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题:
问答题
谈谈个人修养
正确答案:
参考范文1: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孟二冬老师的事迹了吧。2004年3月,孟二冬老师主动要求参加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在医生做出“禁声”的医嘱后,在经历了三次手术后,他仍然坚持进行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2004年4月26日,在剧烈的咳嗽中,在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后,他倒在了讲台上。随后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2006年4月23日,孟二冬老师逝世,年仅49岁。他为学、为师、为人的高度和谐统一,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时让我们教育与被教育的人感动,他是我最尊敬的人。这就使我想到,怎样的人才会受人尊敬呢?他必须有深厚的个人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其中拥有深厚的个人修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更为重要的。记得在网络上,看到孟二冬老师的语录时,其亮点不过是平凡的坚守精神。他治学,勤勉而且踏实。他甘坐板凳七年,辛勤写出了100多万字,补正了一本注定不会引起轰动效应、也不会发财的书——《登科记考》。在教书育人方面,他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即使在支教期间病情发作,却坚持上完最后一堂课。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他临终前的唯一请求是与他的每个学生进行30分钟的谈话。他为人师表,一直恪守“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的准则,主动前往新疆支教并带病坚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孟菲的回信中高度评价了孟二冬老师,称他“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他平凡的坚守精神,是深厚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他是我最尊敬的人,他的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在毕业后,也将走上教师的岗位,这个职业是需要继承和发扬孟二冬老师的精神的。因此,我必须端正我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地对待我的专业课学习,沉下去,钻进去,不断地完善我的个人修养,争取做个优秀的教师。
参考范文2:
勤俭就是勤劳俭朴,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党和国家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中,就有许多勤劳俭朴的典范,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徐特立等。还有,像大家非常熟悉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和雷锋战士,他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事迹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有人说,在艰苦创业的年代里要勤俭,那是因为生活艰苦,物质贫乏,现在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勤俭也就没有必要了。真的是这样的吗?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
著名的爱国华侨巨商陈嘉庚先生家资巨万,非常富有。他在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事业上十分慷慨。在三四十年代,他为抗战筹集了大批资金。此外,在五十年代,他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捐资达数亿元。但是,他在生活上却一贯非常简朴,甚至到了别人难以理解的地步。在较早的年代,电厂供电到晚上10点就停止了。陈嘉庚先生就点蜡烛继续工作,他用来做烛台的是捡来的一个断把的破瓷杯。有人劝他买个烛台,他却不答应。他有一把雨伞,到他逝世时已经用了20年。时间长了,伞布破烂,他就让侄媳妇为他缝补。后来无法缝补了,他又让侄媳妇买块布来更换腐朽了的旧伞布。他常说:“该用的钱,几千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听了以上陈嘉庚先生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赞誉和褒扬的一种美德,在物质贫乏的艰苦岁月里需要提倡,在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时候更不应该忘记。让我们都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吧——“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参考范文3:
谦虚是人类的美德。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就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对于一个人来说,谦虚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好处:一是谦虚使人进步。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以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业。二是谦虚赢得好感。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在交往中往往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一个处处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业之船等于悬挂了顺风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骄傲的人喜欢自吹自擂,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他往往喜欢依附或谄媚于他的人,而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往往心怀忌恨。骄傲的人总是低估对手的能力而麻痹轻敌,因此历史上才会不断重演着“骄兵必败”的悲剧。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人世间也有用假谦虚来博取好感或好名声的人,谦虚变成了某些人用于装饰的门面话。但是,这种假谦虚很容易被人识破,因为它缺乏真诚,缺乏行动。口头说了很多谦虚的话,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却很自负骄傲,或者口头上表示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后依然是我行我素,坚决不改,这怎么能叫作真谦虚呢?
参考范文4: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说过这么一句格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一个人顺利或成功时,傲气就常常随之而生。有了傲气的人,自命不凡,以为自己聪明能干,高人一等,于是目空一切,这必须注定了他今后的失败。当成功时,赞扬、过誉之词迎面而来,往往使自己过高估计自己,从而产生傲气,而它一旦产生就使人头脑昏昏然,辩不清是非曲直,更听不进批评的意见,这也必然导致事业的失败,所以,“人不可有傲气”,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成绩面前要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正确估价自己,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但在“无傲气”的同时,必须要“有傲骨”。也就是必须要有志气,有信心。人往往在失败和挫折面前灰心丧气,并把原因归为“自己天赋不足”,从而“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因为失败了,冷眼、讽刺就会随之而来,这也会使人丧失锐气和进取心,这就要“有傲骨”。“说我落后,我承认,但我不甘心,我找原因再努力,一定会赶上你。”要有这样的雄心与信心。新中国建立后的几次失误,使我国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的国家。但中国人有骨气,有信心,现在不是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吗?只要有骨气,有信心,不断探索,不懈努力,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做人也是这样: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能在赞誉面前低头检查不足之处,也能在冷眼前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朋友,请记住:“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