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对一个2×3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ABCD项都是能得到的信息。
更多“对一个2×3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能得到的信息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实验设计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实验设计中只能有一个因变量

    B.一个变量设为被试内变量就不能再设为被试间变量

    C.一个变量设为被试间变量就不能再成为被试内变量

    D.被试内变量和被试间变量可以在一个实验中并存


    参考答案:D

  • 第2题:

    以下关于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包含一个被试内变量和一个被试间变量

    B.由于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含有一个被试内变量的缘故,所以它也被称作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两因素实验设计

    C.重复测量几个因素就是有几个被试内变量

    D.重复测量三因素的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三个是被试内变量,一个是被试间变量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D.区组设计形式易产生顺序误差,对于这些误差不能采用ABBA循环法平衡。这样,每种处理进行实验就不止—次,需要平衡的无关变量效果层次越多,每种实验处理实验测定的次数越多


    参考答案:C

  • 第4题:

    在一项眼动研究中,呈现不同特征的人脸图片(正面、侧面;斜视、直视)来考察被试对这些图片的注视特点。每种实验条件单独为一个实验单元,每一实验单元包含64个试次,每个被试共完成256个试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其中一个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为F(1.15),=20.598,p小于0.001;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为何种实验设计?说明这种设计的特点。(2)指出该研究中的因素和水平,以及使用的被试数量。(3)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和下图,说明所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答案:
    解析:
    (1)实验设计为2×2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是所有被试都会接受到所有的实验处理,不但节省被试人数,而且不同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从而能更好地考察变量之间的差异。但各实验处理之间可能会受到时间间隔的影响,同时可能出现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疲劳效应)。(2)该研究中的因素为2个,分别是人脸的朝向和注视方向;人脸的朝向有两个水平:正面和侧面;注视方向也有两个水平:斜视和直视。被试数为16人。(3)①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表明正面与侧面的总注视时间之间有显著差异,侧面的总注视时间长于正面的总注视时间;直视与斜视之间有显著差异,斜视注视时间长于直视。②交互作用显著,说明在正面条件下,直视和斜视的总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在侧面条件下,直视和斜视的总注视时间差异显著。(或者,斜视条件下,正面的总注视时间短于侧面;直视条件下,正面的总注视时间长于侧面。)

  • 第5题:

    一个实验有3组被试,方差分析的组内自由度为27,则该实验的被试总数为

    A.24
    B.28
    C.30
    D.81

    答案:C
    解析:
    方差分析中,组内自由度等于总人数减去被试组数,所以,被试总数=27+3=30,

  • 第6题: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
    D.3×3设计

    答案:A
    解析:
    题中的设计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年龄,一个是性别,性别有两个水平(男和女),被试年龄有三个水平(青年、中年以及老年),这个设计是2×3设计。

  • 第7题:

    沙伊(K.W.Schaie)在西雅图随机选择500名被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认知能力测验。第一次测试时,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0~70岁,年龄相差5年的被试为一组。研究者每7年对这些被试进行一次测试,得到的部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 (2)从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解释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分别如何解释认知老化现象?


    答案:
    解析:
    (1)聚合交叉设计(或纵横交叉研究)。(2)从图中能得到的研究结论:①在以25岁为起点的整个成年期,个体的某些能力逐渐下降而另一些能力则相对稳定,这反映了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不同:个体25岁之后,流体智力(如归纳推理、空间定向、知觉速度)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如言语能力)则保持稳定,甚至还略有上升;②图中大部分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反映了认知老化现象:某些认知能力在60(或67)岁之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小,而74岁之后,下降幅度较大,表现出明显的认知老化。(3)解释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①感觉功能理论:把认知老化归因于各种感觉器官功能衰退的结果。②加工速度理论:认为以记忆为主的信息加工速度的降低是老年人认知老化的主要原因。③抑制理论: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是由子不能有效地抑制感官信息所致,表现为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或干扰信息,从而导致加工速度减慢。④工作记忆理论:认为工作记忆下降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 第8题:

    在一个2x2的被试内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30
    B.60
    C.90
    D.120

    答案:A
    解析:
    在被试内设计中,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处理,因此每种处理使用多少被试,整个实验就需要多少被试,

  • 第9题:

    与组间设计相比,组内设计的优点有(  )

    A.被试量大大减少
    B.每个被试进行实验的时间大大缩短
    C.可以用来研究学习、记忆效应
    D.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A,C,D
    解析:
    组间设计将数目相同的被试分到不同的自变量上,势必产生被试差异,但是减少了实验次数,因而减少了每个被试参加实验的时间。组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参加不同的自变量反应,因为被试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减少被试差异。组内设计非常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例如,研究被试的行为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问题,进行纵向研究或学习过程研究的时候最为理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记忆中的遗忘也是十分理想的方法。

  • 第10题:

    采用被试内研究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A

    B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

    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

    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采用被试内研究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组前后测验设计还可以扩展成两个实验因子的单组前后测验设计。即对一组被试先进行一种方法的前后测验实验。然后再对同一组被试进行另一种方法的前后测验实验。用两次所得的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设计的方式可以表示成()

    A、S(X-O)

    B、S(O1-X-O2)

    C、S(O1-X1-O2)-(O3-X2-O4)

    D、S1(X-O)S2(O)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在混合实验设计中,对2x3实验设计(2是被试内变量,3是被试间变量)来说,应该把被试至少分配成()组。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C

  • 第15题:

    工程咨询信息的分析包括()。

    A: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B: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C:对信息进行选择
    D: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预测
    E: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决策

    答案:A,B,D
    解析:
    工程咨询信息的分析是指对工程咨询过程中收集、筛选、综合所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为有关的工程咨询活动提供有内涵、有分析、有建议的信息资料。包括:①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②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评价;③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预测。

  • 第16题:

    在一个3x2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30
    B.60
    C.90
    D.180

    答案:C
    解析:
    在这个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问因素有3种水平,说明共有三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在被试内因素上进行两种处理,使用同样的被试。因此,三个实验组共需90名被试。

  • 第17题:

    请设计一个2x2的}昆合实验设计,测量听觉正常和听觉缺失儿童在语言能力发展(阅读任务)和图形推理测验任务上的差异,并对预期可能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1)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因素及其水平。(2)预期分析的问题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解析:
    (1)实验设计自变量包括被试类型(听觉正常与听觉缺陷儿童)和测量任务(包括阅读任务和推理测验任务)。被试类型这一自变量采用被试间设计,测量任务这一自变量采用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两类被试在两种测量任务上的成绩,指标为百分比或标准分数。(2)预期分析的问题及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包括:被试类型对测量结果是否产生影响:被试类型与测量任务是否会产生交互作用。采用的统计方法为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合实验设计的方法。其中被试内设计中同一组被试参与该变量的两个水平的处理,被试间设计则是指不同组被试参与该变量的不同处理。

  • 第18题:

    考查被试在进行心算的同时对高、中、低不同的声调的觉察能力根据实验设计模式和结果回答: 被试 实验处理顺序 1 高(2) 中(9) 低(9) 2 中(3) 低(5) 高(7) 3 高(4) 低(3) 中(5) 4 高(6) 低(10) 中(8) 5 中(7) 中(8) 低(6) 6 低(8) 中(4) 高(4) (1)该实验的设计卷型是什么?有几个因素,每个因素几个水平 (2)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3)根据上述提供的条件,提供一种真实的设计方案,说明被试数量及安排方式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是单因素的被试内设计。有一个因素,即声调。该因素有3个水平,即高中、低(2)被试内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指每个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即“一个被试,所有处理”。被试内时间的优点和缺点有优点:①所需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②消除了被试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③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敏感:④被试内设计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缺点:①容易产生顺序误差:②容易产生疲劳效应;③不适用于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④不适用于研究需要较长恢复期的实验;⑤不适用研究自变量或自变量不同水平产生效果不可逆的实验。(3)该实验探究被试在进行心算时同时对高、中、低不同声调的觉察能力,可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①被试数量:随机招募90名被试。 ②安排方式:90名被试随机分为3组,三级被试分别接受高、中、低三种实验处理

  • 第19题: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嵌套设计
    D.事后回溯设计

    答案:B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训练方法,一个是问题难度,每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即在该实验中,每次训练结束要进行一次测验,问题有两种难度。由于被试间设计是不同组的被试分别进行各后实验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前一次实验处理对后一次实验处理的影响,即应采用被试间设计。

  • 第20题:

    表1和表2、表3和表4是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实验各自属于何种设计类型?每种设计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试? (2)针对研究问题,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3)这两种设计中哪一种更适宜考查本研究的问题?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两种实验的设计类型与使用的被试数量:实验设计一为2×2被试间设计,被试为24人。实验设计二为2×2混合设计,其中,学生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教学方法为被试内变量。被试为12人。 (2)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结果,能得到如下结论:①教学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绩显著高于讲授式;②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③教学方法和学生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作用更大。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相同。 (3)两种实验设计的比较:①比较而言,被试间设计的方案能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②虽然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较少,且混合设计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能更好地控制来自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但当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时,则被试内实验设计无法适用。本实验如果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则会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因为当学生受到某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之后,接受另外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第一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存在,因此,包含被试内设计在内的混合设计不能回答该研究所探讨的问题,选择被试间设计更佳。

  • 第21题: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
    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答案:C
    解析:
    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通过反馈,学习者才知道自已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题干中被试没有得到反馈,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所以进步不大。

  • 第22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问答题
    解释一个2×3×4的完全随机因素实验设计(要指出该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数、每个自变量的水平数、可检验几个主效应、交互作用等)。假如同一实验条件(即一个实验单元)需要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名被试?如果将实验设计改为混合设计,其中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第三个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则该实验需要多少组被试?

    正确答案: (1)该设计中,自变量有3个,分别有2、3、4个水平,可检测3个主效应和4个交互作用。
    (2)假如同一实验条件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共需120名被试。
    (3)如果该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且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另一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则需要30名被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