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这对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学制变革,其沿革主要表现为:
    (1)1951年的学制变革。
    1951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对原有学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的新学制。1951年的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青年和成人初等学校)、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季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和各级政治学校、政治训练班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及聋哑、盲人等特殊学校。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使学校教育制度适应这一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8年9月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随后,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
    (3)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变革。
    1985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内容是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
    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行改革,其内容是“两基”“两全”“两重”。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改变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制度。
    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
    2001年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学制改革。
    从中可以看出:
    (1)现代学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学制改革要科学化、理性化,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对当前学制改革的启示体现在:
    (1)学制的确立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如果脱离这些客观依据对其视而不见就会使学制陷入混乱,我国的学制改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
    (2)学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我国的学制改革。
    (3)学制具有继承性,而不是对原有学制的完全否定。我国的学制改革应注意学制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

  • 第2题:

    简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的四次重大变革。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①第一次是解放初期,把延续几个世纪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私有的土地制度,即土地改革。
    ②第二是过早过急地把土地的农民私有制改革为人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第三次是不切实际地把农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又改革为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
    ④第四次是把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改革为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

  • 第3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次大的课程改革。

    • A、6
    • B、7
    • C、8
    • D、9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体经历了()个阶段。


    正确答案:5

  • 第5题:

    根据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你认为制定城市经济政策时应把握什么原则?


    正确答案:原则: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符合城市特点,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第6题: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

    • A、合理调整工商业
    • B、没收官僚资本
    • C、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正确答案:C

  • 第7题:

    20世纪以来,人们对元素的认识经历了哪几次变革?


    正确答案: 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进一步发现,放射性是由于元素的原子蜕变而引起的,提出了元素蜕变的假说,打破了从波义耳以来的元素不变的传统观念,在元素思想上发生了第一次变革。
    1910年,英国科学家索迪基于对大量实验事实的分析而认识到,一种元素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的元素变种存在,提出了同位素假说,并得到了证实,这就打破了从道尔顿以来的关于一种元素一种原子的传统观念,在元素思想上出现了第二次变革。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斯莱在研究各种元素的X射线时发现元素的原子序数,实质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解决了长期以来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中,原来有几对按原子量排列位置颠倒的矛盾(如碘和碲等),将周期律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在元素思想上引起了第三次变革。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时,氮变成了氧,第一次实现了人工核反应,使一种元素变成了另一种元素,从而导致了元素思想的第四次变革。
    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等人,在用中子轰击重元素铀原子核的实验中,发现了核裂变反应,开辟了原子能的新时代,出现了元素思想上的第五次变革。

  • 第8题:

    世界新军事变革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孕育奠基、全面发展、质变发展阶段

  • 第9题:

    追赶超越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超常规调整,而()的变革则是生产关系调整最主要的内涵。

    • A、生产力
    • B、经济
    • C、文化
    • D、体制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填空题
    组织变革取决于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

    正确答案: 诊断、执行、评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8次大的课程改革。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的四次重大变革。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①第一次是解放初期,把延续几个世纪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私有的土地制度,即土地改革。
    ②第二是过早过急地把土地的农民私有制改革为人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第三次是不切实际地把农民私有、集体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又改革为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
    ④第四次是把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改革为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 )、( )四个时期。


    答案:
    解析:
    改造,繁荣,破坏,新生

  • 第14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8次大的课程改革。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总的情况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事业被消灭;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带来被取缔或受到限制;资产阶级的新闻带来得到改造;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大发展,终于在我国占居统治地位。
    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中共中央为此发出了一系列文件,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都作了明确规定。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具体政策是:对于国民党各级反动政府、各反动党派和反动军队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接管,没收其一切设备和资财,不准它们再用原名复刊或发稿;对于外国人在中国举办的新闻事业区别对待:代表帝国主义势力的通讯社予处分,与中国人民友好者准予继续自由出版。前者如上海的《字林西报》和《大美晚报》,皆因多次被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处分而自动停刊;后者如鲍威尔主持的《密勒氏评论报》,一直出版到1953年,因揭露美帝国国政府禁予以保护。
    对经营的报刊区别对待,长期等进步立场的报刊予以保护。采取立场的报刊不保护也不禁止,依法登记后可以继续出版;受国民党控制的反动报刊则加以取缔;公开宣布“起义”的报刊加以改造,使它们变成人民的报纸。例如当时被国民党控制的《申报》和《新闻报》就被接管,上海《大公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后被改组成为人民的报纸继续出版。
    由于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正确政策,使旧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根本的改造。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新闻事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来自各解放区和原国统区的新闻工作者大会师,实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大团结。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第16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土地集体统一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再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类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变化经历的三个阶段、每阶段特点、成因、认识。


    正确答案:⑴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由于中共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打击了美国的战后亚洲政策,新中国成立,成为美国霸权政策的障碍,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政策;
    ⑵70年代起:中美关系改善。
    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打击,为了战略需要,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⑶90年代至今:中美关系曲折发展。
    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在苏联和东欧奏效,促使美国加紧对华和平演变步骤;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以政治民主化、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向中国施加压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不仅增强了国力,而且中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认识:
    ①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美国不可能与中国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美国不可能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②中国经济的发展,使美国资产阶级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复到敌对状态;
    ③中美关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出现许多曲折

  • 第18题: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些主要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核心及结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⑴步骤: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⑵核心、结果:
    ①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建立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的企业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废除旧的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发展;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和平过渡,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
    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对外开放格局。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 第19题:

    改革前农村经济经历了土地改革和()两次根本变革。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人民公社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外交大体经历哪些发展时期。


    正确答案: 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外交是以争取国际社会承认为目标。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外交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随着中美关系改善的到来,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外交进入了第三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中国外交迎来第四个发展时期。

  • 第21题:

    组织变革取决于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


    正确答案:诊断、执行、评估

  • 第22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次大的课程改革。
    A

    6

    B

    7

    C

    8

    D

    9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总的情况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事业被消灭;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带来被取缔或受到限制;资产阶级的新闻带来得到改造;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大发展,终于在我国占居统治地位。
    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中共中央为此发出了一系列文件,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都作了明确规定。基本原则是: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具体政策是:对于国民党各级反动政府、各反动党派和反动军队主办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一律接管,没收其一切设备和资财,不准它们再用原名复刊或发稿;对于外国人在中国举办的新闻事业区别对待:代表帝国主义势力的通讯社予处分,与中国人民友好者准予继续自由出版。前者如上海的《字林西报》和《大美晚报》,皆因多次被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处分而自动停刊;后者如鲍威尔主持的《密勒氏评论报》,一直出版到1953年,因揭露美帝国国政府禁予以保护。
    对经营的报刊区别对待,长期等进步立场的报刊予以保护。采取立场的报刊不保护也不禁止,依法登记后可以继续出版;受国民党控制的反动报刊则加以取缔;公开宣布“起义”的报刊加以改造,使它们变成人民的报纸。例如当时被国民党控制的《申报》和《新闻报》就被接管,上海《大公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后被改组成为人民的报纸继续出版。
    由于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正确政策,使旧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根本的改造。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新闻事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来自各解放区和原国统区的新闻工作者大会师,实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大团结。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