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B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C

    SMA面层

    D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不能采用挖坑法测定厚度的结构层有()。
    A

    级配碎石过渡层

    B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C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D

    沥青混凝土面层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该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不正确。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基层宜采用()。
    A

    开级配碎石

    B

    沥青处治开级配碎石

    C

    水泥处治开级配碎石

    D

    未筛分碎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适宜于高速公路的路面基层是()。
    A

    水泥稳定土基层

    B

    石灰稳定土基层

    C

    二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

    D

    级配碎石基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0km的平原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全线均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高度为2~4m,填方边坡坡面未做坡面防护处理。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部分摘录如表2所示。
    表2合同清单单价表

    问题:
    1.写出图中8cm×12cm×100cm预制块构筑物的名称和作用。
    2.写出图中排除路面表面水至路基范围之外的途径。
    3.计算M7.5浆砌片石加固土路肩的合同清单总价。
    4.简述施工中的材料费控制的途径。


    答案:
    解析:
    1.8cm×12cm×100cm预制块构筑物的名称是拦水带。其作用是;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保护边坡坡面不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 2.路面表面水汇集在拦水带同路肩铺面(或者路肩和部分路面铺面)组成的浅三角形过水断面内,在适当长度内(20~50cm)设置泄水口配合急流槽将路面积水排于路基之外。
    3.加固土路肩的横截面面积:[75+(75+30×1.5)] × 30/2=2925(cm2);
    加固土路肩的合同清单总价:2925/10000×2×68000×215=8552700(元)。
    4.对材料成本控制的途径:(1)以预算价格来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2)对材料的数量控制。

  • 第14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 68km的平原区新建公路路面施工。该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 100km/h,全线均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高度1-2m。硬路肩宽3m,中央分隔带宽2m,单车道宽3.75m,土路肩宽0.75m。
    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事件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
    (1)由于客观原因施工中断4小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施工缝其处理方法是将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C)→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D)→摊铺→碾压→质检→养护→自检。
    事件 2 :为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工期,施工单位计划在面层施工中采用工程质量最高、施工速度最快、装备最现代化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
    (1)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层检验、调试施工设备、架设基准线等。
    (2)每日施工结束设置横向施工缝,且设置在缩缝处和胀缝处。
    事件3:项目部对施工材料实行材料计划管理,在确定材料需用量计划时,材料采购人员对片石采购进行了充分调研,发现片石的虚方与实方比为1:0.8,即采购回来的1立方米片石只能砌筑0.8立方米M7.5浆砌实体。
    【问题】
    1.事件1中横向接缝处理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写出正确做法。
    2.补充事件1中C、D工序名称。
    3.写出示意图中A的名称。
    4.胀缝采用什么方法施工?
    5.事件3中,针对加固路肩工程,材料采购人员应采购片石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解析:
    1.错误,事件1中处理方法为人工摊铺时横向接缝处理方式。正确做法如下:
    (1)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等,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2)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长,其高度高出方木几厘米;
    (3)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4)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清理干净;
    (5)摊铺机返回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
    2.C—施工放样,D—布设钢筋基准线。
    3.A为波形防护栏。
    4.前置钢筋支架法、DBI自动插入装置。
    5.一侧加固土路肩的面积:(0.75+1.20)×0.30×0.5=0.2925m2。
    采购的片石总量:(0.2925×2×68000)/0.8=49725.00m3。

  • 第15题:

    (二)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0.5km 的平原区新建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 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 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事件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1)由于客观原因施工中断3 小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施工缝其处理方法是将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m 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布置基准线钢丝→摊铺→碾压→(C)→养护→(D)。
    事件2: 为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工期,施工单位计划在面层施工中采用工程质量最高、施工速度最快、装备最现代化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1)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层检验、调试施工设备、架设基准线等。(2)每日施工结束设置横向施工缝,且设置在缩缝处和胀缝处。其胀缝构造示意图如下:



    事件3:项目部对施工材料实行材料计划管理,在确定材料需用量计划时,材料采购人员对片石采购进行了充分调研,发现片石的虚方与实方比为1:0.8,即采购回来的1 立方米片石只能砌筑0.8 立方米M7.5浆砌实体。
    【问题及答案】:
    1.指出事件1 中错误之处并改正。
    2.补充事件1 中C、D 工序名称。
    3.写出事件2 中采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的名称以及胀缝构造示意图中A、B 名称。
    4.胀缝采用什么方法施工?
    5.事件3 中,针对加固路肩工程,材料采购人员应采购片石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解析:
    1.答:“横向施工缝处理方法”错误。正确做法:( 1 )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髙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等,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2 )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 长,其高度高出方木几厘米;( 3 )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4 )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清理干净;( 5 )摊铺机返回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
    2.答:C—质检,D—自检验收。
    3.答:滑模摊铺技术。A—传力杆,B—胀缝板。
    4.答:前置钢筋支架法。
    5.答:一侧加固土路肩的面积:(75+120)×30×0.5=2925cm2采购的片石总量:(2925/10000×2×60500)/0.8=44240. 63m3

  • 第16题:

    级配砾石可用于()。

    • A、高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 B、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 C、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 D、各级沥青碎石路面的基层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路面可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其中刚性路面是指()。

    • A、沥青面层的路面
    • B、碎石面层的路面
    • C、水泥混凝土路面
    • D、以水泥混凝土为基层的路面
    • E、以灰土为基层的路面

    正确答案:C,D

  • 第18题:

    不能采用挖坑法测定厚度结构层有()

    • A、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 B、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C、SMA面层
    • D、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不能采用挖坑法测定厚度的结构层有()。

    • A、级配碎石过渡层
    • B、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C、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 D、沥青混凝土面层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单选题
    可以采用挖坑法测定厚度的结构层是()。
    A

    沥青面层

    B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C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D

    级配碎石基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可以采用钻孔法测定厚度的结构层有()
    A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B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C

    级配碎石基层

    D

    沥青混凝土面层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高速公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单位在基层施工中,出现以下情况: (1)由于本工程的路面属高级路面,所以采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该路面的基层。 (2)在选择水泥时,施工单位选择了终凝时间较短的水泥。 (3)该工程采用集中场拌法施工,在设计水泥剂量时,按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时,按配合比实验确定的剂量增加1%的剂量来确定的。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是否正确,哪些水泥可做结合料?

    正确答案: 施工单位在选择水泥时不正确。可作结合料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地拟新建一条一级公路,经交通分析,属于重交通荷载等级,拟订路面结构组合如下:面层为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垫层为天然砂砾。进行结构分析时,该路面应采用下列哪个选项的力学模型?(  )
    A

    弹性地基单层板模型

    B

    复合板模型

    C

    弹性地基双层板模型

    D

    结合板模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第B.1.1条规定,弹性地基双层板模型适用于无机结合料类基层或沥青类基层上混凝土面层,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分离式混凝土面层;面层和基层或者新旧面层作为双层板,基层底面以下或者旧面层底面以下部分按弹性地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