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吡喹酮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口服后易由肠道吸收
B、口服后1~3小时血浆中浓度达峰值
C、具有两个手性中心
D、体内分布在肝中的浓度最高
E、不能分布至脑脊液
第1题:
A.水溶性小分子,可被迅速从胃肠道吸收
B.分布迅速,组织水平接近血液中的浓度。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乙醇的浓度上升很快
C.口服相等剂量的乙醇后,女性具有比男性更高的峰值浓度
D.以上均正确
第2题:
氯丙嗪体内过程具有的特征是
A.口服与注射均易吸收
B.口服吸收无首过效应
C.吸收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甚少
D.易透过血脑屏障,脑组织分布较广,浓度高
E.主要经肝微粒体酶代谢
第3题:
下列对吡喹酮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口服吸收迅速
B.是来自放线菌的半合成大环内酯化合物
C.抗蠕虫
D.引起虫体痉挛性麻痹
E.治疗血吸虫病
第4题:
阿司匹林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是在给药后()。
第5题:
关于药物的手性碳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第6题:
有关普罗布考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关于天晴甘平的药代动力学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第8题:
口服吸收好
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
大部分经粪排出
用药后24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
消除半衰期为23~47天
第9题:
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
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尿中浓度高
血药浓度高
口服吸收少,主要经肠道排泄
第10题:
口服后易由肠道吸收
口服后1~3小时血浆中浓度达峰值
具有两个手性中心
体内分布在肝中的浓度最高
目前临床使用的为其左旋体化合物
第11题:
口服与注射均易吸收
口服吸收无首关效应
吸收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甚少
易透过血脑屏障,脑中浓度高
主要经肝微粒体酶代谢
第12题: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口服后,吸收较慢,生物利用度低
与氯氮平合并用药,利培酮血药浓度不受影响
肝代谢少,利培酮血药浓度高
利培酮本身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第13题:
对吡喹酮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口服后易由肠道吸收
B.口服后1~3小时血浆中浓度达峰值
C.具有一个手性中心
D.体内分布在肝中的浓度最高
E.可分布至脑脊液
第14题:
含有两个手性中心的抗血吸虫病药
A、本芴醇
B、枸橼酸乙胺嗪
C、吡喹酮
D、阿苯达唑
E、奎宁
第15题:
第16题:
吡喹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
第17题:
关于呋喃妥因的叙述正确项是:
第18题:
对吡喹酮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注射用药能维持较高体内浓度
注射用药吸收快
口服后在胃肠道和肝脏迅速破坏
口服用药吸收缓慢
口服用药排泄快
第20题:
合理。餐后服用,胃内容物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吸收部位,提高其血药浓度峰值
合理。餐前服用,肠道吸收时间延迟,使其血药浓度峰值降低25%~50%,而餐后服用可以避免此影响
不合理。餐后服用,肠道吸收时间延迟,血药浓度峰值降低;应该餐前1~2小时服用,避免胃内容物影响而降低血药浓度峰值
合理。因为进餐时间不影响头孢拉定血药浓度
不合理。应餐后1小时服用
第21题:
吡喹酮(60mg/kg,一次口服)
吡喹酮(30mg/kg,一次口服)
敌百虫(75mg/kg,2日分服)
敌百虫(100mg/kg,2日分服)
吡喹酮(200mg/kg,2日分服)
第22题:
阿苯达唑有1个手性碳
盐酸左旋咪唑有2个手性碳
吡喹酮有2个手性碳
奎宁有4个手性碳
奎尼丁有2个手性碳
第23题:
合理。餐后服用,胃内容物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吸收部位,提高其血药浓度峰值
合理。餐前服用,肠道吸收时间延迟,使其血药浓度峰值降低25%~50%,而餐后服用可以避免此影响
不合理。餐后服用,肠道吸收时间延迟,血药浓度峰值降低;应该餐前1~2小时服用,避免胃内容物影响而降低血药浓度峰值
合理。因为进餐时间不影响头孢拉定血药浓度
不合理。应餐后1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