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慰,括助他人的行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情感支持原则。()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德育原则?
德育因材施教: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耶尔克斯·道得逊定律,任务容易,增强动机效果提高,而不断增强任务的难度,最佳动机水平就会减低);应当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统一;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
略
第6题: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第7题: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第8题: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曾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第9题:
和幼儿谈论他的好朋友,引导他比较自己和同伴的差距
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第10题:
疏导原则
导向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第11题:
他坚持了正义原则
他把别人变成了历史罪人
他把自己变成永恒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苏格拉底死前很幸福是因为()。
第18题:
小强对小明说,有人欺负他,让小明和自己去教训那个人一顿,下列哪种行为是错误的()
第19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某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从不同的阶段进行了整体的对比,很清楚地把握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体现了音乐教学评价原则中的()。
第20题:
小明自己坚决不去
小明要设法劝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说明小强,表明打架的危害性
小明向老师报告
小明认为帮助小强去教训人,是“伸张正义”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量力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