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下列()不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第3题:
()造成了水工建筑物工作条件的复杂性。
第4题:
工程抗震设防等级根据建筑物等级和场地基本()分为甲乙丙丁四级。
第5题:
选择水工建筑物场地时,下述()不正确。()
第6题: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的建筑物,应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第7题:
避免在极不稳定的土壤上进行建设
为安全考虑,对于各类场地条件,均按最不利状态确定地震作用
根椐地基土质和结构特点,采取适宜的抗震措施
需根据土质条件和地震烈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调整
第8题:
与场地范围临近的自然斜坡
施工期出现不利工况的边坡
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的边坡
填筑形成的边坡,高度较小,稳定性较好
第9题: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第10题:
一般建筑边坡,无特殊条件
放坡开挖对相邻建筑物有不利影响的边坡
地下水发育的边坡
稳定性差的边坡
第11题:
对于一般工程应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其场所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场地类别调整后,作为设计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代表值
抗震设防类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比基本烈度提高2度作为设计烈度
施工期短暂时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空库期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第12题:
稳定性差的边坡,应采用坡率法
当工程场地有放坡条件,且无不良地质作用时,宜优先采用坡率法
当其他支护措施都难以满足边坡工程稳定性要求时,再采用坡率法
地下水发育的边坡,不应单独采用坡率法
第13题:
对抗震设防烈度()的场地,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第14题:
应进行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的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应等于或大于多少?()
第15题:
水工建筑物施工条件甚差,主要难点为()。
第16题:
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第17题:
某水工建筑物为2级非壅水建筑物,场地基本烈度为7度,其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宜为()类。()
第18题:
深基坑开挖
高边坡处理
高空作业
复杂地基的处理
防洪度汛
第19题:
水工建筑物场地类别可划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宜选择对建筑物抗震相对有利地段
宜避开对建筑物抗震相对不利地段
不得在危险地段进行工程建设
第20题:
稳定
防渗
抗震
消能
变形
第21题:
甲
乙
丙
丁
第22题:
有利地段
不利地段
危险地段
安全地段
第23题: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
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基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