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下面与成语"防微杜渐"意思不相关的是()
A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3题:
中国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推之”说明能力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是成()
第4题:
《史记》上有一句话:“曾参随贤,其母虽信,然三人之疑,其母惧。”这说的就是人们的()在作祟。
第5题:
能反映出人的嫉妒心的是:() ①出头的椽子先烂 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③土堆于岸,流必湍之 ④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第6题: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第7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8题:
第9题: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10题:
正比
反比
不相关
第11题:
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节
因材施教
第12题:
攀比心理
妒忌心理
依赖心理
从众心理
第13题:
第14题: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这句话出自何处?()
第15题:
要做到公私分明,必须从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的格言有()
第16题:
常见的反向反映的方式有()。
第17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第18题:
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以上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第19题:
如何理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20题:
《弟子职》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
《朱子家礼》
第21题: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22题: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人怕出名猪怕壮
没有不透风的墙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23题:
“随大溜,不挨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酸葡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